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NaHSO3溶液在不同温度下均可被过量KIO3氧化,当NaHSO3完全消耗即有I2析出,依据I2析出所需时间可以求得NaHSO3的反应速率.将浓度均为0.020mol•L-1的NaHSO3溶液(含少量淀粉)10.0mL、KIO3(过量)酸性溶液40.0mL混合,记录10~55℃间溶液变蓝时间,55℃时未观察到溶液变蓝,实验结果如图.据图分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40℃之前与40℃之后溶液变蓝的时间随温度的变化趋势相反
B.图中b、c两点对应的NaHSO3的反应速率相等
C.图中a点对应的NaHSO3的反应速率为5.0×10-5 mol•(L•s)-1
D.温度高于40℃时,淀粉不宜用作该实验的指示剂

分析 A.由图可知,40℃之前,温度高反应速率加快,40℃之后温度高,变色时间越长;
B.b、c点对应的温度不同;
C.a点时间为80s,浓度变化量为$\frac{0.02mol/L×0.01L}{0.05L}$=0.004mol/L;
D.结合55℃时,没有出现蓝色分析.

解答 解:A.从图象中可以看出,40℃以前,温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40℃后温度越高,变色时间越长,反应越慢,而55℃,未变蓝,淀粉发生了水解,故A正确;
B.由图中b、c反应时间相同、温度不同可知,温度高反应速率快,故反应速率不同,故B错误;
C.a点时间为80s,浓度变化量为$\frac{0.02mol/L×0.01L}{0.05L}$=0.004mol/L,a点对应的NaHSO3反应速率为$\frac{0.004mol/L}{80s}$=5.0×10-5mol•L-1•s-1,故C正确;
D.55℃时,没有出现蓝色,淀粉发生水解反应,故淀粉已不能作为该反应的指示剂,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侧重图象分析及温度对反应的影响,注意不同温度下均可被过量KIO3氧化,注重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较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西省高二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已知反应A(g)+3B(g)2C(g)+D(s),1molA和3molB在2L密闭容器中进行上述反应,若2min后,测得C的浓度为0.2mol/L,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v(D)=0.05mol/(L•min) B.v(B)=0.15mol/(L•min)

C. 3v(B)=2v(C) D.A的转化率为4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某化学小组拟利用下列流程测定某草酸亚铁样品(含有少量草酸,不含结晶水和其他杂质)中FeC2O4的含量.

已知几种氢氧化物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pH如下表所示
Fe2+Fe3+Al3+Mg2+
开始沉淀时的pH7.52.84.29.6
沉淀完全时的pH9.04.0511
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用2mol/L H2SO4溶液溶解草酸亚铁样品而不用蒸馏水直接溶解的原因是防止Fe2+水解加热至70℃左右,立即用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和MnO4-+5Fe2++8H+=5Fe3++Mn2++4H2O
(2)保温放置30min的目的是使反应更完全
(3)证明反应Ⅰ完全的实验操作或现象为溶液呈紫红色,取少许紫红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4)已知常温下Fe(OH)3的Ksp=1.1×10-36,废液中c(Fe3+)=1.1×10-6mol•L-1
(5)灼烧充分的标志是连续两次灼烧、冷却、称量所得质量差不超过0.1g
(6)样品中FeC2O4的含量为7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某同学为研究硝酸与镁的反应,进行如图实验,实验现象及相关数据如下:
(a)A中为一定浓度的硝酸与Mg片发生反应,生成的气体通过B后,在B中只生成一种盐,剩余气体遇空气不变色,其体积为原体积的一半.
(b)从C进入D中的气体有两种,且体积比为1:1.
(c)将D加热一段时间后,E中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逐渐恋蓝.(设实验前,装置中的空气已排尽;气体的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

已知:2NO2+2NaOH=NaNO3+NaNO2+H2O,NO2+NO+2NaOH=2NaNO2+H2O,且水蒸气的体积忽略不计,实验中的液体药品均过量.请回答:
(1)硝酸与Mg片反应生成的气体成分是NO、NO2、N2、H2(用化学式表示).
(2)硝酸在装置A的反应中所表现的性质有酸性、氧化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三氧化二镍(Ni2O3)是一种重要的电子元件材料和蓄电池材料.工业上利用含镍废料(镍、铁、钙、镁合金为主)制取草酸镍(NiC2O4•2H2O),再高温煅烧草酸镍制取三氧化二镍.已知草酸的钙、镁、镍盐均难溶于水.如工艺流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Ⅰ为加酸溶解,过滤.
(2)生产过程中多次进行过滤,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中需要用到玻璃棒,下列实验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完全相同的是bc(填字母).
①测定醋酸钠溶液的pH      ②加热食盐溶液制备NaCl晶体
③配制0.1mol/L的硫酸溶液  ④用淀粉-KI试纸检验溶液中氧化性离子
⑤配制10%的硫酸钠溶液
a.①⑤b.②⑤c.①④d.③④
(3)①加入H2O2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
②加入碳酸钠溶液调pH至4.0~5.0,其目的为促进铁离子水解沉淀完全;
③加入NH4F后除掉的杂质是Ca2+、Mg2+
(4)草酸镍(NiC2O4•2H2O)在热空气中干燥脱水后在高温下煅烧,可制得Ni2O3,同时获得混合气体.草酸镍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NiC2O4$\frac{\underline{\;高温\;}}{\;}$Ni2O3+3CO↑+CO2↑.
(5)工业上还可用电解法制取Ni2O3.用NaOH溶液调NiCl2溶液的pH至7.5,加入适量Na2SO4后利用惰性电极电解.电解过程中产生的Cl2有80%在弱碱性条件下生成ClO-,再把二价镍氧化为三价镍.ClO-氧化Ni(OH)2生成Ni2O3的离子方程式为ClO-+2Ni(OH)2═Cl-+Ni2O3+2H2O.a mol二价镍全部转化为三价镍时,外电路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25a mol.
(6)以Al和NiO(OH)为电极,NaOH溶液为电解液组成一种新型电池,放电时,NiO(OH)转化为Ni(OH)2,该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Al+3NiO(OH)+NaOH+H2O=3Ni(OH)2+NaAl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乙烷与乙烯
B.向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加热,冷却后加入新制Cu(OH)2检验水解产物
C.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乙酸、乙醇、硝基苯
D.利用燃烧的方法鉴别羊毛和棉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烯、苯、乙酸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B.蛋白质、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
C.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与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类型相同
D.甲苯既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用酸性KMnO4溶液除去乙烷中的乙烯
B.乙烷和乙烯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淀粉、油脂、蔗糖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
D.乙烯和聚乙烯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有机物丙(C13H18O2)是一种香料,其合成路线如图所示.其中A的相对分子质量通过质谱法测得为56,它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只有二组峰;D的结构简式为,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1mol D与2mol H2反应可以生成乙;丙中含有两个-CH3

已知:R-CH═CH2$→_{②H_{2}O_{2}/OH-}^{①B_{2}H_{6}}$R-CH2CH2OH
(1)A的结构简式为(CH32C=CH2
(2)C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32CHCHO+2Cu(OH)2+NaOH$\stackrel{△}{→}$(CH32CHCOONa+Cu2O↓+3H2O.
(3)D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与其所含官能团相同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4)甲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写出一种满足下列条件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①与乙互为同分异构体;②遇FeCl3溶液显紫色;③其苯环上的一溴代物只有两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