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固体硝酸盐加热易分解且产物较复杂.某学习小组以AgNO3为研究对象,拟通过实验探究其热分解的产物,提出如下3种猜想:
甲:Ag2O、NO2、O2乙:Ag、NO2、O2  丙:Ag2O、NO2、N2
(1)实验前,小组成员经讨论认定猜想丙不成立,理由是不符合氧化还原反应原理.
查阅资料得知:
2NO2+2NaOH═NaNO3+NaNO2+H2O;Ag2O与粉末态的Ag均为黑色;Ag2O可溶于氨水.针对甲、乙猜想,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加热、夹持仪器等均省略):

(2)实验过程
①仪器连接后,放入固体试剂之前,首先进行的操作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②将AgNO3固体置于A中,加热前通入N2以驱尽装置内的空气,其目的是避免对产物O2检验产生干扰;关闭K,用酒精灯加热时,正确操作是先移动酒精灯预热硬质玻璃管,然后固定在管中固体部位下加热.
③观察到A 中有红棕色气体出现,C、D 中有气泡.
④待样品完全分解,A 装置冷却至室温.
⑤取少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未见明显现象.
(3)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①证明一定有O2生成的依据是C中的溶液不褪色,且D中的溶液褪色,与此相关的化学原理为Na2SO3+H2O?NaHSO3+NaOH、2Na2SO3+O2═2Na2SO4(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针对试管中残留黑色固体的成分,该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假设】试管中残留的黑色固体可能是:ⅰ.Ag;ⅱ.Ag2O;ⅲ.Ag和Ag2O.
【实验验证】该小组为验证上述设想,分别取少量黑色固体,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操作现象
a加入足量氨水,振荡黑色固体不溶解
b加入足量稀硝酸,振荡黑色固体溶解,并有气体产生
【实验评价】根据上述实验,不能确定固体产物成分的实验是b(填实验编号).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该小组得出AgNO3固体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AgNO3$\frac{\underline{\;\;△\;\;}}{\;}$2Ag+2NO2↑+O2↑.
(4)从实验安全的角度判断该实验装置有无缺陷?若有,应如何改进?有,应在AB装置间增加防倒吸的装置.

分析 (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降相等判断;
(2)①反应前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②甲、乙、丙中都有氧气,避免空气中氧气干扰;根据加热试管的操作要求完成;
(3)①根据氧气具有氧化性,可以将亚硫酸钠氧化成硫酸钠结合亚硫酸钠成碱性来分析;
②实验操作加入的试剂若是硝酸,固体溶解,银单质反应溶解,氧化银也能溶于硝酸;装置A加热AgNO3固体,产生红棕色气体为二氧化氮,C、D 中有气泡,依据实验a可知产物为银,氧化银溶于氨水;
(4)从实验安全的角度判断该实验装置有缺陷,装置B中溶液易被到吸入装置A.

解答 解:(1)由于产物中化合价只有降低情况,没有升高,不满足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故答案为:不符合氧化还原反应原理;
(2)①实验前需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关闭k,微热硬质玻璃管(A),观察到E中有气泡连续放出,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故答案为: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②由于甲乙丙猜想中产物都有氧气,没有氮气,用氮气排出装置中空气避免对产物氧气检验的干扰,
集中加热前先预热硬质试管,然后固定在管中固体部位下加热,
故答案为:避免对产物O2检验产生干扰;移动酒精灯预热硬质玻璃管;
(3)①氧气通过氢氧化钠不反应,而氧气通入亚硫酸钠时,则亚硫酸钠和氧气的反应,反应方程式是:2Na2SO3+O2=2Na2SO4,碱性溶液变成了中性,所以红色退去,
故答案为:C中的溶液不褪色,且D中的溶液褪色;Na2SO3+H2O?NaHSO3+NaOH、2Na2SO3+O2═2Na2SO4
②b实验加入的硝酸可以溶解Ag2O,也可以溶解Ag,不能检验固体成分,实验a加入氨水,银不能溶解于氨水溶液,Ag2O能溶于氨水中形成银氨溶液,可以验证固体成分的判断,加入足量氨水,振荡黑色固体不溶解,说明生成的固体为Ag,装置A加热AgNO3固体,产生红棕色气体为二氧化氮,C、D 中有气泡为氧气,AgNO3固体热分解的产物有Ag、NO2、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NO3$\frac{\underline{\;\;△\;\;}}{\;}$2Ag+2NO2↑+O2↑,
故答案为:b;2AgNO3$\frac{\underline{\;\;△\;\;}}{\;}$2Ag+2NO2↑+O2↑;
(4)从实验安全的角度判断该实验装置有缺陷,装置B中溶液易被到吸入装置A,应在AB装置间增加防倒吸的装置,
故答案为:有;应在AB装置间增加防倒吸的装置.

点评 本题探究硝酸盐分解产物,提出假想,通过实验验证,涉及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加热操作的考查,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化合物的用途叙述正确的是(  )
A.光纤通信使用的光缆主要成分是晶体Si
B.水玻璃可用作防火剂或防腐剂
C.氯水、酒精能杀菌消毒,都利用了强氧化性
D.SO2可用来漂白纸浆、毛、草帽、增白食品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将lmol纯净的A置于特制的真空密闭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分解送到平衡:A(s)=2B(g)+C(g)下列可以判断该反应己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反应速率VB(正)=VC(逆)B.B、C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
C.B的体积分数不变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近年来AIST报告正在研制一种“高容量、低成本”的锂一铜空气燃料电池.该电池通过一种复杂的铜腐蚀“现象”产生电力,其中放电过程为:2Li+Cu2O+H2O═2Cu+2Li++2O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放电时,Li+透过同体电解质向Cu极移
B.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C.通空气时,铜被腐蚀,表面产生Cu2O
D.通空气时,整个反应过程中,铜相当于是催化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常温常压时烯烃与氢气混合不反应,高温时反应很慢,但在适当的催化剂存在时可与氢气反应生成烷,
一般认为加氢反应是在催化剂表面进行.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烯和H2生成乙烷的反应△H>0
B.加入催化剂,降低了E活,并减小了反应的△H
C.图1表明,催化加氢过程中催化剂参与反应过程并形成不稳定的中间体
D.图2表明,催化加氢过程中催化剂将较难发生的反应分成了多个容易发生的反应,可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在稀氨水中,丁二酮肟(CH3C=N-OH)2与Ni2+反应可生成鲜红色沉淀丁二酮肟镍(结构如图),常用于检验Ni2+
①在丁二酮肟镍中,存在的作用力有ACDF
A.配位键B.离子键 C.σ键 D.π键 E.金属键 F.氢键
②在丁二酮肟镍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有sp2、sp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已知X、Y、Z、W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或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则W、X不可能是(  )
选项WX
A稀硫酸Na[Al(OH)4]溶液
B稀硝酸Fe
CCO2Ca(OH)2溶液
DCl2Fe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采用廉价的镍催化剂,通过电化学方法,可在碱性环境中直接使尿素转化成纯氢,电极为惰性电极,隔膜仅阻止气体通过,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尿素由碳、氮、氧、氢四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B.尿素在阳极被氧化,当生成1 mol N2时,转移电子为6 mol
C.a、b两处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1:3
D.假设电解过程中溶液体积不变,电解后排出液的pH比通入前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各组烃的混合物,只有总质量一定,无论按何比例混合,完全燃烧后生成CO2和H2O都是恒量的是(  )
A.C2H2、C2H4B.C2H4、C3H6C.C3H8、C3H6D.C6H6、C7H8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