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化合物a-damascone,可用于制作“香水”,其结构为:
,有关该化合物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13H20O
B.该化合物可发生聚合反应
C.1mol该化合物完全燃烧消耗19molO2
D.与溴的CCl4溶液反应生成的产物经水解、稀硝酸化后可用AgNO3溶液检验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一上入学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请结合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美观耐磨且不易褪色,我们所穿的校服都要加入一定比例的聚酯纤维,它属于 材料。
(2)为了身体健康,我们每天食用很多蔬菜和水果,其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
(3)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功能。
(4)为了倡导低碳生活,我选择每天骑自行车上下学。但自行车很容易淋雨生锈,应采取的防锈措施是 ,原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湖北省高三9月调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9分)某兴趣小组拟制备氯气并验证其一系列性质。
Ⅰ.【查阅资料】
①当溴水浓度较小时,溶液颜色与氯水相似也呈黄色。
②硫代硫酸钠(Na2S2O3)溶液在工业上可作为脱氯剂 。
Ⅱ.【性质验证】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装置)
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按图示加入试剂。仪器a的名称是 ;装置CⅡ处加的试剂可以是 (选填下列字母编号)。
A.碱石灰 B.硅胶 C.浓硫酸 D.无水氯化钙
(2)装置B的作用有 。
(3)写出装置F中相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
Ⅲ.【探究与反思】
上图中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的非金属性,有同学认为该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该组的同学思考后将上述D、E、F装置改为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打开弹簧夹,缓缓通入氯气
②当a和b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③当a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色时,停止通氯气。
④ 。
(4)设计步骤③的实验目的是 。
(5)步骤④的操作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贵州省高三第一次模拟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装置或操作错误的是
A.用装置甲验证在该条件下铁钉发生吸氧腐蚀。
B.装置乙用于HCl的吸收,以防倒吸。
C.用装置丙验证实验室制得的乙烯中混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
D.关闭活塞a,从b处加水,以检查装置丁的气密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期初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5·12”地震给四川等省市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的灾难。在灾区经常发生因混合使用消毒剂或洁污剂而产生的氯气中毒事件,据此推测,产生类似中毒事件的相混合的洁污剂或消毒剂中最有可能含有的离子或物质是
A.ClO3-,Cl-,K+ B.ClO-,Cl-,H+
C.NaClO,NaClO3,NaNO3 D.NaClO,Na2SO4,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期初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化合物中,既显酸性,又能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酯化反应和消去反应的是
A. B.CH2(CHO)-CH2-CH(OH)-COOH
C.CH3—CH=CH—COOH D.CH3CH(OH)CH2CH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江西省三校高三上第一次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装置,所盛溶液体积和浓度均相同且足量,当两装置电路中通过的电子都是1 mol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的质量变化:甲减小,乙增大
B.溶液pH变化:甲减小,乙增大
C.相同条件下产生气体的体积:V甲=V乙
D.电极反应式:甲中阴极:Cu2++2e-==Cu,乙中负极:Mg-2e-==Mg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甘肃省平凉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6分)下图为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实验装置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两处 明显的错误: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2)仪器A、B、C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时,A中除加入少量自来水外还需要加入少量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山东省新高三开学初模拟检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百服宁口服液为解热镇痛药,主要用于治疗头痛、发烧。其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简式如下,下列有关该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8H10NO2
B.该有机物属于α-氨基酸
C.该有机物属于α-氨基酸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
D.该有机物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