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过滤操作中,漏斗的尖端应接触烧杯内壁
B.从滴瓶中取用试剂时,滴管的尖嘴可以接触试管内壁
C.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可以接触锥形瓶内壁
D.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导流用玻璃棒可以接触容量瓶内壁

分析 A.过滤时应防止液体飞溅;
B.滴加试剂时应防止污染滴管;
C.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可接触锥形瓶内壁,可使滴定管流出的液体充分反应;
D.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应防止流出容量瓶外.

解答 解:A.过滤时为防止液体飞溅,漏斗的尖端应接触烧杯内壁,使滤液沿烧杯内壁缓缓流下,故A正确;
B.滴加试剂时应防止污染滴管,滴管不能接触试管内壁,故B错误;
C.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可接触锥形瓶内壁,可使滴定管流出的液体充分反应,故C正确;
D.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为防止流出容量瓶外,可使导流用玻璃棒可以接触容量瓶内壁,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实验原理及实验装置的作用为解答的关键,明确实验基本操作和物质的性质即可解答,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和操作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以芳香烃A为原料,合成有机物M和N的路线如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略去).

已知:
①A的蒸汽密度是同条件下H2密度的53倍


(-NH2易被氧化)
回答下列同题:
(1)A、I的结构简式分别为
(2)F中含氧官能团的电子式为.H的化学名称为对硝基甲苯.
(3)C→D、J→N的反应类型分别为氧化反应、缩聚反应.
(4)G→M的化学方程式为n $→_{△}^{浓H_{2}SO_{4}}$+nH2O.
加热条件下,F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stackrel{△}{→}$+NaBr+H2O.
(5)E的同分异构体中,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的有13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5种吸收峰,且峰面积之比为1:2:2:2:1的结构简式为
(6)结合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设计一条以CH3CH2CH2OH和CH3OH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CH3CH2CH2OH$→_{催化剂}^{氧气}$CH3CH2CHO$→_{催化剂}^{氧气}$CH3CH2COOH$\stackrel{溴/红磷}{→}$CH3CHBrCOOH$\stackrel{氢氧化钠醇溶液}{→}$CH2=CHCOOH$→_{△}^{甲醇/浓H_{2}SO_{4}}$CH2=CHCOOCH3$\stackrel{催化剂}{→}$(无机试剂任选).
合成路线示例:CH≡CH$→_{催化剂/△}^{H_{2}}$CH3-CH3$→_{光照}^{Cl_{2}}$CH3CH2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对乙烯基苯甲酸在医药中间体合成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可用化合物M反应合成:

下列关于化合物M和对乙烯基苯甲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乙烯基苯甲酸的分子式为C9H10O2
B.对乙烯基苯甲酸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三种
C.对乙烯基苯甲酸既属于羧酸,又属于烯烃
D.二者均可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解释或结论不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
A将铝丝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现象铝丝发生了钝化
B将SO2通入过量的Na2CO3溶液中,将产生的气体再通入Na2SiO3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酸性:H2SO3>H2CO3>H2SiO3
C向含有Fe3+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有Fe(SCN)3生成
D向KOH溶液中滴加足量的MgSO4溶液,然后再滴加足量的FeCl3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然后沉淀变红褐色Ksp[Fe(OH)3]>Ksp[Mg(OH)2]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反应可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是(  )
A.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B.NH4Cl溶液与Ca(OH)2溶液混合
C.HNO3溶液与KOH溶液混合D.Na2HPO4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短周期元素X、Y、Z、M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X的一种高硬度单质是宝石,Y2+电子层结构与氖相同,Z的质子数为偶数,室温下M单质为淡黄色固体,回答下列问题:
(1)M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VIA族.
(2)Z元素是Si,其在自然界中常见的二元化合物是SiO2
(3)X与M的单质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S$\frac{\underline{\;高温\;}}{\;}$CS2,产物分子为直线形,其化学键属极性共价键(填“极性”或“非极性”).
(4)四种元素中的Mg可用于航空航天合金材料的制备,其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Cl═MgCl2+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7.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A.第四周期元素中,锰原子价电子层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
B.第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依次减小
C.卤素氢化物中,HCl的沸点最低的原因是其分子间的范德华力最小
D.价层电子对相斥理论中,π键电子对数不计入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金属钛(Ti)性能优越,被称为“亲生物金属”.工业上以钛铁矿(主要成分FeTiO3,含FeO、Al2O3、SiO2等杂质)为主要原料冶炼金属钛,其生产的工艺流程图如下:
已知:①2H2SO4(浓)+FeTiO3=TiOSO4+FeSO4 +2H2O
②TiO2+易水解,只能存在于强酸性溶液中.
(1)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2O3+2OH-=2AlO2-+H2O,SiO2+2OH-=SiO32-+H2O.
(2)25℃时,难溶电解质形成沉淀与pH关系如下表
PHFe(OH)3Fe(OH)2Mg(OH)2TiO(OH)2
开始沉淀1.14.571
完全沉淀2.86.49.22.7
TiO(OH)2溶度积Ksp=1×10-29
a.步骤①加入铁屑原因是将Fe3+转化为Fe2+,防止Fe3+与TiO2+同时生成沉淀.
b.向溶液Ⅱ中加入Na2CO3粉末的作用是调节PH,生成TiO(OH)2溶液.溶液Ⅱ中大量含有的阳离子有TiO2+、Fe2+、H+
(3)TiCl4→Ti反应后得到Mg、MgCl2、Ti的混合物,可采用真空蒸馏的方法分离得到Ti.
①写出由TiO2制取TiCl4的化学方程式TiO2+2Cl2+2C$\frac{\underline{\;高温\;}}{\;}$TiCl4+2CO.
②依据下表信息,需加热的温度略高于1412℃即可.
TiCl4MgMgCl2Ti
熔点/-25.0648.87141667
沸点/136.4109014123287
(4)为了测定绿矾(FeSO4•7H2O)的含量,称取2.850g绿矾样品配置成250mL溶液,取25.00mL用0.01mol/L酸性KMnO4溶液进行滴定(5Fe2++MnO4-+8H+=5Fe3++Mn2++4H2O).消耗KMnO4溶液的体积为20.00mL计算上述样品中FeSO4•7H2O的质量分数为97.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5.青蒿素是一种有效的抗疟药.常温下,青蒿素为无色针状晶体,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熔点为156~157℃.提取青蒿素的方法之一是乙醚浸取法,提取流程如图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青蒿进行破碎的目的是增大青蒿与乙醚的接触面积,提高青蒿素的浸取率.
(2)操作Ⅰ用到的玻璃仪器是漏斗、玻璃棒、烧杯,操作Ⅱ的名称是蒸馏.
(3)用如图2的实验装置测定青蒿素的化学式,将28.2g青蒿素放在燃烧管C中充分燃烧:
①仪器各接口的连接顺序从左到右依次为afgdebchi(每个装置限用一次).
②装置C中CuO的作用是使青蒿素充分氧化生成CO2和H2O.
③装置D中的试剂为浓硫酸.
④已知青蒿素是烃的含氧衍生物,用合理连接后的装置进行实验,测量数据如表:
装置质量实验前/g实验后/g
B22.642.4
E(不含干燥管)80.2146.2
则青蒿素的最简式为C15H22O5
(4)某学生对青蒿素的性质进行探究.将青蒿素加入含有NaOH、酚酞的水溶液中,青蒿素的溶解量较小,加热并搅拌,青蒿素的溶解量增大,且溶液红色变浅,与青蒿素化学性质相似的物质是C(填字母代号).
    A.乙醇        B.乙酸        C.乙酸乙酯        D.葡萄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