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1L某溶液中含有0.3mol NaNO3和0.6mol H2SO4,向该溶液中加入7.2g金属Mg,充分反应后生成的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
A.4.48LB.5.6LC.6.72LD.8.96L

分析 该混合液中含有:n(H+)=0.5mol×2=1mol,n(NO3-)=0.3mol,首先发生反应:3Mg+2NO3-+8H+=3Mg2++2NO↑+4H2O,Mg的质量为7.2g,物质的量为:$\frac{7.2g}{24g/mol}$=0.3mol,由离子方程式可知,0.3mol硝酸根离子完全反应消耗1.2氢离子、0.45Mg,显然Mg,反应只生产NO气体,根据Mg的物质的量计算出生成NO气体的物质的量,最后根据V=nVm计算出生成NO的体积.

解答 解:混合液中含有:n(H+)=0.5mol×2=1mol,n(NO3-)=0.3mol,首先发生反应:3Mg+2NO3-+8H+=3Mg2++2NO↑+4H2O,Mg的质量为14.4g,物质的量为:$\frac{7.2g}{24g/mol}$=0.3mol,
 3Mg+2NO3-+8H+=3Mg2++2NO↑+4H2O,
  3      2     8         2
0.3mol n(NO3-)n(H+
0.3molMg完全反应消耗硝酸根离子为:n(NO3-)=$\frac{0.3mol×2}{3}$=0.2mol,消耗氢离子为:n(H+)=$\frac{0.3mol×8}{3}$=0.8mol,
显然硝酸根离子、氢离子过量,金属Mg不足,
根据电子守恒,0.3molMg完全反应生成NO的物质的量为:n(NO)=$\frac{0.3mol×2}{5-2}$=0.2mol
标准状况下0.2molNO的体积为:22.4L/mol×0.2mol=4.48L,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混合物反应的计算、反应物过量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发生反应的实质为解答关键,注意根据反应方程式正确判断反应物过量情况的方法,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可逆反应有一定的限度.可逆反应中正反应和逆反应发生的条件相同,反应物、生成物共同存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2A?B+3C,在四种状态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
AvA=2 mol/(L•min)vB=2 mol/(L•min)
BvA=2 mol/(L•min)vC=2 mol/(L•min)
CvA=1 mol/(L•min)vB=2 mol/(L•min)
DvA=1 mol/(L•min)vC=1.5 mol/(L•min)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在容积为2.0 L的密闭容器内,物质D在T℃时发生反应,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从反应开始到第一次达到平衡时,B物质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33 3 mol/(L•min)
B.根据右图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2(A)•c(B)
C.若在第5 min时升高温度,则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B的反应速率增大
D.若在第7 分钟时增加D的物质的量,A的物质的量变化情况符合a曲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A为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反应①中生成C、D物质的量之比为3:4,D是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除反应③⑤外其他反应均在溶液中进行,F、G是气态非金属单质,K是一种常见的非极性有机溶剂,密度比水大.(某些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1)反应③的类型为取代反应;
(2)A的化学式是Al4C3;K的电子式
(3)写出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l4C3+12H2O═4Al(OH)3+3CH4↑;
(4)组成F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ⅦA族;
(5)E中金属阳离子的检验方法取E的溶液进行焰色反应,若火焰颜色为黄色,则证明有Na+
(6)写出反应⑦的离子方程式:Al3++AlO2-+6H2O═4Al(OH)3↓;
(7)用离子方程式表示H溶液显碱性的原因AlO2-+2H2O?Al(OH)3+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分子中含有两个π键的是(  )
A.O2B.N2C.H2OD.N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现有分子式为C6H12O2的某羧酸酯1mol,完全水解可得到1mol羧酸和1mol乙醇,则该羧酸的同类别同分异构体有(不含立体异构)有(  )
A.2种B.3种C.4种D.5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铜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1)工业上常用黄铜矿(主要成分CuFeS2)为原料冶炼铜,其反应过程主要为:
①2CuFeS2+4O2$\frac{\underline{\;高温\;}}{\;}$Cu2S+3SO2+2FeO;②2Cu2S+3O2$\frac{\underline{\;高温\;}}{\;}$2SO2+2Cu2O;
③将①、②反应中含铜化合物混合高温即得到一定纯度的铜,同时产生在常温下为气体的一种化合物.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2Cu2O+Cu2S$\frac{\underline{\;高温\;}}{\;}$6Cu+SO2
(2)Cu2O呈红色,能溶于盐酸等强酸溶液,得到蓝色溶液和红色固体.上述反应③中,很可能得到泡铜(Cu、Cu2O的混合物).为验证反应③的固体产物是否含Cu2O,现提供以下试剂加以确认,不可能使用的是CD(填序号)
A.稀硫酸    B.稀盐酸    C.硝酸    D.浓硫酸
验证过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O+2H+═Cu+Cu2++H2O.
有一种简单且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实验方案,可以将Cu2O红色沉淀转化为硫酸铜溶液待用,实验过程对环境友好且能实现零排放.请写出该过程可能涉及的反应方程式:
(3)铜板印刷电路的刻蚀废液中含有大量的CuCl2、FeCl2、FeCl3,任意排放将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的浪费,为了使FeCl3循环利用和回收CuCl2,回收过程如图:
试剂X的化学式为CuO;若常温下1L废液中含CuCl2、FeCl2、FeCl3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5mol•L-1,则加入Cl2和物质X使溶液的pH在3.0~4.3范围内时(设溶液体
积保持不变),铁元素完全转化为Fe(OH)3,而CuCl2不产生沉淀.(Ksp[Fe(OH)3]=1.0×10-38
Ksp[Cu(OH)2]=2.0×10-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过氧化钙在常温下是无色或淡黄色粉末,易溶于酸,难溶于水、乙醇等溶剂,常用于种子消毒、药物制造、鱼池增氧等.某实验小组用如图1在实验室用钙盐制取CaO2•8H2O(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1)仪器X的作用是防倒吸.
(2)甲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写出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2NH4Cl$\frac{\underline{\;\;△\;\;}}{\;}$CaCl2+2NH3↑+2H2O.
(3)制取CaO2•8H2O一般在0~5℃的低温下进行,原因是低于0℃,液体被冻结,反应困难,温度过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低有利于提高产率.
(4)将过滤得到的CaO2•8H2O经水洗.醇洗后,加热至130℃时逐渐变为无水CaO2.该实验小组欲通过测量气体的体积来探究过氧化钙与SO2反应的特点.装置如图2:
【提出假设】
假设1:反应只发生2SO2+2CaO2═2CaSO3+O2,SO2未被氧化;
假设2:反应只发生SO2+CaO2═CaSO4,SO2完全被氧化;
假设3:上述两个反应均发生,SO2部分被氧化;
【实验探究】
该实验设计有一处明显错误,请指出:①装置E中广口瓶中的导气管应“短进长出”.试剂A可以选用②浓硫酸.
【实验数据处理及讨论】
实验测得装置C中过氧化钙质量增加了m1g,装置D质量增加了m2g,装置E中收集到的气体为V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用上述有关测量数据表示SO2部分被氧化时的V的关系式③0<V<$\frac{7{m}_{1}}{30}$(用m1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图中的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纯净物,且均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其中A的饱和溶液加热后会变浑浊,B、C是氧化物;E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E、G分别与足量F反应的生成物相同.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C的化学式H2O.
(2)在B和C的混合物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显无色.
(3)写出F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H2SO4=Na2SO4+2H2O.
(4)现有E、G的混合物19g,将其与足量F溶液反应产生标状况下的气体4.48L,则原混合物中E、G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