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300℃时,将2mol A和2mol B两种气体混合加入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g)?2C(g)+2D(g)△H,2min末反应达到平衡,生成0.8mol D.
(1)在2min末,A的平衡浓度为0.4mol/L,B的转化率为20%,0-2min内D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mol/(L.min).
(2)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frac{{c}^{2}(C)×{c}^{2}(D)}{{c}^{3}(A)×c(B)}$.该温度下化学平衡常数数值K1=0.5.已知350℃时K2=1,则△H>(填“>”或“<”)0.
(3)300℃时,将该反应容器体积压缩为1L,则A的转化率不变(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原因是不变;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压强不影响平衡移动.若该条件下平衡常数为K3,则K3=(填“<”、“>”或“=”)K1,原因是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温度相同,则平衡常数相同.
(4)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B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A)不变   C.v(A)=v(C)   D.混合气体密度不变.

分析 将2mol A和2mol B两种气体混合加入2L密闭容器中,2min末反应达到平衡,生成0.8mol D,则:
           3A(g)+B(g)?2C(g)+2D(g)
开始(mol):2      2      0       0
变化(mol):1.2    0.4    0.8     0.8
平衡(mol):0.8    1.6    0.8     0.8
(1)根据c=$\frac{n}{V}$计算A的平衡浓度,B的转化率=$\frac{参加反应B的物质的量}{B的起始物质的量}$×100%,根据v=$\frac{△c}{△t}$计算v(D);
(2)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c}^{2}(C)×{c}^{2}(D)}{{c}^{3}(A)×c(B)}$,计算各物质的平衡浓度,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计算;根据平衡常数的相对大小可判断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3)将该反应容器体积压缩为1L,压强增大一倍,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压强不影响平衡移动;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温度相同,则平衡常数相同;
(4)可逆反应到达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对,各组分的含量、浓度不变,由此衍生的其它一些物理量不变,判断平衡的物理量应随反应进行发生变化,该物理量由变化到不变化说明到达平衡.

解答 解:将2mol A和2mol B两种气体混合加入2L密闭容器中,2min末反应达到平衡,生成0.8mol D,则:
           3A(g)+B(g)?2C(g)+2D(g)
开始(mol):2      2      0       0
变化(mol):1.2    0.4    0.8     0.8
平衡(mol):0.8    1.6    0.8     0.8
(1)则A的平衡浓度为$\frac{0.8mol}{2L}$=0.4mol/L,B的转化率=$\frac{0.4mol}{2mol}$×100%=20%,v(D)=$\frac{\frac{0.8mol}{2L}}{2min}$=0.2mol/(L.min),
故答案为:0.4mol/;20%;0.2mol/(L.min);
(2)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c}^{2}(C)×{c}^{2}(D)}{{c}^{3}(A)×c(B)}$,该温度下化学平衡常数数值K1=$\frac{(\frac{0.8}{2})^{2}×(\frac{0.8}{2})^{2}}{(\frac{0.8}{2})^{3}×\frac{1.6}{2}}$=0.5,已知350℃时K2=1>K1=0.5,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H>0,
故答案为:$\frac{{c}^{2}(C)×{c}^{2}(D)}{{c}^{3}(A)×c(B)}$;0.5;>;
(3)将该反应容器体积压缩为1L,压强增大一倍,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压强不影响平衡移动,则A的转化率不变;
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温度相同,则平衡常数相同,即K3=K1
故答案为:不变;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压强不影响平衡移动;=;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温度相同,则平衡常数相同;
(4)A.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恒温条件下容器中压强始终不变,故A错误;
B.混合气体中c(A)不变,说明反应到达平衡,故B正确;
C.A的消耗速率与C的消耗速率之比为3:2时,反应到达平衡,而v(A)=v(C)不能说明到达平衡,故C错误;
D.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恒温条件下混合气体密度始终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反应速率计算、平衡常数计算、平衡状态判断、化学平衡影响因素等,难度中等,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某同学采用萃取-分液的方法从碘水中提取碘,主要操作步骤如图:

①甲中该同学手持的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乙中分层后,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有色,则所采用的萃取剂可能是四氯化碳(填“苯”或“四氯化碳”),下层的颜色为紫红色.
②甲、乙、丙3步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丙(填“甲”、“乙”、或“丙”),其正确操作应该为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一小块钠置于氧气流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得一固体混合物A.然后将A置于盛满水并倒置于水中的容器中,反应结束后测得产生气体质量为0.5g.用电火花引爆气体.冷却后剩余氧气质量为0.32g,生成的溶液用含HCl 3.65g稀盐酸恰好中和,求:
(1)原来金属钠的质量:
(2)固体A中各组分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Na2S2O3•5H2O可作为高效脱氯剂,工业上用硫铁矿(FeS2)为原料制备该物质的流程如图1.

已知:I.气体A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与硫化氢(H2S)混合能获得单质硫.
Ⅱ.pH约为11的条件下,单质硫与亚硫酸盐可以共热生成硫代硫酸盐.
回答下列问题:
(1)沸腾炉中将粉碎的硫铁矿用空气吹动使之达到“沸腾”状态,其目的是使固体与气体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2)吸收塔中的原料B可以选用B(填字母序号).
a.NaCl溶液             b.Na2CO3溶液            c.Na2SO4溶液
(3)某小组同学用如图2的装置模拟制备Na2S2O3 的过程(加热装置已略去).
①A中使用70%的硫酸比用98%的浓硫酸反应速率快,其原因是该反应的实质是H+与SO32-反应,70%的硫酸中含水较多,c(H+)和c(SO32-)都较大,生成SO2速率更快.装置B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②C中制备Na2S2O3发生的连续反应有:Na2S+H2O+SO2═Na2SO3+H2S、2H2S+SO2═3S↓+2H2O 或 2H2S+H2SO3═3S↓+3H2O和Na2SO3+S$\frac{\underline{\;\;△\;\;}}{\;}$Na2S2O3
(4)工程师设计了从硫铁矿获得单质硫的工艺,将粉碎的硫铁矿用过量的稀盐酸浸取,得到单质硫和硫化氢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S2+2HCl═FeCl2+H2S↑+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和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学会气体物质的制备方法是研究气体、利用气体的基础.请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小明同学用铜和浓硝酸、图Ⅰ装置制备并收集干燥的NO2气体:
①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4H++2NO3-=Cu2++2NO2↑+2H2O;收集NO2气体的方法是向上排气法
②为验证NO2的氧化性和NO的还原性,小明在图I后面接入图III装置,验证NO2性质并制取NO,其中F试管中装有Na2S溶液,G、H装置所盛液体为水.
I.连接a→f,F中的现象是溶液变浑浊,可证明NO2的氧化性;在G中鼓入空气后现象是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可证明NO的还原性.
Ⅱ.实验前G中充满水的作用是制取NO并用排水法收集NO(用简要文字回答)
(2)小华同学用图Ⅰ装置制取NH3和O2的混合气体,用图Ⅱ装置验证氨的某些性质:往A中加入浓氨水,B中加入Na2O2固体,C中加入碱石灰,D内放置催化剂(铂石棉网),按气流方向a→bc→d连接各仪器.
①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2NO+O2═2NO2
②为防止NO2污染环境,E装置中装的试剂可以是(填化学式)NaOH溶液.
(3)小明和小华两位同学按图Ⅳ装置继续进行实验:通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而小华同学的实验现象是品红溶液越来越浅.试根据实验装置和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①小明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不褪色,说明SO2和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其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C12+2H2O=4H++SO42-+2C1-
②小华同学做到让品红溶液的颜色变得越来越浅的关键是控制SO2和Cl2进气的物质的量,使之不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一定温度下,在一容积不变的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aA(g)+bB(g)═cC(g),采用不同比例的A,B作为起始物,测量反应达平衡时A和B的转化率,得到如图图象:
(1)图象中X表示B的转化率;
(2)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A和2mol B,4min后反应达平衡,测得A的转化率为60%,则B的转化率为20%,若C的反应速率为0.1mol•L-1•min-1,则a,b,c的值分别为3,1,2;
(3)若在此容器中,按照n(A):n(B)=a:b的比例加入一定量的A和B,平衡后将其中的C移出一部分,当再次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若容器为一体积可变、压强不变的容器,同样加入A,B,达平衡后,移出一部分C,再次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在一定温度下,向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 A、2mol B及固体催化剂,使之发生反应:A(g)+B(g)?C(g)+D(g)△H=-QkJ•mol-1,4min后反应达到平衡,放出Q kJ的能量.
(1)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25mol/(L.min),反应达到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50%.
(2)保持同一温度,在相同的容器中,若再加入2mol A,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达到平衡时又放出的能量为$\frac{1}{3}$QkJkJ.
(3)保持同一温度,在(2)的容器中,加入2mol D,能恰好抵消加入2mol A所放出的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反应3A(g)+B(g)?2C(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 (D)=0.4 mol•L-1•s-1B.v (C)=0.5 mol•L-1•s-1
C.v (B)=0.6 mol•L-1•s-1D.v (A)=0.15 mol•L-1•s-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镁铝合金密度较小、强度高,常用作制造航天器的材料
B.能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可能是△H>0、△S>0
C.CaC2着火时可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D.黄铜(铜锌合金)制作的铜锣不易产生铜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