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膦(PH3)又称为磷化氢,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大蒜臭味的有毒气体,沸点-89.7℃,易自燃,与空气混合易爆炸,微溶于水.其制取原理类似于实验室制氨气,现用下图装置来制取磷化氢并验证其性质.

实验开始时,先从分液漏斗向盛有PH4I的圆底烧瓶中加入过量乙醚 无色液体,沸点34.5℃,微溶于水,不与Fe2(SO43反应,微热数分钟后再从分液漏斗向圆底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浓NaOH溶液继续加热.在装置C处用电热器控制温度在300℃左右,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B装置的试管中有白色蜡状固体(P4)生成;D装置的试管中Fe2(SO43溶液颜色由棕黄色变成淡绿色,同时也有白色蜡状固体生成.请回答:
(1)按气流方向连接装置,从左到右的顺序为:a→d→e→b→c→f
(2)用PH4I和烧碱反应制取PH3的化学方程式是PH4I+NaOH$\frac{\underline{\;\;△\;\;}}{\;}$PH3↑+NaI+H2O.
(3)实验开始时,先向圆底烧瓶中加入乙醚并微热数分钟,其目的是将空气排尽,以防止PH3在装置中燃烧(或自燃)
(4)装置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PH3$\frac{\underline{\;300℃\;}}{\;}$P4+6H2;装置D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4PH3+12Fe3+=P4↓+12Fe2++12H+
(5)装置B、D中的现象说明PH3具有的化学性质是BC(填字母序号).
A.碱性B.不稳定性C.还原性D.酸性
(6)实验时处理尾气的方法是将尾气点燃或通入到CuSO4溶液.

分析 制取磷化氢并验证其性质实验流程:乙醚(无色液体,沸点34.5℃,微溶于水,不与Fe2( S043反应),乙醚为易挥发的有机溶剂,实验开始时,先从分液漏斗向盛有PH4I的圆底烧瓶中加入过量乙醚,并微热数分钟,目的是将空气排尽,以防止PH3在装置中燃烧(或自燃),提供惰性气体环境,再从分液漏斗向圆底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浓NaOH溶液继续加热,发生反应PH4I+NaOH$\frac{\underline{\;\;△\;\;}}{\;}$PH3↑+NaI+H2O,在装置C处用电热器控制温度在300℃左右,发生反应:4PH3$\frac{\underline{\;300℃\;}}{\;}$P4+6H2(或2PH3$\frac{\underline{\;300℃\;}}{\;}$2P+3H2),B装置的试管中有白色蜡状固体生成为白磷,D装置的试管中Fe2(SO43溶液颜色由棕黄色变成淡绿色,说明生成+2价的铁,磷化氢具有还原性,发生反应:4PH3+12Fe3+=P4↓+12Fe2++12H+(或 PH3+3Fe3+=P↓+3Fe2++3H+),同时也有白色蜡状固体白磷生成.
(1)根据实验目的先排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反应物磷化氢、生成物白磷燃烧,然后,加入氢氧化钠,制取硫化氢,硫化氢分解,B观察反应的产物,最后检验铁离子和磷化氢的反应,据此连接装置;
(2)N与P处在同一主族,根据碘化氨合碱的反应书写反应方程式;
(3)乙醚为易挥发的有机溶剂,实验开始时,先从分液漏斗向盛有PH4I的圆底烧瓶中加入过量乙醚,并微热数分钟,目的是将空气排尽;
(4)磷化氢受热分解生成白磷、氢气,磷化氢和铁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白磷;
(5)装置B中磷化氢受热分解,说明磷化氢不稳定,装置C中磷化氢能将铁离子还原成亚铁离子,说明其具有还原性;
(6)磷化氢、氢气都能燃烧,可通过燃烧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

解答 解:制取磷化氢并验证其性质实验流程:乙醚(无色液体,沸点34.5℃,微溶于水,不与Fe2( S043反应),乙醚为易挥发的有机溶剂,实验开始时,先从分液漏斗向盛有PH4I的圆底烧瓶中加入过量乙醚,并微热数分钟,目的是将空气排尽,以防止PH3在装置中燃烧(或自燃),提供惰性气体环境,再从分液漏斗向圆底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浓NaOH溶液继续加热,发生反应PH4I+NaOH$\frac{\underline{\;\;△\;\;}}{\;}$PH3↑+NaI+H2O,在装置C处用电热器控制温度在300℃左右,发生反应:4PH3$\frac{\underline{\;300℃\;}}{\;}$P4+6H2(或2PH3$\frac{\underline{\;300℃\;}}{\;}$2P+3H2),B装置的试管中有白色蜡状固体生成为白磷,D装置的试管中Fe2(SO43溶液颜色由棕黄色变成淡绿色,说明生成+2价的铁,磷化氢具有还原性,发生反应:4PH3+12Fe3+=P4↓+12Fe2++12H+(或 PH3+3Fe3+=P↓+3Fe2++3H+),同时也有白色蜡状固体白磷生成.
(1)B装置的试管中有白色蜡状固体生成为白磷,连接顺序为a→d、e(或e、d),检验磷化氢的还原性,D装置的试管中Fe2(SO43溶液颜色由棕黄色变成淡绿色,说明生成+2价的铁,连接顺序为b、c→f,
故答案为:d、e、b、c (或 e、d、b、c);
(2)铵盐和碱反应生成氨气,N与P处在同一主族,磷盐和碱反应生成磷化氢,反应为PH4I+NaOH$\frac{\underline{\;\;△\;\;}}{\;}$PH3↑+NaI+H2O,
故答案为:PH4I+NaOH$\frac{\underline{\;\;△\;\;}}{\;}$PH3↑+NaI+H2O;
(3)PH3在空气中易燃烧(或自燃),装置中若空气不排尽,会自燃,所以实验开始时,先向圆底烧瓶中加入乙醚并微热数分钟,其目的是将空气排尽,以防止PH3在装置中燃烧(或自燃),
故答案为:将空气排尽,以防止PH3在装置中燃烧(或自燃);
(4)由上述分析可知,C中发生4PH3$\frac{\underline{\;300℃\;}}{\;}$P4+6H2,D中离子反应为4PH3+12Fe3+=P4↓+12Fe2++12H+
故答案为:4PH3$\frac{\underline{\;300℃\;}}{\;}$P4+6H2;4PH3+12Fe3+=P4↓+12Fe2++12H+
(5)B装置的试管中有白色蜡状固体生成为白磷,为磷化氢受热分解生成的产物,说明磷化氢不稳定,装置C中磷化氢能将铁离子还原成亚铁离子4PH3+12Fe3+=P4↓+12Fe2++12H+(或 PH3+3Fe3+=P↓+3Fe2++3H+),说明其具有还原性,
故答案为:BC;
(6)磷化氢有毒,需进行尾气处理,磷化氢、氢气都能燃烧,可通过燃烧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硫化氢与硫酸铜溶液能反应,
故答案为:将尾气点燃或通入到CuSO4溶液.

点评 本题考查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为高频考点,把握制备实验原理、实验装置的作用、习题中的信息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综合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高中化学教材介绍了钠、镁、铝、铁、氯、硫、氮、硅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是其它化学知识的载体.
(1)从以上元素中选择,在自然界中有游离态存在的有N、S、Fe元素(填元素符号).
(2)离子交换膜是一类具有离子交换功能的高分子材料.一容器被离子交换膜分成左右两部分,如图所示.若该交换膜为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自由通过),左边充满盐酸酸化的H2O2溶液,右边充满滴有KSCN溶液的FeCl2溶液(足量),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右边B(从下列选项中选择)
A.无明显现象                         B.溶液由浅绿色变红色
C.溶液由无色变黄色                   D.溶液由浅绿色变无色
左边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H++2Fe2++H2O2=2H2O+2Fe3+
若该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阴离子自由通过),左边充满含2mol NH4Al(SO42的溶液,
右边充满含3mol Ba(OH)2的溶液,当有2mol SO${\;}_{4}^{2-}$通过交换膜时(若反应迅速完全),则左右两室沉淀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3)某初级石墨中含SiO2(7.8%)、Al2O3(5.1%)、Fe2O3(3.1%)和MgO(0.5%)等杂质,利用相关工
艺可进行提纯与综合利用.通入一定量的N2后,在1500℃下与Cl2充分反应得到纯化石墨与气体混合物,然后降温至80℃,分别得到不同状态的两类物质a和b.(注:石墨中氧化物杂质均转变为相应的氯化物,SiCl4的沸点为57.6℃,金属氯化物的沸点均高于150℃.)
①若a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可得两种盐,其中一种盐的水溶液具有粘合性,化学反应方程式为SiCl4+6NaOH=Na2SiO3+4NaCl+3H2O.
②若b与过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中阴离子有Cl-、OH-、AlO2-;然后向滤液中继续加适量乙酸乙酯并加热可得沉淀,写出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CH3COOCH2CH3+AlO2-+2H2O$\frac{\underline{\;\;△\;\;}}{\;}$Al(OH)3↓+CH3COO-+CH3CH2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短周期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Z、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间可两两反应生成盐和水;化合物YWX是漂白液的有效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Z单质还原性大于Y单质
B.X的氢化物沸点高于W的氢化物
C.仅含X、Y两元素的化合物均只含离子键
D.上述四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中,X离子半径最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常温常压下,2.24LSO2与O2混合气体中所含氧原子数为0.2NA
B.50mL12mol/L盐酸与足量MnO2共热,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C.氢氧燃料电池正极消耗22.4L(标准状况)气体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2NA
D.标准状况下,20gD20分子中所含中子数为10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据史书记载,我国古代的炼丹师在长期的炼制丹药过程中,发现硝、硫磺和木炭的混合物能够燃烧爆炸,由此诞生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其中配方中的“硝”是指(  )
A.KNO3B.K2CO3C.HNO3D.Na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化学与环境、材料、信息、生活关系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山东疫苗案”涉疫苗未冷藏储运而失效,这与蛋白质变性有关
B.硫、氮、碳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C.半导体行业中有一句“行话”:“从沙滩到用户”,说明计算机芯片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D.自来水厂常用明矾作消毒杀菌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探究SO2与FeCl3溶液的反应,所用装置如图所示(夹持仪器已略去).
(1)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中产生的尾气应通入NaOH溶液进行处理.
(2)实验过程中需要配制100mL l mo1•L-1FeCl3溶液,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实际配制过程中,常先将FeCl3固体完全溶于适量稀盐酸中,再加水稀释,此特殊操作的目的是抑制FeCl3水解.
(3)该小组同学向5mL l mo1•L-1FeCl3溶液中通入足量的SO2,溶液最终呈浅绿色,写出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3++SO2+2H2O=2Fe2++SO42-+4H+.再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逐滴加入煮沸冷却后的NaOH稀溶液,则试管B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先无现象,后生成白色絮状沉淀.
(4)该小组同学在(3)中实验时,发现溶液变为浅绿色需要较长时间,在此期间同学们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棕黄色变成红棕色,没有观察到丁达尔效应,最终溶液呈浅绿色.
【查阅资料】Fe(HSO32+在溶液中呈红棕色且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被Fe3+氧化为SO42-.则Fe(HSO32+与Fe3+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HSO32++Fe3++H2O=2Fe2++SO42-+3H+
(5)若实验中用5mL一定浓度的浓H2SO4与适量Cu片充分反应,实验结束后,测得产生SO2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672mL,向已冷却的A试管溶液中加入4mo1•L-1的NaOH溶液30mL时,恰好使Cu2+完全沉淀.则所用浓H2SO4浓度为18mo1•L-1.(忽略过程中溶液的体积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将6.5g锌放入一定量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80mL密度为1.25g/mL的溶液.试计算:
(1)生成标准状况下的H2多少升?
(2)所得溶液中硫酸锌的物质的量浓度
(3)若将该溶液与1mol/L的硫酸锌溶液等体积混合,则所得溶液中硫酸锌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4)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甲醇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目前世界甲醇年产量超过2.1×107吨,在能源紧张的今天,甲醇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大.甲醇的一种合成方法是:
(I)CO(g)+2H2(g)═CH3OH(g)△H=-90.1kJ•mol-1                   
另外:
(Ⅱ)2CO(g)+O2(g)═2CO2(g)△H=-556.0kJ•mol-1                                     
(Ⅲ)2H2(g)+O2(g)═2H2O(l)△H=-572.0kJ•mol-1  
若混合气体中有二氧化碳存在时,还发生下列反应:
(Ⅳ)CO2(g)+H2(g)═CO(g)+H2O(g)△H=+41.1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1)甲醇的燃烧热为759.9kJ•mol-1
(2)在碱性条件下(NaOH),利用一氯甲烷(CH3Cl)水解也可制备少量的甲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l+NaOH$→_{△}^{水}$CH3OH+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