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时必须严格控制其用量.某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NaNO2并对其性质作如下探究(A中加热装置已略去).
【查阅资料】
①2NO+Na2O2═2NaNO2
②NO能被酸性KMnO4氧化成NO${\;}_{3}^{-}$,MnO${\;}_{4}^{-}$被还原为Mn2+
【制备NaNO2
(1)发生反应时三颈瓶A中的现象是生成红棕色气体.
(2)B装置的目的是①将NO2转化为NO,②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
(3)C装置中盛放碱石灰,其作用是干燥NO,并除去可能混有的酸雾.

分析 制备NaNO2并对其性质作探究,由实验装置可知,A中发生C+4HNO3(浓)$\frac{\underline{\;\;△\;\;}}{\;}$CO2↑+4NO2↑+2H2O,B中吸收挥发的硝酸和生成的二氧化氮,C中固体干燥剂干燥NO,并除去可能混有的酸雾,D中发生2NO+Na2O2═2NaNO2,E中高锰酸钾吸收尾气NO,
(1)发生反应时三颈瓶A中生成红棕色气体;
(2)B装置的目的是将NO2转化为NO、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
(3)C中固体干燥剂干燥NO,并除去可能混有的酸雾,避免水蒸气和酸雾和过氧化钠反应,D中发生2NO+Na2O2═2NaNO2

解答 解:(1)A中发生C+4HNO3(浓)$\frac{\underline{\;\;△\;\;}}{\;}$CO2↑+4NO2↑+2H2O,生成了气体二氧化氮为红棕色气体,故答案为:生成红棕色气体;
(2)B装置的目的是,B中水吸收二氧化氮将NO2转化为NO、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
故答案为:将NO2转化为NO;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
(3)C中固体干燥剂碱石灰是用来干燥NO,并除去可能混有的酸雾,故答案为:干燥NO,并除去可能混有的酸雾.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制备、物质性质、反应现象的理解应用,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广东省山一高三上第二次统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物质的制备与工业生产实际相符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用如图装置做浓硫酸和铜反应的实验,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甲试管底部有一些白色固体,乙试管中品红溶液褪色.
(1)该白色固体是CuSO4(填化学式)
(2)浓硫酸在反应过程中除体现强氧化性以外,还体现了酸性
(3)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D
A.若将乙试管中品红溶液换成紫色石蕊试液,实验过程中可看到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B.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后将乙处导管从溶液中取出
C.反应结束后,为检验白色固体成分,可直接向试管甲中加入适量水,通过溶液颜色变化来判断
D.浸有碱液的棉花的作用是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氮化铝(AlN)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非氧化物陶瓷材料,可在温度高于1500℃时,通过碳热还原法制得.实验研究认为,该碳热还原反应分两步进行:
①Al2O3在碳的还原作用下生成铝的气态低价氧化物X(X中Al与O的质量比为6.75:2);
②在碳存在下,X与N2反应生成AlN.请回答:
(1)X的化学式为Al2O.
(2)碳热还原制备氮化铝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Al2O3(s)+3C(s)+N2(g)?2AlN(g)+3CO(g)
①写出合成AlN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c}^{2}(AlN).{c}^{3}(CO)}{c({N}_{2})}$,若该反应在高温下自发进行,则随着温度升高,反应物N2的平衡转化率将增大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②在温度、容积恒定的反应体系中,CO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曲线甲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
A.从a、b两点坐标可求得从a到b时间间隔内该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
B.c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化学反应在t时刻的瞬时速率
C.在不同时刻都存在关系:v(N2)=3v(CO)
D.维持温度、容积不变,若减少N2的物质的量进行反应,曲线甲将转变为曲线乙
(3)在氮化铝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吸收产生的氨气,进一步通过酸碱滴定法可以测定氮化铝产品中氮的含量.写出上述过程中氮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lN+NaOH+H2O=NaAlO2+N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6.碳和氮的化合物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在一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Ni(s)+4CO(g)$?_{180~200℃}^{50~80℃}$Ni(CO)4(g),△H<0;
利用该反应可以将粗镍转化为纯度达99.9%的高纯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填字母编号).
A.增加Ni的量可提高CO的转化率,Ni的转化率降低
B.缩小容器容积,平衡右移,△H减小
C.反应达到平衡后,充入CO再次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降低
D.当4V[Ni(CO)4]=V(CO)时或容器中混合气体密度不变时,都可说明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
(2)CO与镍反应会造成含镍催化剂的中毒.为防止镍催化剂中毒,工业上常用SO2将CO氧化,二氧化硫转化为单质硫.
已知:CO(g)+$\frac{1}{2}$O2(g)═CO2(g)△H=-Q1 kJ•mol-1
S(s)+O2(g)═SO2(g)△H=-Q2 kJ•mol-1
则SO2(g)+2CO(g)═S(s)+2CO2(g)△H=-(2Q1-Q2) kJ•mol-1
(3)对于反应:2NO(g)+O2═2NO2(g),向某容器中充入10mol的NO和10mol的O2,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分别测得NO的平衡转化率在不同压强(P1、P2)下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1).
①比较P1、P2的大小关系p2>p1
②700℃时,在压强为P2时,假设容器为1L,则在该条件平衡常数的数值为$\frac{1}{144}$(最简分数形式);
(4)NO2、O2和熔融NaNO3可制作燃料电池,其原理如图2所示.该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石墨I电极上生成氧化物Y,其电极反应式为NO2+NO3--e-=N2O5;若该燃料电池使用一段时间后,共收集到20mol Y,则理论上需要消耗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224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6.一定温度时,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SO2和1mol O2,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表:
 t/s 0 t1t2 t3 t4 
 n(SO3)/mol 0 0.81.4 1.6 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在0~t1s内的平均速率v(SO2)=$\frac{0.8}{{t}_{1}}$mol•L-1•s-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若增大O2的浓度,到达新平衡时SO2转化率会增大
C.平衡时,再向容器中充入0.4mol SO2和1.6mol SO3,平衡不移动
D.保持温度不变,向该容器中再充入2 mol SO2、1mol O2,反应到达新平衡时$\frac{n(S{O}_{3})}{n({O}_{2})}$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反应A(g)?B(g)+C(g)在容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A的初始浓度为0.050mol/L.温度T1和T2下A的浓度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的温度T1小于 T2,平衡常数K(T1)小于K(T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若温度T2时,5min后反应达到平衡,A的转化率为70%,则:
①平衡时体系总的物质的量为0.085mol.
②反应的平衡常数K=0.08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③反应在0~5min区间的平均反应速率v(A)=0.007mol/(L•min).
(3)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92.2kJ?mol-1
已知:
1mol N-H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为391kJ.
(4)氨可用作碱性燃料电池的燃料,电池反应为 4NH3+3O2=2N2+6H2O,则氨燃料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为2NH3-6e-+6OH-=N2+6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0.(1)“酒是陈的香”,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我们也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由乙醇、乙酸和浓硫酸来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下列问题:
①配置混合溶液时,加入试剂的正确顺序是A(填“A”或“B”);
A.先加入乙醇,再慢慢注入浓硫酸和乙酸
B.先加入浓硫酸,再慢慢注入乙醇和乙酸
②在装置中乙试管常加入B来接收乙酸乙酯;
A.NaOH溶液  B.饱和Na2CO3溶液  C.NaCl溶液  D.CuSO4溶液
(2)在化学课上,围绕浓硫酸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将适量的蔗糖放入烧杯中,加入几滴水,搅拌均匀.然后再加入适量浓硫酸,迅速搅拌,放出大量的热,同时观察到蔗糖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并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请回答:
①生成的黑色物质是C(填化学式).
②根据上述实验,表明浓硫酸具有BCD(填序号).
A.酸性        B.吸水性      C. 脱水性       D. 强氧化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8.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少量乙酸乙 酯.
①写出制备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
②试管Ⅱ中盛的试剂是饱和Na2CO3溶液.
③若要把制得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应采用的实验操作是分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