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1)以下列出的是一些原子的2p能级和3d能级中电子排布的情况.试判断,违反了泡利原理的是A;

(2)某元素的激发态(不稳定状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13p33d2,则该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4
(3)分子式为C5H8O2的有机物,能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气体,则符合上述条件的同分异构体(不考虑立体异构)有12种;
(4)质谱图表明某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0,红外光谱表明有C═C和C═O的存在,1H核磁共振谱中峰面积之比依次为1:1:1:3.则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CHO.

分析 (1)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原子轨道上最多只能容纳2个自旋状态相反的电子;
(2)同一元素的原子中,基态和激发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相等,根据构造原理书写其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
(3)能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说明此分子含有羧基,分子式为C5H8O2说明此分子含有碳碳双键,然后根据官能团的位置异构和碳链异构确定,还可能是环状结构;
(4)红外光谱表征到C═C和C═O的存在,相对分子质量为70,中含有1个C═C和1个C═O,去掉1个C═C和1个C═O的式量后剩余式量为70-36-16=18,应含有1个C原子、6个H原子,故该有机物分子式为C4H6O,1H核磁共振谱峰面积之比依次为1:1:1:3,则有4种H原子,不同H原子数目分别为1、1、1、3.

解答 解:(1)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原子轨道上最多只能容纳2个自旋状态相反的电子;所以违反泡利不相容原理的有A,故答案为:A;
(2)根据激发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知该元素核外有16个电子,根据构造原理知,其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4,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4
(3)由该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和组成判断其含有碳碳双键和羧基,
当没有支链时,其碳骨架有3种:CH2=CH2CH2CH2COOH,CH3CH=CHCH2-COOH,CH3CH2CH=CHCOOH,
有一个甲基做支链的结构有4种:CH2=CH(CH3)CH2COOH,CH2=CHCH(CH3)COOH,(CH32CH=CHCOOH,CH3CH=CH(CH3)COOH,
有一个乙基做支链的结构有1种:CH2=C(CH2CH3)COOH,
四个碳原子碳环接羧基1种,三个碳原子有3种:羧基和甲基可以在同一个碳上,可以在不同的碳上,可以是-CH2COOH,总共12种,故答案为:12;
(4)红外光谱表征到C═C和C═O的存在,相对分子质量为70,中含有1个C═C和1个C═O,去掉1个C═C和1个C═O的式量后剩余式量为70-36-16=18,应含有1个C原子、6个H原子,故该有机物分子式为C4H6O,核磁共振氢谱峰面积之比依次为1:1:1:3,则有4种H原子,不同H原子数目分别为1、1、1、3,则该有机物结构简式为:CH3CH=CHCHO,故答案为:CH3CH=CHCHO.

点评 本题考查核外电子排布、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核磁共振氢谱等,侧重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能力,难点同分异构体的判断,难度大,通过碳链异构和位置异构确定有机物种数.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有机物 G 是一种医药中间体,常用于制备抗凝血药.可以通过下图所示的路线合成有机物G.甲酸甲酯与C互为同分异构体,

已知:
1.RCOOH $\stackrel{PCl_{3}}{→}$RCOCl
2.+NaOH→+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中官能团的名称:羟基.
(2)D的结构简式:
(3)写出B→C的化学方程式:2CH3CHO+O2$→_{△}^{催化剂}$2CH3COOH.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填选项).
A.有机物G的分子式为C9H8O3      B.F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4g H2含有的分子数为 2NA
B.8g H2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22.4L
C.2.4g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NA
D.17g氨气所含电子数目为8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已知反应Cl2+2NaI=2NaCl+I2,把一定量的Cl2通入300gNaI固体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加热,固体的质量为281.7g,把剩下固体加入水配成5L溶液.(已知Na-23 Cl-35.5 I2在加热条件下升华)
(1)通过的Cl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2)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的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Na2S2O3•5H2O俗称:“海波”,是常用的定影剂和还原剂,它是无色晶体,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遇酸易分解:S2O32-+2H+=S↓+SO2↑+H2O,在20℃和70℃时的溶解度分别为60.0g和212.0g,Na2S2O3•5H2O在40~50℃时会熔化,48℃时会分解,工业上常利用含硫废水生产Na2S2O3•5H2O,实验室可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略去部分夹持仪器)模拟生成过程.
装置C中发生的反应如下:
反应Ⅰ:Na2S2O3(aq)+H2O(I)+SO2(g)═Na2SO3(aq)+H2S(aq)
反应Ⅱ:2H2S(aq)+SO2(g)═3S(s)+2H2O(I)
反应Ⅲ:S(s)+Na2SO3(aq)$\frac{\underline{\;\;△\;\;}}{\;}$Na2S2O3(aq)
(1)仪器A的名称是圆底烧瓶.
(2)写出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仪器组装完成后,关闭两端活塞,向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内注入液体至形成一段液柱,若液柱高度保持不变,则气密性良好.
(3)装置D的作用是防止倒吸,装置E中所盛的试剂为NaOH溶液.
(4)装置B的作用之一是观察SO2的生成速率,实验中为使SO2缓慢进入装置C中,采用的操作是控制滴加硫酸的速率.已知反应Ⅲ相对较慢,则装置C中反应达到终点的观现象是溶液变澄清.
(5)为提高产品纯度,应使装置C中Na2S和Na2SO3恰好完全反应,则装置C中Na2S和Na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6)反应终止后,装置C中的溶液经蒸发浓缩可析出Na2S2O3•5H2O,其中可能含有Na2SO3、Na2SO4等杂质.利用常见试剂设计实验检测产品中是否存在Na2SO4,简要说明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取少量产品溶于足量稀盐酸、静置、取上层清液(或过滤,取滤液)、滴加BaCl2溶液,若出现沉淀则说明含有Na2SO4杂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用系统命名法命名或写出其结构简式
(1)CH2═C(CH3)CH2CH32-甲基-1-丁烯
(2)CH3C(CH32CH2C(CH32CH2CH32,2,4,4-四甲基己烷
(3)2,2,3,3-四甲基戊烷CH3C(CH32C(CH32CH2CH3
(4)3-乙级-1-辛烯CH2=CH-CH(CH2CH3)CH2CH2CH2CH2C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前四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B,C,D中,A和B的价电子层中未成对电子均只有1个,并且A-和B+的电子相差为8;与B位于同一周期的C和D,它们价电子层中的未成对电子数分别为4和2,且原子序数相差为2.
回答下列问题:
(1)四种元素中第一电离最小的是钾,电负性最大的是氟.(填元素名称)
(2)C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四周期Ⅷ族,C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Ar]3d64s2
C3+离子比C2+稳定的主要原因是Fe3+的3d轨道为3d5的半充满结构
(3)D2+的价层电子排布图为,写出A、B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
(4)写出A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F2+2H2O=4HF+O2
写出B的次氯酸盐与C的高价氢氧化物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净水剂B2CO4的化学方程式3KClO+2Fe(OH)3+4KOH=2K2FeO4+3KCl+5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铝自然形成的氧化膜厚薄不均,一般都使用人工方法制作氧化膜.首先使用浓氢氧化钠清洗铝材,主要发生的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2OH-=2AlO2-+H2O.将铝材放入硫酸酸化的重铬酸钾溶液中,50s即可形成氧化膜,溶液最终变为绿色,请写出该变化过程的离子方程式Cr2O72-+2Al+8H+=2Cr3++4H2O+Al2O3;也可以使用电解的方法,以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铝材为阳极,其电极反应式为2Al+3H2O-6e-=Al2O3+6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95℃时某溶液的pH=6,对该溶液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呈酸性B.c(H+)=1×10-6mol/L
C.c(OH-)=1×10-6mol/LD.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