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碳酸钠俗称纯碱,在日常生活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某化学兴趣小组想根据所学知识模拟制备碳酸钠,方法如下:先以NaCl、NH3、CO2和水等为原料以及下图所示装置制取NaH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CO2+H2O+NaCl=NaHCO3↓+NH4Cl),然后再将NaHCO3制成Na2CO3
(1)装置乙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为防止污染空气,尾气中含有的氨气需要进行吸收处理.
(2)由装置丙中产生的NaHCO3制取Na2CO3时,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有过滤、洗涤、灼烧.NaHCO3转化为Na2CO3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3)若在(2)中灼烧的时间较短,NaHCO3将分解不完全,该小组对一份加热了t1min的NaHCO3样品的组成进行了以下探究.
取加热了t1min的NaHCO3样品19g完全溶于水制成溶液,然后向此溶液中不断滴加1mol•L-1的稀盐酸直到不再产生气泡,共消耗300ml稀盐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根据实验的需要,用11.9mol•L-1的浓盐酸配制1mol•L-1的稀盐酸时,主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和500mL容量瓶(填仪器名称);需要量取的浓盐酸体积为:42mL.
②该样品中NaHCO3和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

分析 实验中,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HCl,HCl极易溶于水,所以用水洗气;将较纯净的二氧化碳通入含氨的饱和食盐水中,发生的反应为NH3+CO2+H2O+NaCl=NaHCO3↓+NH4Cl,尾气中含有氨气,对环境产生污染,所以尾气要进行处理.
(1)HCl极易溶于水生成稀盐酸,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不易溶于稀盐酸中;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污染空气;
(2)将得到的碳酸氢钠过滤、洗涤得到较干净的碳酸氢钠,然后灼烧碳酸氢钠得到碳酸钠;
(3)①配制30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稀盐酸还需要500mL容量瓶;
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浓盐酸体积;
 ②根据固体质量、消耗盐酸物质的量列方程组计算二者物质的量之比.

解答 解:实验中,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HCl,HCl极易溶于水,所以用水洗气;将较纯净的二氧化碳通入含氨的饱和食盐水中,发生的反应为NH3+CO2+H2O+NaCl=NaHCO3↓+NH4Cl,尾气中含有氨气,对环境产生污染,所以尾气要进行处理.
(1)HCl极易溶于水生成稀盐酸,碳酸酸性小于盐酸,虽然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不易溶于稀盐酸中;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污染空气,尾气中含有氨气,所以尾气要进行处理,
故答案为: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氨气;
(2)将得到的碳酸氢钠过滤、洗涤得到较干净的碳酸氢钠,碳酸氢钠不稳定,灼烧碳酸氢钠得到碳酸钠,反应方程式为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故答案为:过滤、洗涤、灼烧;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3)①实验室没有300mL容量瓶,则应该选取500mL容量瓶,所以配制30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稀盐酸还需要500mL容量瓶;
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则浓盐酸体积=$\frac{1mol/L×0.5L}{11.9mol/L}$=42mL,
故答案为:500mL容量瓶;42;
②设NaHCO3和Na2CO3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mol、ymol,碳酸氢钠、碳酸钠分别需要盐酸物质的量为xmol、2ymol,列方程组为$\left\{\begin{array}{l}{84x+106y=19}\\{x+2y=0.3}\end{array}\right.$,
解得$\left\{\begin{array}{l}{x=0.1}\\{y=0.1}\end{array}\right.$
则NaHCO3和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0.1mol:0.1mol=1:1,
故答案为:1:1.

点评 本题考查制备实验方案设计,为高频考点,综合性较强,涉及溶液配制、根据方程式计算、基本操作、除杂等知识点,明确实验原理、基本操作方法、物质性质即可解答,注意(3)题容量瓶选取方法,注意计算浓盐酸体积时稀硝酸体积为0.5L而不是0.3L,为易错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9.下列各组离子在pH=2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K+,HCO3-,Cl-,Na+B.Mg2+,NH4+,Cl-,NO3-
C.Ba2+,Cu2+,OH-,Cl-D.Na+,SO42-,Cu2+,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将含有Ag+,Ba2+,Cu2+,K+四种阳离子的溶液,按下述实验步骤进行分离,最终分别得到沉淀物或溶液.可供选择的分离试剂有氯化钠溶液、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试将适当的分离试剂的化学式填在括号里,生成物的化学式填在方框里,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硝基苯是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是医药和染料的中间体,还可做有机溶剂.制备硝基苯的组装如图反应装置,过程如下:
步骤:取100mL烧杯,用20mL浓硫酸与浓硝酸18mL配制混和酸,加入恒压漏斗中.把18mL苯加入三颈烧瓶中.
②向室温下的苯中逐滴加入混酸,边滴边搅拌,混和均匀.
③在50-60℃下发生反应,直至反应结束.
④将反应后的液体依次用蒸馏水和10% Na2CO3溶液洗涤,最后再用蒸馏水洗涤得到粗产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置混酸应先在烧杯中先加入浓硝酸.
(2)恒压滴液漏斗的优点是可以保持漏斗内压强与发生器内压强相等,使漏斗内液体能顺利流下.
(3)实验装置中长玻璃管可用冷凝管(球形冷凝管或直行冷凝管均可)代替(填仪器名称).
(4)反应结束后产品在液体的下层(填“上”或者“下”),分离混酸和产品的操作方法为分液.
(5)为了得到更纯净的硝基苯,还须先向液体中加入氯化钙除去水,然后蒸馏.
(6)写出制备硝基苯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室温下向10mL pH=3的醋酸溶液中加入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减少
B.溶液中$\frac{c(C{H}_{3}COOH)}{c(C{H}_{3}CO{O}^{-})}$的值减小
C.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H+]亦增大
D.再加入10mlpH=11的NaOH溶液,混合液pH=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1)已知
①CH3COOH(l)+2O2(g)=2CO2(g)+2H2O(l)△H1=-870.3kJ•mol-1
②C(s)+O2(g)=CO2(g)△H2=-393.5kJ•mol-1
③H2(g)+1/2O2(g)=H2O(l)△H3=-285.8kJ•mol-1
则用固体C、氢气、氧气合成CH3COOH(l)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s)+2H2(g)+O2(g)=CH3COOH(l)△H=-488.3 kJ•mol-1
(2)某实验小组对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进行导电性测定,结果如图1.可得结论是①醋酸浓度在0-2 mol/L,电流强度随着浓度增大而增大;浓度大于2 mol/L以后,电流强度随着浓度增大而减小;②电流强度与离子浓度成正比.
(3)测得以等物质的量混合的醋酸和醋酸钠溶液中PH=4.8,则离子浓度从大到小的排序是c(CH3COO-)>c(Na+)>c(H+)>c(OH-),常温下,a mol•L-1KHCO3溶液的pH=8,HCO3?的水解常数约等于$\frac{1{0}^{-12}}{a}$.(用含a式表示).
(4)已知反应H2O(g)+CO(g)?CO2(g)+H2(g),在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是9.如果反应开始时,一氧化碳与水蒸气的浓度都是0.01mol/L,计算一氧化碳的转化率.(写出计算过程)
(5)某锅炉水垢的主要成分有CaCO3、Mg(OH)2、Fe2O3,利用如图2所示装置对锅炉水(含Ca2+、Mg2+、HCO3-)进行预处理,可有效防止锅炉水垢的形成.试用所学理论进行解释.因为阳极会发生4OH--4e-=O2↑+2H2O,使得阳极区H+浓度增大,然后发生HCO3-+H+=CO2↑+H2O,一段时间后随着CO2的排出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就可有效防止锅炉水垢的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
CH3CH2OH$→_{170℃}^{H_{2}SO_{4}(浓)}$CH2═CH2↑+H2O
CH2═CH2+Br2-→BrCH2CH2Br
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140℃脱水生成乙醚,用少量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图所示: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乙醇1,2-二溴乙烷乙醚
状态无色液体无色液体无色液体
密度/g•cm-30.792.20.71
沸点/℃78.513234.6
熔点/℃-1309-116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制备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d(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引发反应  b.加快反应速度c.防止乙醇挥发  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2)在装置C中应加入c,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  b.浓硫酸c.氢氧化钠溶液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判断该制备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溴的颜色完全褪去.
(4)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下层(填“上”、“下”).
(5)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最好用b洗涤除去.(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  b.氢氧化钠溶液c.碘化钠溶液  d.乙醇
(6)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可用蒸馏的方法除去.
(7)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乙烯与溴反应时放热,冷却可避免溴的大量挥发;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1,2-二溴乙烷的凝固点较低(9℃),过度冷却会使其凝固而使气路堵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常温下,10mL pH均为2的HX、HY两种一元酸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pH随溶液体积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曲线表示将10mL pH=2的盐酸加水稀释到1000mL的过程中溶液pH变化趋势.
(2)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1的NaX和NaY溶液,pH较小的是NaX溶液,
其中水的电离程度较大的是NaY溶液.
(3)常温下,0.1mol•L-1的HY溶液中加入等体积pH=1的盐酸后,溶液的pH降低(填“升高”或“降低”),HY的电离程度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H2Z是一种二元弱酸,常温下,0.1mol•L-1的H2Z溶液中加入等体积pH=13的KOH溶液后,溶液的pH<7.原因可能是HZ-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物质的量相同的下列物质中,质量和N2相等的是(  )
A.H2B.CO2C.COD.N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