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利用甲烷与氯气发生反应制取盐酸的设想,在工业上已成为现实.某化学兴趣小组拟在实验室中模拟上述过程,其设计的模拟装置如下:

根据要求填空:
(1)装置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frac{\underline{\;\;△\;\;}}{\;}$Mn2++Cl2↑+2H2O;
(2)B装置有三种功能:
①控制气流速度;②使气体混合均匀;③干燥气体.
(3)在C装置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光照射,发现硬质玻璃管内壁有黑色小颗粒产生,写出置换出黑色小颗粒的化学方程式CH4+2Cl2$\stackrel{hv}{→}$C+4HCl.
(4)D装置中的石棉上均匀附着湿润的KI粉末,其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氯气,E装置的作用是吸收HCl,防止倒吸.
(5)装置中除了有盐酸生成外,还含有有机物,从E中分离出盐酸的最佳方法为分液;
该装置还有缺陷,原因是没有进行尾气处理,写出尾气中的主要成分是AB.
(填编号)
A.CH4         B.CH3Cl       C.CH2Cl2      D.CHCl3       E.CCl4
(6)实验之余,该学习小组进一步探究甲烷与氯气反应的条件.

通过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两瓶甲烷与氯气(体积比为1:4)混合气体(Ⅰ、Ⅱ),Ⅱ瓶用预先准备好的黑色纸套套上,I瓶放在光亮处(不要放在日光直射的地方,以免引起爆炸).按上图安装好装置,并夹紧弹簧夹a和b.过一段时间,打开弹簧夹a、b,Ⅰ、Ⅱ中观察到现象是在I瓶中:颜色逐渐变浅,且有油状液体产生,出现白雾,并可以看见水倒吸入I瓶中.

分析 A装置是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加热制取氯气,B装置中氯气和甲烷充分混合,C装置在光照条件下氯气和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代烃和HCl,D装置中的石棉上均匀附着湿润的KI粉末,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HCl极易溶于水,可以用水吸收生成的HCl;
(1)在加热条件下,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
(2)B装置中含有浓硫酸,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该装置中氯气和甲烷充分混合;
(3)在C装置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光照射,发现硬质玻璃管内壁有黑色小颗粒产生,说明有C生成,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书写方程式;
(4)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还原性物质,E装置中水能吸收可溶性物质,且导致的干燥管能防止倒吸;
(5)互不相溶的液体可以采用分液方法分离提纯;
甲烷和一氯甲烷都是气体且不溶于水;
(6)氯气和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代烃和HCl,HCl极易溶于水,氯气为黄绿色气体,氯代烃和甲烷都是无色物质,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都是油状液体,HCl遇水蒸气生成盐酸小液滴.

解答 解:A装置是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加热制取氯气,B装置中氯气和甲烷充分混合,C装置在光照条件下氯气和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代烃和HCl,D装置中的石棉上均匀附着湿润的KI粉末,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HCl极易溶于水,可以用水吸收生成的HCl;
(1)在加热条件下,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frac{\underline{\;\;△\;\;}}{\;}$Mn2++Cl2↑+2H2O,故答案为:MnO2+4H++2Cl-$\frac{\underline{\;\;△\;\;}}{\;}$Mn2++Cl2↑+2H2O;
(2)B装置中含有浓硫酸,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该装置中氯气和甲烷充分混合,所以该装置的作用还有使气体混合均匀、干燥气体,
故答案为:使气体混合均匀;干燥气体;
(3)在C装置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光照射,发现硬质玻璃管内壁有黑色小颗粒产生,说明有C生成,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书写方程式为CH4+2Cl2$\stackrel{hv}{→}$ C+4HCl,故答案为:CH4+2Cl2$\stackrel{hv}{→}$ C+4HCl;
(4)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还原性物质KI,所以氯气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氯气,E装置中水能吸收可溶性物质,且导致的干燥管能防止倒吸,所以E装置作用是 吸收HCl,防止倒吸,
故答案为:吸收未反应的氯气; 吸收HCl,防止倒吸;
(5)互不相溶的液体可以采用分液方法分离提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都不溶于水,但HCl极易溶于水,可以采用分液方法分离提纯;
甲烷和一氯甲烷都是气体且不溶于水,所以还要处理尾气中的甲烷和一氯甲烷,
故答案为:分液;AB;
(6)氯气和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代烃和HCl,HCl极易溶于水,氯气为黄绿色气体,氯代烃和甲烷都是无色物质,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都是油状液体,HCl遇水蒸气生成盐酸小液滴,所以看到I中的现象是颜色逐渐变浅,且有油状液体产生,出现白雾,并可以看见水倒吸入I瓶中,
故答案为:在I瓶中:颜色逐渐变浅,且有油状液体产生,出现白雾,并可以看见水倒吸入I瓶中.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制备,为高频考点,明确物质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水解本题关键,侧重考查学生实验操作、物质分离提纯、物质性质,难点是判断B装置的作用,“气体在该装置中混合均匀“很多学生回答不出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SO2(g)+O2(g)?2SO3(g);△H=-QkJ/mol(Q>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molSO2(g)和1mol O2(g)所具有的键能总和大于2 molSO3(g)所具有的键能总和
B.将2molSO2(g)和1mol O2(g)置于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出QKJ的热量
C.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上述热化学方程式中的Q值减小
D.如将一定量SO2(g)和O2(g)于某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热QKJ,则此过程中有2molSO2(g)被氧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氯碱工业中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
(1)溶液A的溶质是NaOH;
(2)电解所用的盐水需精制.去除有影响的Ca2+、Mg2+、NH4+、SO42-[c(SO42-)>c(Ca2+)].

精致流程如下(淡盐水和溶液A来自电解池):
①盐泥a除泥沙外,还含有的物质是Mg(OH)2
②过程Ⅰ中将NH4+转化为N2的离子方程式是2NH4++3Cl2+8OH-═N2↑+6Cl-+8H2O.
③BaSO4的溶解度比BaCO3的小.过程Ⅱ中除去的离子有SO42-、Ca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胆矾(CuSO4•5H2O)有广泛的用途.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某次实验后的稀硫酸、和氧化铜制备胆矾.实验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X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2)过滤操作中需要玻璃仪器除了烧杯、漏斗还需要玻璃棒.
(3)现有48g含CuO粉末,与300mL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uSO4
①理论上生成胆矾的质量为多少?
②原稀硫酸的物质的量的浓度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某化学兴趣小组自行设计实验对废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进行化学解聚制备PET的初始原料对苯二甲酸(TPA)及乙二醇(EG),以实现治理污染、资源的循环利用.
查阅相关资料,得到主要试剂及产物的性质:
物质相对分子质量性质
废饮料瓶碎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乳白色或浅黄色的聚合物.
乙二醇(EG)62无色无臭液体,对动物有毒性.沸点:196~198℃,与水混溶.
对苯二甲酸(TPA)
166白色晶体或粉末,低毒.弱酸.300℃以上升华.不溶于水、乙醚、氯仿等大多数有机溶剂,可溶于DMF等强极性有机溶剂.
实验过程如下:
(一)解聚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为三颈烧瓶,B为直形冷凝管,C为吸滤芯瓶,各接口均为玻璃接口.向装置中加入一定量废饮料瓶碎片及辅助试剂(催化剂、水等).缓慢搅拌,加热.待温度计上的温度显示高出200℃时,停止加热.则:

(1)写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解聚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C中收集到的是乙二醇;C装置吸滤瓶不能(填“能”或“不能”)换页成敞口锥形瓶,原因:乙二醇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3)成品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是一种结晶性好,无色透明,极为坚韧的材料.有玻璃的外观,无臭、无味、无毒,易燃,燃烧时,产生蓝色边缘的黄色火焰.其燃烧反应属于D.
A.聚合反应      B.加成聚合反应
C.综合聚合反应    D.高分子化学反应
(4)工业上生产“PET”的反应式为:,生产时,若消耗EG的物质的量比TPA多4‰,则上述聚合物的链节数n为2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已知NO2和N2O4可以相互转化:2NO2(g)?N2O4(g)△H<0.现将一定量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体积为2L的恒温密闭玻璃容器中,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

(1)图中共有两条曲线X和Y,其中曲线X表示N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a、b、c、d四个点中,表示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点是b和d.
(2)①前10min内用NO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NO2)=0.04mol•L-1•min-1
②0~15min,反应2NO2(g)?N2O4(g)的平衡常数Kb=$\frac{10}{9}$.
③25min~35min时,反应2NO2(g)?N2O4(g)的平衡常数Kd=Kb(填“>”、“=”或“<”).
(3)反应25min时,若只改变了某一个条件,使曲线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该条件可能是增大NO2的浓度(用文字表达),若要达到使NO2(g)的百分含量与d点相同的化学平衡状态,在25min时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BD.
A.加入催化剂 B.缩小容器体积
C.升高温度 D.加入一定量的N2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卤族元素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其单质及其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用途.已知:KMnO4与浓盐酸常温下反应可生成氯气.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及所给信息,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下列可以用来判断氯、溴、碘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是②④⑤(填序号).
①Cl2、Br2、I2的颜色逐渐加深;
②Cl2、Br2、I2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③HCl、HBr、HI的酸性依次减弱;
④HCl、HBr、HI的热稳定性逐渐减弱;
⑤Cl2、Br2、I2和H2反应条件由光照(或点燃)→一定温度→持续加热;条件由易到难;
⑥AgCl、AgBr、AgI的颜色逐渐加深.
(2)某化学探究小组选用图1所示的装置和下列所给的试剂来证明非金属性:Cl>I,请你按照他们的设计思路完成该实验.
可供选择的试剂有:①稀盐酸,②浓硫酸,③MnO2,④浓盐酸,⑤淀粉碘化钾溶液,⑥KMnO4,⑦NaOH溶液;⑧硝酸银溶液
烧瓶A中应盛放的药品是⑥(填序号),试管C中应盛放的药品是⑤(填序号),则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完的氯气,防止污染环境.观察到C中溶液变蓝现象,即可证明非金属性Cl>I.
(3)一定条件,在水溶液中1mol Cl-、ClOX-(x=1,2,3,4)的能量(KJ)相对大小如图2所示.
①D是ClO4-(填离子符号).
②B→A+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lO-=ClO3-+2Cl-;生成1molC时,放出117KJ的热(填吸收或放出以及具体数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3.天津港“8.12”爆炸事故中,因爆炸冲击导致氰化钠泄漏,可以通过喷洒双氧水或硫代硫酸钠溶液来处理,以减轻环境污染.
资料:氰化钠化学式NaCN,白色结晶颗粒,剧毒,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易水解生成氰化氢.
(1)NaCN用双氧水处理后,产生一种酸式盐和一种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CN+H2O2+H2O=NH3+NaHCO3
(2)NaCN水溶液呈碱性(填酸性或碱性),其原因是CN-+H2O?HCN+OH-(用离子方程式解释).
【一】实验室通过下图装置制备Na2S2O3

(3)a装置中盛Na2SO3固体的仪器名称是圆底烧瓶
(4)c装置中的产物有Na2S2O3和CO2等,d装置中的溶质有NaOH、Na2CO3,还可能有Na2SO3
(5)实验结束后,在e处最好连接盛NaOH溶液(选填“NaOH溶液”、“水”、“CCl4”中任一种)的注射器,再关闭K2打开K1,防止拆除装置时污染空气.
【二】测定用硫代硫酸钠溶液处理后的废水中氰化钠的含量.
已知:
①废水中氰化钠的最高排放标准为1mg/L.
②Ag++CN-═AgCN↓,Ag++I-═AgI↓,且AgCN的Ksp=3.2×10-27AgI的Ksp=4.7×10-19
实验如下:
取25.00mL处理后的氰化钠废水于锥形瓶中,并滴加几滴KI溶液作指示剂,用1.000×10-4 mol/L的标准AgNO3溶液滴定,消耗AgNO3溶液的体积为2.50mL.
(6)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是滴入最后一滴硝酸银溶液,出现淡黄色沉淀.
(7)经计算处理后的废水是否达标是(填“是”或者“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同族元素,随着核外电子层数的增加,I1逐渐增大
B.通常情况下,对于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其电离能I1<I2<I3
C.同周期元素,总体变化趋势是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I1增大
D.通常情况下,电离能越小,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