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5℃时,1.0LpH=13的Ba(OH)2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2NA
B.1Llmol/LCH3COONa溶液中含有CH3COO-的数目为NA
C.agC2H4和C3H6的混合物中,所含原子的总数为3a$\frac{{N}_{A}}{14}$
D.常温常压下,0.1mol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

分析 A、pH=13的氢氧化钡溶液中,氢氧根的浓度为0.1mol/L;
B、醋酸根为弱酸根,在溶液中会水解;
C、C2H4和C3H6的最简式均为CH2
D、氯气溶于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解答 解:A、pH=13的氢氧化钡溶液中,氢氧根的浓度为0.1mol/L,故1L溶液中含有的氢氧根的物质的量为0.1mol,故个数为0.1NA个,故A错误;
B、醋酸根为弱酸根,在溶液中会水解,故溶液中含有的醋酸根的个数小于NA个,故B错误;
C、C2H4和C3H6的最简式均为CH2,故ag混合物中含有的CH2的物质的量为n=$\frac{ag}{14g/mol}$=$\frac{a}{14}$mol,故含原子总数为$\frac{3a}{14}{N}_{A}$个原子,故C正确;
D、氯气溶于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故转移的电子数小于0.1NA个,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公式和物质结构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除杂质(括号中物质为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A.SiO2(CuO):HClB.MgO(Al2O3):NaOH溶液
C.Na2SiO3溶液(Na2CO3):过量的CO2D.CO2(HCl):饱和NaHCO3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已知在448℃时,反应H2(g)+I2(g)?2HI(g)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表达式为K=$\frac{{c}^{2}(HI)}{c({H}_{2})•c({I}_{2})}$;,当反应H2(g)+I2(g)?2HI(g)的平衡常数K1为49则该温度下反应2HI(g)?H2(g)+I2(g) 的化学平衡常数K2为$\frac{1}{49}$反应$\frac{1}{2}$H2(g)+$\frac{1}{2}$I2(g)?HI(g)的化学平衡常数K3为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化学实验装置的科学设计是实验是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请回答下列有关实验装置的相关问题:
Ⅰ.图A为“人教版”教材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装置,某同学甲认为下图B装置进行酯化反应效果比A要好,他的理由是便于冷凝回流,减少反应物损失;
某同学乙经查阅资料认为下图C装置进行酯化反应效果更好,他的理由是既能冷凝回流又能及时分离出反应生成的水,有利于酯的生成.

Ⅱ.某实验小组欲探究碳与浓硝酸反应的情况.甲同学设计了图1装置,认为若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就说明碳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1)碳与浓硝酸反应的方程式C+4HNO3 (浓)$\frac{\underline{\;\;△\;\;}}{\;}$4NO2↑+CO2↑+2H2O.
(2)甲同学的实验应该在通风橱 中进行,才符合化学实验安全性的要求.乙同学认为红棕色气体不一定是碳与浓硝酸发生反应而得,所以他认为甲同学观点是错误的,他的理由是4HNO3$\frac{\underline{\;\;△\;\;}}{\;}$4NO2↑+O2↑+2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所以他认为应该检验CO2 (填化学式)的产生来证明碳与浓硝酸反应.为此乙同学查阅相关资料得知“0℃时四氧化二氮为液体”,从而改进了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3)为了减少干扰,对于A装置有下面4种操作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填写数字序号)②.
①将木炭与浓硝酸一同放在装置中加热;②先加热木炭,再将木炭投入冷浓硝酸.
③先加热木炭,再加入冷浓硝酸;      ④先加热浓硝酸,然后将木炭投入其中;
(4)请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B装置的作用B中存在2NO2?N2O4,且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使N2O4液化,平衡会正向进行,除去混合气体中的NO2 (结合方程式与文字表述).
(5)C装置中出现的现象是C中溶液变浑浊(或产生白色沉淀),经检测C的溶液中还含有少量氮元素,只以NO3-形式存在,写出生成该离子的化学方程式4NO2+O2+4OH-=4NO3-+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已知A为固态物质,实验室利用A与水反应制备气态物质B.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请写出A的化学式:CaC2
(2)写出③、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n CH2=CH2$\stackrel{催化剂}{→}$
+HO-NO2$→_{△}^{浓硫酸}$+H2O.
(3)写出与D互为同系物且一氯代物只有两种的物质的结构简式(举两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三氧化二铁和氧化亚铜都是红色粉末,常用作颜料.某校一化学实验小组通过实验来探究一红色粉末是Fe2O3、Cu2O或二者混合物.探究过程如下:
查阅资料:Cu2O是一种碱性氧化物,溶于稀硫酸生成Cu和CuSO4,Cu2O在空气中加热生成CuO
提出假设
假设1:红色粉末是Fe2O3
假设2:红色粉末是Cu2O
假设3:红色粉末是Fe2O3和Cu2O的混合物
设计探究实验
取少量粉末放入足量稀硫酸中,在所得溶液中再滴加 KSCN 试剂.
(1)若假设1成立,则实验现象是固体完全溶解,溶液呈血红色.
(2)若滴加 KSCN 试剂后溶液不变红色,则证明原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三氧化二铁.你认为这种说法合理吗?不合理;当原固体粉末为Fe2O3和Cu2O的混合物时,加入稀H2SO4后产生的Fe3+与Cu反应生成Fe2+,滴加KSCN溶液后也可能不变红色.
(3)若固体粉末完全溶解无固体存在,滴加 KSCN 试剂时溶液不变红色,则证明原固体粉末是Fe2O3和Cu2O,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u2O+2H+═Cu+Cu2++H2O、2Fe3++Cu═2Fe2++Cu2+
探究延伸
经实验分析,确定红色粉末为Fe2O3和Cu2O的混合物.
(4)实验小组欲用加热法测定Cu2O的质量分数.取a g固体粉末在空气中充分加热,待质量不再变化时,称其质量为bg(b>a),则混合物中Cu2O的质量分数为$\frac{9(b-a)}{a}$×100%.
(5)欲利用红色粉末Fe2O3和Cu2O的混合物制取较纯净的胆矾 (CuSO4•5H2O)经查阅资料得知,在溶液中调节溶液的酸碱性而使Cu2+、Fe2+、Fe3+分别生成沉淀的pH
物质Cu(OH)2Fe(OH)2Fe(OH)3
开始沉淀pH6.07.51.4
沉淀完全pH13143.7
实验室有下列试剂可供选择:
A.氯水 B.H2O2  C.硝酸 D.NaOH  E.氨水 F.Cu2(OH)2CO3
实验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试回答:①试剂I为B,试剂II为F(填字母).
②固体X的化学式为Fe(O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某研究小组通过实验探究Cu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是(  )
A.将铜丝插入浓硫酸加热,反应后把水加入反应器中,观察硫酸铜溶液的颜色
B.常温下将铜丝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CuCl2的生成
C.电解CuCl2溶液,若阳极生成11.2L的气体,反应中转移电子为1 mol
D.将表面有铜绿的铜器放入盐酸中浸泡,除去铜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高分子化合物H的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1)A的名称是1,2-二溴乙烷,由A生成B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或水解反应
(2)C的结构简式为,F中官能团的名称为羟基、溴原子
(3)写出由E生成M的化学方程式:BrCH2CH=CHCH2Br+2NaOH$→_{△}^{水}$HOCH2CH=CHCH2OHr+2NaBr
(4)在催化剂存在下,D、G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1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Q是M的一种同系物,相对分子质量比M大14,Q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则符合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共有12种.
①能与金属钠发生置换反应;②能发生银镜反应.
写出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峰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一包混有杂质的碳酸钠固体,其杂质可能是Ba(NO32、KCl及NaHCO3中的一种或两种.今取样品溶于适量水得到澄清溶液.另取10.6克该固体样品跟足量的盐酸反应收集到4.4克二氧化碳,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样品中只含一种杂质NaHCO3B.样品中含有KCl,不含有NaHCO3
C.样品中含有Ba(NO32和NaHCO3D.样品中含有KCl和Na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