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A、B、C、D和Cu五种金属片,将其分别用导线连接后浸入稀硫酸中(如下图),每次实验时,通过灵敏电流计测出电子流动方向如下:
| 所用金属 | 电子流向 |
① | A、Cu | A→Cu |
② | C、D | D→C |
③ | A、C | C→A |
④ | B、Cu | Cu→B |
⑤ | …… | …… |
根据上述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五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①中,Cu片上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②中,溶液中H+向金属片________移动;
(4)在④中,两金属片上均无气泡放出。此时两金属片上的电极反应式分别为:
Cu: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实验⑤用B、D,则导线中电流方向为:_________(填B→D或D→B);
(6)已知反应:Cu+2Fe3+==Cu2++2Fe2+。请用下列试剂和材料,用上图所示装置,将此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并检验正极产物。
试剂:CuCl2溶液、FeCl3溶液、FeCl2溶液、KSCN溶液、K3[Fe(CN)6]溶液、双氧水、NaOH溶液
材料:Cu片、Fe片、石墨棒
a、设计电池应选用的试剂和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检验正极产物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离子:K+、Al3+、Fe3+、Ba2+、N、S
、HCO3-、Cl-,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①用蓝色石蕊试纸检测该溶液,试纸显红色;
②取原溶液少许,加铜片和稀硫酸共热,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遇空气立即变为红棕色;
③取原溶液少许,加入氨水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加入过量氨水,沉淀不消失;
④取原溶液少许,滴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⑤取实验④后的澄清溶液,滴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消失。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实验判断原溶液中上述离子肯定存在的是 ,
肯定不存在的是 。
(2)写出与②③两个实验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② ,
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含有Fe2+、I━、Br━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下图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线段BC代表Fe3+ 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
B.原混合溶液中n(FeBr2)= 6mol
C.当通入Cl2 2mol时,溶液中已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 2Fe2++2I━+2Cl2=2Fe3++I2+4Cl━
D.原溶液中n(Fe2+): n(I━): n(Br━)=2: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常温下,某未知溶液中,且含有大量Al3+和NO
,检验此溶液中是否大量存在以下6种离子:①SiO
、②NH
、③Fe2+、④Na+、⑤HCO
、⑥Cl-,其中不必检验就能加以否定的离子是: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⑥ D.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化学反应中,有时存在“一种物质过量,另一种物质仍不能完全反应”的特殊情况,下列反应中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①过量的Zn与18 mo1/L硫酸溶液反应;②过量的氢气与少量的氮气在催化剂存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③过量的水与一定量氯气;④过量的铜与浓硫酸;⑤过量的铜与稀硝酸; ⑥过量的稀硫酸与块状石灰石;⑦常温下过量浓硫酸与铝
A.②③⑤ B.②③④⑥⑦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A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C是家庭中常用的一种调味品的主要成分,D是具有果香气味的物质。A、B、C、D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如下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产物被省略)。
![]() |
(1)A、B、C中含有的官能团分别是 , , (写名称)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B: 反应类型:
B+C→D: 反应类型:
(3)B在Cu作催化剂的情况下可催化氧化,其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对于以下反应:①KHCO3溶液与石灰水反应 ②Na2S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
③Si与烧碱溶液反应 ④Fe与稀硝酸反应
改变反应物用量时,不能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