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分析:(1)观察已知的4个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可以知道,由④式减②式减①式,即可得到③式,所以,△H
3= △H
4-△H
2-△H
1。
(2)依据平衡常数的定义可得反应I
2(aq) + Iˉ(aq)
I
3ˉ(aq)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已知O
3将Iˉ氧化成I
2的过程中可发生4个反应,所以在反应的整个过程中I
3ˉ物质的量浓度变化情况是:开始时随着O
3的通入,O
3可以将I
-氧化成I
2,I
2与I
-结合形成I
3-,从而使I
3ˉ物质的量浓度增大;由于O
3具有极强氧化性,通入的O
3还可以将I
-氧化为IO
-和氧气,随着O
3的持续通入,O
3将一部分I
-氧化为IO
-和氧气,使I
-消耗量增大,同时I
2生成量减少,从而使I
3-的浓度变小。
(3)①在T
3时,容器中已无O
3,所以从图示可以知道,此时,溶液中只存在两个平衡:I
2(ag) I
2(g),和I
2(aq) + Iˉ(aq)
I
3ˉ(aq) ,根据I
2(ag) I
2(g)△H>0,升高温度,I
2(ag)倾向于生成I
2(g),所以在不考虑其它因素时,I
2(g)浓度会增加,但是从图一T
4→T
5所示的I
2(g)浓度变化曲线看,实际上升高温度I
2(g)浓度减少,那么只能判断是温度升高致使平衡I
2(aq) + Iˉ(aq)
I
3ˉ(aq) 正向移动,移动结果使I
2(aq)浓度减小,从而导致I
2(ag) I
2(g)平衡逆向移动,使I
2(g)浓度减小,由此可以判断△H
5>0,I
2(aq) + Iˉ(aq)
I
3ˉ(aq)是吸热反应。
要画出t
2时刻后溶液中 Iˉ浓度变化总趋势曲线,必须首先确定曲线的起点、拐
点和终点,已知图二所示的曲线是温度在T
4时,溶液中Iˉ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根由曲线分析可知反应己达到平衡,在t
2时,反应体系温度上升到T
5,并维持该温度,是改变的反应条件(升高温度),此时平衡必然会发生移动,所以T
5温度下曲线的起点就是T
4温度下曲线的终点,坐标位置应为(0.09,t
2)。由于升高温度加快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所以在T
5温度下,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要比T
4温度下少,所以拐点出现所需时间比T
4温度下少。由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能使平衡I
2(aq) + Iˉ(aq)
I
3ˉ(aq)正向移动,从而使Iˉ浓度减小。结合图二中的数据可知,T
4温度下Iˉ转化浓度为0.11mol/L,转化率为
所以T
5温度下Iˉ的转化率为一定大于55%,Iˉ的平衡浓度要小于0.09mol/L-(0.09mol/L×55%)≈0.04mol/L。所以拐点(平衡点)的位置坐标应在Iˉ浓度小于0.04mol/L处,终点与拐点(平衡点)在一条直线上。由此就可画出t
2时刻后溶液中 Iˉ浓度变化总趋势曲线(见答案)。
②在T
3时,容器中还有O
3,则T
1~T
2温度区间容器内I
2(g)浓度呈现如图一所示的变化趋势,可能是:a.由于容器中还有O
3,O
3继续氧化I
-使溶液中I
2浓度增加,从而使I
2(aq)
I
2(g)平衡向正方向移动,气体I
2浓度增加;b.体系的温度升高,使I
2(aq)
I
2(g)△H>0,平衡向正方向移动,从而气体I
2浓度增加。
(4)根据图二所示Iˉ浓度的数据可计算出用Iˉ(aq)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
V(I
-) =
,再根据(1)中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中Iˉ(aq)与I
2(aq)的化学计量数之比2 : 1,得出用I
2(aq)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 (I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