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加强空气质量检测,客观分析空气中污染物的来源及性质,将有助于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表是某城市某日的空气质量报告:
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
55SO2II
该市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表中首要污染物SO2导致酸雨的成因进行了如下探究:
(1)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A装置的作用是干燥二氧化硫.
②实验过程中,B装置内石蕊试纸的颜色没有发生变化,C装置内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成红色,说明SO2与水反应生成一种酸,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SO2+H2O=H2SO3
③D装置的作用是吸收S02,防止污染空气,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S02+2NaOH=Na2S03+H20.
(2)往盛有水的烧杯中通入SO2气体,测得所得溶液的pH<7(填“>”“=”或“<”),然后每隔1h测定其pH,发现pH逐渐变小(填“变大”或“变小”),直至恒定,原因是2H2SO3+O2=4H++SO42-(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SO2形成酸雨的另一途径为:SO2与空气中的O2在飘尘的作用下反应生成SO3,SO3溶于降水生成H2SO4,则在此过程中的飘尘是作为催化剂(填“催化剂”或“氧化剂”).
(4)SO2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生成硫酸而形成酸雨.该市可能易出现酸雨.
(5)汽车排放的尾气,硝酸、化肥等工业生产排出的废气中都含有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溶于水最终转化为硝酸,是造成酸雨的另一主要原因.

分析 (1)①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分析;
②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能够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电离生成氢离子,据此解答;
③根据二氧化硫的性质以及污染空气进行解答;
(2)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弱酸亚硫酸,亚硫酸不稳定容易被氧气氧化生成硫酸;
(3)SO2与空气中的O2在飘尘的作用下反应生成SO3,SO3溶于降水生成H2SO4,飘尘起催化作用;
(5)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按一定比例混合一氧化氮氧气和水,或二氧化氮和氧气和水可几乎完全转化为硝酸.

解答 解:(1)①二氧化硫与浓硫酸不反应,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以吸收二氧化硫中的水蒸气,所以浓硫酸的作用为:干燥二氧化硫气体,
故答案为:干燥二氧化硫;
②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能够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方程式:SO2+H2O=H2SO3,亚硫酸电离生成氢离子,溶液显酸性,遇到石蕊显红色;
故答案为:红色;SO2+H2O=H2SO3
③二氧化硫任意排放会造成酸雨,为了防止污染空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S02+2NaOH=Na2S03+H20,
故答案为:吸收多余SO2气体,避免污染空气;S02+2NaOH=Na2S03+H20;
(2)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弱酸亚硫酸,溶液显酸性,所以pH小于7,亚硫酸不稳定容易被氧气氧化生成硫酸,方程式:2H2SO3+O2=2H2SO4,离子方程式:2H2SO3+O2=4H++SO42-;硫酸为强酸,完全电离,溶液氢离子浓度增大,酸性增强,pH减小;
故答案为:<;变小;2H2SO3+O2=4H++SO42-
(3)S02与空气中的02在飘尘的作用下反应生成S03,而飘尘的质量和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说明此过程中飘尘作催化剂,
故答案为:催化剂;
(5)氮的氧化物在空气中:2NO+O2=2NO2,3NO2+H2O=2HNO3+NO,4NO2+O2+2H2O═4HNO3,4NO+3O2+2H2O═4HNO3,所以氮的氧化物溶于水最终转化为硝酸,
故答案为:硝酸.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酸雨的形成,侧重考查了二氧化硫的性质,注意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二氧化硫的吸收的反应原理,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河南省开封市高三上学期10月定位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室温下,用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分别滴定浓度均为0.1mol/L的三种酸(HA、HB和HD)溶液,滴定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三种酸的电离常数关系:KHA>KHB>KHD

B.滴定至P点时,溶液中:c(Na+)>c(B-)> c(HB)>c(H+)>c(OH-)

C.pH=7时,三种溶液中:c(A-)=c(B-)=c(D-)

D.当中和百分数达100%时,将三种溶液混合后:c(HA)+c(HB)+c(HD)=c(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重庆市高一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过碳酸钠(2Na2CO3·3H2O2)广泛用于洗涤、纺织、医疗、造纸等。某兴趣小组展开了深入的学习:

【资料卡片】:

I、制备研究:工业上采用“醇析法”将其转化成固态的过碳酸钠晶体(化学式为2Na2CO3·3H2O2), “醇析法”的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请回答问题:

(1)Na2CO3俗名:_______________;其水溶液能使酚酞变_______________;

(2)H2O2受热容易分解,写出该分解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3)生产过程中,反应及干燥均需在低温度下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生产过程中,加入较多无水乙醇后,过碳酸钠晶体大量析出,此无水乙醇的作用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5)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若在实验室完成此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是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_____;

(6)母液可以循环使用,但须进行“一系列操作”分离,这些操作包括:加入少量___________,不再有气泡产生后,过滤,将所得滤液再进行__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即可得Na2CO3溶液和95%的乙醇。为获取无水乙醇,还需进行的操作是:向95%的乙醇中加入足量CaO后,选__________(填序号)装置进行实验。

II、纯度测定: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部分仪器略去),测定过碳酸钠样品中2Na2CO3·3H2O2的质量分数。步骤如下:

① 连接仪器并检查好气密性

② 将过碳酸钠样品(2.20g)和少许MnO2均匀混合后置于装置A中,在量筒中加满水;

③ 连接仪器,打开滴液漏斗活塞,缓缓滴入水;

④ 待装置A中_____________时,停止滴加水,并关闭活塞;

⑤ 冷却至室温后,平视读数;

⑥ 根据数据进行计算。

请回答下列问题:

(7)完善实验步骤的相关内容:④ __________;

(8)第⑤中,已“冷却至室温”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

(9)量筒中,加装的长导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10)实验中,______________,则开始收集气体;

A.刚开始出现气泡时

B.当气泡均匀连续出现时

C.若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部,复燃时

(11)量筒的局部示意见图2,平视读数时应沿____________视线(选填“a”或“b”) 进行。图中________视线(选填“a”或“b”)对应的读数较大。

(12)若量筒中收集到气体的体积是224mL (己转化为标准状况下的数据),计算过碳酸钠样品中2Na2CO3·3H2O2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Mr(O2)=32、Mr(2Na2CO3·3H2O2)=314]

(13)经过讨论,小组同学一致认为测定结果偏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某学生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请填写下列空白:
(1)用标准的盐酸滴定待测的NaOH溶液时,左手握酸式滴定管的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直到因加入一滴盐酸后,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并半分钟内不复原为止.
(2)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所测NaOH溶液的浓度数值偏低的是D(填字母序号).
A.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盐酸
B.滴定前盛放NaOH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
C.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读取盐酸体积时,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
(3)若滴定开始和结束时,酸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则所用盐酸溶液的体积为26.10mL.
(4)某学生根据3次实验分别记录有关数据如表:
滴定次数待测NaOH溶液的体积/mL0.100 0 mol•L-1盐酸的体积/mL
滴定前刻度滴定后刻度溶液体积/mL
第一次25.000.0026.1126.11
第二次25.001.5630.3028.74
第三次25.000.2226.3126.09
依据如表数据列式计算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0.1044mol/L.(保留4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填写下列空白
(1)第三周期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Cl或氯元素.
(2)含有8个质子,10个中子的原子的化学符号188O.
(3)最外层电子排布为4s24p1的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1.
(4)周期表中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价电子排布图为
(5)下列物质中,只含有极性键的分子是BC,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G;只存在σ键的分子是CE,同时存在σ键和π键的分子是ABD.
A.N2   B.CO2   C.CH2Cl2   D.C2H4E.C2H6  F.CaCl2  G.NH4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铁触媒是重要的催化剂,CO易与铁触媒作用导致其失去催化活性:Fe+5CO=Fe(CO)5;除去CO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u(NH32]OOCCH3+CO+NH3=[Cu(NH33(CO)]OOCCH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N、O的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O>C,基态Fe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64s2
(2)Fe(CO)5又名羰基铁,常温下为黄色油状液体,则Fe(CO)5的晶体类型是分子晶体,
Fe(CO)5在空气中燃烧后剩余的固体呈红棕色,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CO)5+13O2$\frac{\underline{\;点燃\;}}{\;}$2Fe2O3+20CO2
(3)gd合物[Cu(NH32]OOCCH3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是sp3、sp2,配体中提供孤对电子的原子是N.
(4)用[Cu(NH32]OOCCH3除去CO的反应中,肯定有bd形成.
a.离子键    b.配位键   c.非极性键   d.δ键
(5)单质铁的晶体在不同温度下有两种堆积方式,晶胞分别如图所示,面心立方晶胞和体心立方晶胞中实际含有的铁原子个数之比为2:1,面心立方堆积与体心立方堆积的两种铁晶体的密度之比为4$\sqrt{2}$:3$\sqrt{3}$(写出已化简的比例式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二甲醚(CH3OCH3)是一种重要的清洁燃料,也可替代氟利昂作做冷剂等,对臭氧层无破坏作用.工业上以水煤气(CO、H2)为原料生产二甲醚CH3OCH3的新工艺主要发生三个反应:
2H2(g)+CO(g)?CH3OH(g)△H=-90.0kJ.mol-1 ①
2CH3OH(g)?CH3OCH(g)+H2O (g)△H=-24.5kJ.mol-1
CO(g)+H2O(g)?CO2(g)+H2(g)△H=-41.1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1)新工艺的总反应3H2+3CO?CH3OCH3+CO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H2(g)+3CO(g)?CH3OCH3(g)+CO2(g)△H=-245.6kJ/mol.
(2)已知一些共价键的键能如下:
 化学键 H-H C-H C-O O-H
 键能(kJ.mol-1 436 414 326 464
运用反应①计算一氧化碳中碳氧共价键的键能1070kJ•mol-1
(3)在250℃恒容密闭容器中,下列事实可以说明反应③已达平衡的是(填选项字母)BC.
A.容器内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B.CO与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
C.H2O与CO2的生成速率之比为1:1   
 D.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保持不变
(4)某温度下,将2mol CO和6mol 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10min后,达到平衡时测得c(CO)=0.2mol/L,计算此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2.042.
(5)绿色电源“二甲醚-氧气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①氧气应从C处通入,电极Y为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
②二甲醚(CH32O应从b处加入,电极X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CH32O-12e-+3H2O=2CO2+12H+
③电池在放电过程中,电极X周围溶液的pH减小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市售乙醛通常为40%左右的乙醛溶液.久置的乙醛溶液会产生分层现象,上层为无色油状液体,下层为水溶液.据测定,上层物质为乙醛的加合物(C2H4O)n,它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分子中无醛基.乙醛在溶液中易被氧化,为从变质的乙醛溶液中提取乙醛(仍得到溶液),可利用如下反应原理:(C2H4O)n$\stackrel{H+}{→}$n(C2H4O).
(1)先把混合物分离得到(C2H4O)n:将混合物放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分离操作名称为分液.
(2)证明是否已有部分乙醛被氧化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取少量下层水溶液,滴加石蕊试液,如果溶液呈红色,说明部分乙醛已被氧化.
(3)提取乙醛的装置如图:烧瓶中放的是(C2H4O)n和6mol/LH2SO4的混合液,锥形瓶中是蒸馏水.加热至混合液沸腾,(C2H4O)n缓慢分解,生成的气体导入锥形瓶的水中.
①用冷凝管的目的是使加合物冷凝回流到烧瓶内,冷凝水的进口是b(填“a”或“b”).
②锥形瓶内导管口出现气泡,从下到上升至液面过程中,体积越来越小,直至完全消失,说明乙醛具有易溶于水的性质,当观察到导气管中气流很小时,必要的操作是及时撤去导管,目的是防止倒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A、B、C、D、E是五种短周期的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D都能与C按原子个数比为1:1或2:1形成化合物,A、B组成的气态化合物可以与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生成一种盐M,E与C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1)已知:E(s)+O2(g)═EO2(g)△H1,E(g)+O2(g)═EO2(g)△H2,则△H1>(填“>”“<”或“=”)△H2
(2)M中含有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和共价键,E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ⅥA族.
(3)向100mL 0.1mol•L-1 D的氢氧化物溶液中通入224mL A2E(标准状况下)气体,所得溶液呈碱性,原因是硫氢化钠溶液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Na+)>c(HS-)>c(OH-)>c(H+)>c(S2-).
(4)B、C所形成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2O>NH3(填具体的化学式).
(5)有人设想寻求合适的催化剂和电极材料,以A2、B2为电极反应物,以HCl-NH4Cl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制造新型燃料电池,写出该电池的正极电极反应式:N2+8H++6e-═2NH4+,放电时溶液中的H+移向正(填“正”或“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