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在100℃时,某有机物蒸汽20mL与60mL氧气混合,点燃后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O2与水蒸气体积为1:1.5,若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浓硫酸的洗气瓶后,气体变为40mL,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2H6O.

分析 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CO2与水蒸气体积为1:1.5,则该有机物中C、H原子数目之比为1:3,通过盛浓硫酸的洗气瓶后,剩余40ml为CO2,则有机物分子含有2个C原子、6个H原子,再根据氧原子守恒确定该有机物中O原子数目.

解答 解: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CO2与水蒸气体积为1:1.5,则该有机物中C、H原子数目之比为1:3,通过盛浓硫酸的洗气瓶后,剩余40ml为CO2,则有机物分子含有2个C原子、6个H原子,生成水的体积为:40mL×1.5=60mL,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的物质的量之比=20:60:40:60=1:3:2:3,根据O原子守恒可知有机物中O原子数目为:$\frac{2×2+1×3-2×3}{1}$=1,
所以该有机物分子式为:C2H6O,
故答案为:C2H6O.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守恒思想在确定有机物分子式中的应用方法,试题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氮氧化物排放是形成臭氧层空洞、酸雨、雾霾的重要成因之一.SCR法是工业上消除氮氧化物的常用方法,反应原理为:4NH3(g)+4NO(g)+O2(g)?4N2(g)+6H2O(g)△H<0
(1)氮氧化物破坏臭氧层原理为:①NO+O3?NO2+O2     ②NO2+O?NO+O2
常温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K1,反应②的平衡常数为K2,则反应O3+O?2O2的平衡常数K=K1•K2(用K1、K2表示).氮氧化物在该反应中的作用是催化剂.
(2)SCR法除NO时,投料比一定时有利于提高NO平衡转化率的反应条件是降低温度、减少压强.该法可能发生副反应4NH3(g)+5O2(g)?4NO(g)+6H2O(g),减少副反应的主要措施是选择合适的催化剂、控制氧气的用量.
(3)其他条件相同,在甲、乙两种催化剂作用下,NO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
①工业上选择催化剂乙的原因是低温下有很强的催化活性;
②在催化剂甲作用下,图中M点处(对应温度为210℃)NO的转化率一定不是(填“可能是”、“一定是”或“一定不是”)该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高于210℃时,NO转化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是催化剂活性降低,副反应增多.
(4)消除汽车尾气中的NO时,可用尿素[(NH22CO]还原NO,既安全又高效,且产物都是空气中含有的成分.与SCR法相比,等物质的量的尿素与氨气可消除的NO物质的量之比为3:1.(不考虑副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香叶醛(     )是一种重要的香料,在硫酸的作用下能生成对异丙基甲苯(      ).下列有关香叶醛与对异丙基甲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B.两者均能与溴水反应加成反应
C.香叶醛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可能是芳香醇
D.对异丙基甲苯的分子式为C10H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在100℃时,将0.40mol 的二氧化氮气体充入2L抽真空的密闭容器中,每隔一定时间就对该容器内的物质进行分析,得到如下表数据:
时间(s)020406080
n (NO2)/mol0.40 n10.26n3n4
n (N2O4)/mol0.000.05n20.080.08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反应开始到20s时,N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5 mol•L-1min-1
B.达平衡后,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69g/mol
C.达平衡后,若升高温度器气体颜色变深,则可推知升高温度后反应平衡常数K减小
D.达平衡后,如向该密闭容器中再充入0.32 mol He气,并把容器体积扩大为4L,则平衡将向左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相同温度下,在体积相等的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N2(g)+3H2(g)?2NH3(g)+92.4kJ. 实验测得起始、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表:
容器编号起始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mol平衡时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N2H2NH3
130放出热量a kJ
230放出热量b kJ
260放出热量c kJ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的平衡常数:③>①>②
B.达到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①>③
C.放出的热量(kJ):a<b<92.4
D.反应得到1mol NH3(l),放出热量46.2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已知25℃时,C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该条件下向100mL的CaSO4饱和溶液中,加入200mL 0.03mol•L -1 的Na2SO4溶液,针对此过程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忽略混合过程中的体积变化)(  )
A.溶液中析出CaSO4沉淀,最终溶液中c(SO42-)较原来大
B.溶液中析出CaSO4沉淀,溶液中c(Ca2+ )、c(SO42-)都变小
C.溶液中无沉淀析出,溶液中c(Ca2+ )、c(SO42-)都变小
D.溶液中无沉淀析出,但最终溶液中c(SO42-)较原来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6.某化学小组拟采用如图装置(夹持和加热仪器已略去)来电解饱和食盐水,并用电解产生的H2还原CuO粉末来测定Cu的相对原子质量,同时检验氯气的氧化性.

(1)为完成上述实验,正确的连接顺序为A连D;B连C(填写字母).
(2)若检验氯气的氧化性,则乙装置的a瓶中溶液可以是碘化钾淀粉溶液,对应的现象为溶液变蓝色.
(3)丙装置的b瓶中盛放的试剂为浓硫酸,作用是干燥氢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3.为了讲授“氯气的性质和用途”,某老师利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为主要原料,设计一套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A是连有注射器针头的橡皮管,针头已插入并穿过橡皮塞)进行教学.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丙中的现象是干燥的红布条不褪色;丁中的现象是湿润的红布条褪色;分离(通氯气前)戊中液体的方法是分液.
(2)橡皮塞连通后,分液漏斗中的气体压强P1和烧瓶中气体压强P2的关系为:P1等于 P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连接橡皮管的目的是有利于球形分液漏斗中的浓盐酸顺利流下.
(3)烧瓶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MnO2+4HCl$\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4)利用甲装置也可以制HCl气体,吸收多余的HCl气体合适的装置是CD.

(5)已知氯气与冷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你认为使布条褪色的物质是次氯酸.试用实验验证你的推论,简述操作、现象和结论将有色布条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观察有色布条是否褪色,如果褪色说明盐酸具有漂白性,有色布条不褪色,说明盐酸不具有漂白性;.
(6)设计己装置的目的是尾气处理,吸收过量的氯气,防止空气污染;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l2+2NaOH=NaCl+NaClO+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含NA个分子的H2、CO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
B.56g铁与一定量的氯气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一定是3NA
C.28g乙烯与C3H8的混合物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为4NA
D.常温下,pH=11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数目为0.001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