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和现象 | 结论 | |
A | 常温下,将Al箔插入浓HNO3中,无明显现象 | 铝和浓硝酸不反应 |
B | 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溶液变浑浊 | 析出了NaHCO3 |
C | 用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观察到火焰呈黄色 | 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 |
D | 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 | HNO3分解生成了NO2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分析 A.Al箔表面被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B.碳酸氢钠溶解度小于碳酸钠;
C.只能说明含有钠元素;
D.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氧化性,被还原生成NO,NO被O2氧化为红棕色的NO2.
解答 解:A.Al箔表面被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并不是没有反应,故A错误;
B.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发生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由于产生的碳酸氢钠溶解度小于碳酸钠,故会从过饱和溶液中析出,故B正确;
C.只能说明含有钠元素,不一定为钠盐,可能为碱溶液,故C错误;
D.向Fe(NO3)2溶液中加入H2SO4,则会发生离子反应:3Fe2++NO3-+4H+=3Fe3++NO↑+2H2O,产生的NO在管口生成NO2呈现红色,而不是HNO3分解产生NO2,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盐类的水解、物质的检验等知识,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和评价能力的考查,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的异同以及实验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的评价,难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6mol | B. | 4.7mol | C. | 3mol | D. | 2.4mo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两种无毒的气体均为还原产物 | |
B. | 反应后溶液的pH会升高 | |
C. |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 | |
D. | 每转移2NA个电子时,一定会生成13.44 L的气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标准状况下,22.4L H2S全部溶于水所得溶液中HS-和S2-离子数之和为NA | |
B. | 含4mol HCl的浓盐酸与足量二氧化锰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2NA | |
C. | 11g T2O含有的电子数为5NA | |
D. | 常温下,0.2L 0.5mol/L NH4NO3溶液的氮原子数小于0.2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编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解释 |
A | 用蒸馏法分离碘CCl4溶液 | 利用碘易升华原理 |
B | 用KMnO4除去葡萄糖溶液中的乙醇 | KMnO4可以氧化乙醇 |
C | 蔗糖中加入浓硫酸会变黑、放热、膨胀,放出刺激性气体 |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吸水性和强氧化性 |
D | 向某溶液中加入用盐酸酸化的Ba(NO3)2产生白色沉淀 | 说明此溶液中含有SO42-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实验及现象 | 能量关系 |
A | 将盛“NO2玻璃球”置热水中,红棕色加深 | N2O4(g)?2NO2(g) △H<0 |
B | NaOH与HCl溶液混合,溶液温度升高 | 反应物的能量>生成物的能量 |
C | 钠投入水中,熔化成小球 | 反应物的能量<生成物的能量 |
D | 微热含酚酞的Na2CO3溶液,溶液红色加深 | CO32-+H2O?HCO3-+OH-△H<0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CH2O、C2H4O2、C6H12O6 | B. | C6H6O、C5H10、C7H6O2 | ||
C. | C2H4,C2H5OH、HOCH2CH2COOH | D. | H2、CO、CH3O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电池的正极反应为H2O2+2e-=2OH- | |
B. | 电池放电时Na+从a极区移向b极区 | |
C. | 电子从电极b经外电路流向电极a | |
D. | b极室的输出液经处理后可输入a极室循环利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