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有四种一元酸HA、HB、HC、HD,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D和NaB溶液的pH,前者比后者大,NaA溶液呈中性,1mol/L的KC溶液遇酚酞试液呈红色;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HB、HC用样的装置分别作导电性试验,发现后者的灯泡比前者亮,则这四种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2)已知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时M(OH)2(s)?M2+(aq)+2OH-(aq),溶液的pH=a,则其Ksp=
 

(3)溶液的酸度表示为AG=lg[
C(H+)
C(OH-)
],又知100℃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10-12,25℃时纯水的AG1和100℃时食盐水的AG2的关系为:AG1
 
AG2(=、<、>);在100℃时将V1ml AG=8的硫酸与V2ml AG=-6的烧碱溶液混合后AG=0,则V1:V2=
 
考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
分析:(1)酸的酸性越强,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小,相同浓度的钠盐溶液,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大其钠盐溶液pH越大;
强酸强碱盐溶液呈中性,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溶液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离子浓度成正比,据此判断四种酸的酸性强弱;
(2)依据pH表示出c(H+),然后计算出c(OH-),依据溶解平衡方程式计算溶度积即可;
(3)中性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等于氢氧根离子浓度,在25℃时,KW=C(H+)×C(OH-)=10-14,C(H+)=C(OH-)=1×10-7mol?L-1;100℃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10-12,100℃时食盐水呈中性,C(H+)=C(OH-)=1×10-6,根据AG=lg[c(H+)/c(OH-)],则有AG=lgc(H+)-lgc(OH-)=lgc(H+)-lg
10-14
c(H+)
=14+2lgc(H+)=14-2pH,根据AG与PH的关系进行分析.
解答: 解:(1)酸的酸性越强,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小,相同浓度的钠盐溶液,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大其钠盐溶液pH越大,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D和NaB溶液的pH,前者比后者大,说明酸性强弱:HB>HD;强酸强碱盐溶液呈中性,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NaA溶液呈中性,说明HA为强酸,1mol/L的KC溶液遇酚酞试液呈红色,该溶液呈碱性,说明HC为弱酸;溶液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离子浓度成正比,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HB、HC用样的装置分别作导电性试验,发现后者的灯泡比前者亮,说明HC溶液中离子浓度大于HB,且二者浓度相等,所以酸性:HC>HB,通过以上分析知,这四种酸强弱顺序是HA>HC>HB>HD,故答案为:HA>HC>HB>HD;
(2)溶液的pH=a,c(H+)=10-a,故c(OH-)=
Kw
c(H+)
=
10-14
10-a
=10a-14,依据M(OH)2(s)?M2+(aq)+2OH-(aq),得c(M2+)=
1
2
c(OH-)=
1
2
×10 
a-14,故Ksp=c(M2+)c2(OH-
1
2
×10a-14×(10a-14)2
=
1
2
×103a-42
,故答案为:
103a-42
2

(3)在25℃时,纯水呈中性,C(H+)=C(OH-)=1×10-7mol?L-1,pH=-lgC(H+)=lg(10-7)=7,AG=lg[
c(H+)
c(OH-)
]=lg1=0,100℃时食盐水呈中性,C(H+)=C(OH-)=1×10-6,AG=lg[
c(H+)
c(OH-)
]=lg1=0,所以AG1=AG2
100℃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10-12,C(H+)=C(OH-)=1×10-6,PH=6呈中性,在100℃时将V1ml AG=8的硫酸则有AG=14-2pH=8,pH=3,AG=-6的烧碱溶液AG=14-2pH=-6,PH=10,混合后AG=0,AG=14-2pH=0,pH=7>6呈碱性,即
10-12
10-10
×V2-10-3×V1
V1+V2
=
10-12
10-7
,V1:V2≈1:10,
故答案为:=;1:10.
点评:本题考查酸性强弱判断、AG的计算,明确酸的酸性强弱与酸根离子水解程度的关系是解本题关键,注意:溶液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与电解质强弱无关,但如果相同元数、相同浓度的酸或碱溶液,可以根据溶液导电性强弱判断电解质强弱,为易错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关于2mol二氧化碳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含有2molO2
B、体积为44.8L
C、分子数约为6.02×1023
D、质量为88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未来生活中金属钛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如可在催化剂TiO2作用下,先用NaClO将CN-(毒性很强)氧化成CNO-,再在酸性条件下继续被NaClO氧化成N2和CO2.环保工作人员在密闭系统中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以证明处理方法的有效性,并通过测定二氧化碳的量确定CN-被处理的百分率.将浓缩后含CN-离子的污水与过量NaClO溶液的混合液共200mL(其中CN-的浓度为0.05mol?L-1)倒入甲中,塞上橡皮塞,一段时间后,打开橡皮塞和活塞,使溶液全部放入乙中,关闭活塞.回答下列问题:
(1)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乙中生成的气体除N2和CO2外,还有HCl及副产物Cl2等,上述实验是通过测定二氧化碳的量来确定对CN-的处理效果.则丙中加入的除杂试剂是
 
(填字母)
a.饱和食盐水   b.饱和NaHCO3溶液  c.浓NaOH溶液   d.浓硫酸
(3)丁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的作用是
 

(4)戊中盛有含Ca(OH)20.02mol的石灰水,若实验中戊中共生成0.82g沉淀,则该实验中测得CN-被处理的百分率等于
 
,请说明该测得值与实际处理的百分率相比偏高还是偏低
 
?简要说明可能的原因
 

(5)请提出一个能提高准确度的建议(要有可操作性,不宜使操作变得过于复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学学科中的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溶解平衡均符合勒夏特列原理.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一定温度下,向1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HI(g),发生反应2HI?H2+I2,H2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0~2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HI)=
 
.该温度下,H2(g)+I2(g)?2HI(g)的平衡常数K=
 
.相同温度下,若开始加入HI(g)的物质的量是原来的2倍,则
 
是原来的2倍.
a.平衡常数  b.HI的平衡浓度  c.达到平衡的时间  d.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
Ⅱ.常温下,将pH=3的盐酸a L分别与下列三种溶液混合,结果溶液均呈中性.
①浓度为1.0×l0-3mol?L-1的氨水b L;
②c(OH-)=1.0×10-3mol?L-1的氨水c L;
③c(OH-)=1.0×10-3mol?L-1的氢氧化钡溶液d L.
则a、b、c、d之间由大到小的关系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标准状况下,1L水溶解一定体积的NH3,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cm-3,物质的量浓度为a mol?L-1,则溶解的NH3的体积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2)碳酸钙与盐酸;
(3)钠与水;
(4)澄清石灰水与硝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为了证明硫酸亚铁铵[(NH42Fe(SO426H2O]晶体的成分中含有NH4+、Fe2+、SO42-和H2O,下列实验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取少量硫酸亚铁铵晶体放入试管中,加热,试管口有液体生成,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结晶水
B、取少量硫酸亚铁铵晶体放入试管,加浓NaOH溶液,加热,试管口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NH4+
C、取适量硫酸亚铁铵晶体溶于水,加少量稀盐酸,无现象,再滴入几滴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SO42-
D、取适量硫酸亚铁铵晶体溶于水,得浅绿色溶液,滴入2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血红色,再滴入几滴新制氯水,溶液变为血红色,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Fe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同学甲认为甲醛与新制Cu(OH)2悬浊液的反应与乙醛类似,产物是Cu2O和甲酸钠,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向3.5mL新制氢氧化铜碱性悬浊液中加40%福尔马林溶液2mL,加热,有较多无色气泡逸出.最终试管内所得红色沉淀与乙醛跟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所得固体颜色有所不同,试管内壁沉积了一层紫红色的固体物质.
【资料】
(1)甲醛属于强还原剂,在碱性条件下还原性更强,在空气中能缓慢氧化成甲酸.
(2)CO也能还原银氨溶液产生银镜.
(3)Cu2O在酸性溶液中转化为Cu2+、Cu.
(4)Cu2O能溶于浓氨水形成无色配合物离子[Cu(NH32]+,并在空气中立即被氧化为蓝色的[Cu(NH34]2+.置于空气中,Cu也能缓慢溶于浓氨水生成蓝色的[Cu(NH34]2+
同学甲分别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红色沉淀及气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1)取少量实验中所得的红色沉淀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浓氨水,振荡,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静置数小时后,溶液颜色略呈浅蓝色,但试管底部红色沉淀的量变化不大.由此判断红色沉淀可能是
 
(写化学式).用离子方程式解释溶液略呈浅蓝色的原因
 

(2)为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另取少量实验中所得的红色沉淀于试管,加入
 

a.稀硫酸         b.稀硝酸         c.浓硝酸
若观察到
 
的现象,可证明前面判断正确.
(3)同学甲认为无色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甲醛或两者的混合气体.同学乙认为该气体中不可能含有二氧化碳,理由是
 
,并设计实验方案,将产生的无色气体通入银氨溶液中,水浴加热,试管壁上有银镜形成.据此实验现象判断无色气体的成分是甲醛.
(4)两同学进一步查阅资料,发现无色气体的主要成分也可能是CO.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进一步探究:
气体→水洗→碱石灰→
CuO
加热
→澄清石灰水
实验现象:氧化铜由黑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方案中水洗的目的是
 

(5)实验证明:甲醛与新制Cu(OH)2悬浊液产生的大量无色气泡的主要成分是
 
.你认为甲醛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的氧化产物还可能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来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以生成15.0mL气体为计时终点,结果为t1>t2
序号Ⅴ(H2SO4)/mLC(H2SO4)/mol?L-1t/s
101t1
103t2
比较实验Ⅰ和实验Ⅱ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实验中向烧瓶中滴入的稀硫酸的体积(其他操作都正确),对测定气体体积的影响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4)将锌片换成含杂质的粗锌片,且控制其他条件使其与上述实验完全一致,所测得的反应速率均大于上述实验对应的数据.粗锌片中所含的杂质可能是(填序号)
 

a.石墨      b.银      c.铜      d.沙粒(二氧化硅)
(5)要加快该反应的反应速率,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任填一种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