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反应速率的测定和比较。

【实验目的】测定锌与稀硫酸反应的速率

【实验用品】锥形瓶、双孔塞、胶皮管、分液漏斗、直角导管、50mL注射器、铁架台、秒表、锌粒、1 mol/L硫酸、4 mol/L硫酸。

【实验步骤】

(1)取一套装置(如图所示),加入40 mL 1 mol/L的硫酸和锌粒,测量收集10 mL H2所需的时间。

(2)取另一套装置,加入40 mL4 mol/L的硫酸和锌粒,测量收集10 mL H2所需的时间。

【实验现象】锌与稀硫酸反应 (写现象),收集10mL气体,(2)所用时间比(1)所用时间_________

【实验结果】

加入试剂

反应时间

反应速率

40 mL 1 mol/L硫酸

_________

40 mL 4 mol/L硫酸

_________

【实验结论】4 mol/L硫酸与锌反应比1 mol/L硫酸与锌反应的速率

【注意事项】(1)锌的颗粒(即表面积)大小

(2)40 mL的硫酸要迅速加入;

(3)装置 ,且计时要迅速准确;

(4)气体收集可以用排水量气装置(如图所示)代替。

【实验讨论】除本实验测定反应速率的方法外,可行的方案还有(至少填两种):

(1)

(2)

【答案】

【实验现象】产生气泡

【实验结果】小

【实验结论】大

【注意事项】(1)基本相同 (3)气密性良好

【实验讨论】(1)测定单位时间内产生的H2的体积

(2)测定一段时间内H+的浓度变化

(3)测定一段时间内锌粒的质量变化(答两条即可)

【解析】Zn与稀H2SO4发生反应生成H2,故看到有气泡产生,因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越快,故实验(2)比(1)所用时间少,此时要保证锌粒的表面积相同,同时该实验装置气密性要良好。测定该实验的反应速率还可采用的方法:测定单位时间内产生H2的体积;测定一段时间内H+的浓度变化;测定一段时间内锌粒的质量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几种可溶性盐的溶液中,一定具有相同的

A. 溶质的摩尔质量 B. 溶质的质量 C. 溶质的物质的量 D. 离子总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机化合物中均含有少量杂质,除去这些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苯中含苯酚杂质:加入溴水,过滤

B.乙醇中含氯乙烷杂质:加入水,萃取分液

C.乙醛中含乙酸杂质:加入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

D.乙酸丁酯中含乙酸杂质:加入NaOH溶液洗涤,分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反应4NH3(g)+5O2(g) 4NO(g)+6H2O(g)在5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O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 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为(  )

A.v(O2)=0.01 mol·L-1·s-1

B.v(NO)=0.08 mol·L-1·s-1

C.v(H2O)=0.003 mol·L-1·s-1

D.v(NH3)=0.001 mol·L-1·s-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温度时,在VL密闭容器中,A、B、C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从开始到t1 min末时,用物质C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同分异构现象是造成有机物种类繁多的重要原因之一。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甲烷与丙烷B.CH2CH2CH3CH3C.蔗糖与麦芽糖D.纤维素与淀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1)NaHCO3
(2)NaH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热反应均是自发反应
B.△S为正值的反应均是自发反应
C.物质的量增加的反应,△S为正值
D.如果△H和△S均为正值,当温度升高时,反应可能自发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t℃时,AgBr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又知t℃时AgCl的Ksp=4×1010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图中a点对应的是AgBr的不饱和溶液
B.在t℃时,Ksp(AgBr)=4.9×1013
C.在t℃时,AgCl(s)+Br(aq)AgBr(s)+Cl(aq)的平衡常数K≈816
D.在AgBr的饱和溶液中加入NaBr固体,可使溶液由b点到以c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