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时30mL硫酸铜饱和溶液重36.2g,将它蒸干后得胆矾10.2g.

求 (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以及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
解析:

(1)18.0%,22.0g(2)1.36mol/L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学生为测定某烧碱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已知该样品中含有少量不与酸作用的杂质):
A.在250mL的容量瓶中定容,配制250mL烧碱溶液;
B.用碱式滴定管移取25mL烧碱溶液于锥形瓶中,并滴几滴甲基橙指示剂;
C.在天平上准确称取烧碱样品20.5g,在烧杯中用蒸馏水溶解;
D.将物质的量浓度为1.00mol?L-1的标准硫酸溶液装入酸式滴定管中,调节液面,记下开始时的读数;
E.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滴定至溶液变为橙色为止,记下读数.
试填空:
(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字母填写)
C
C
A
A
B
B
D
D
E
E

(2)观察滴定管液面的读数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视线与凹液面最低点平齐
视线与凹液面最低点平齐
读数估读到0.01 mL
读数估读到0.01 mL

(3)E步操作中下垫一张白纸的作用是
使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变化更明显,易于分辨
使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变化更明显,易于分辨

(4)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所测NaOH的质量分数偏低的是
bd
bd

a.A步操作中未将溶液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定容
b.C步操作中,称量药品时,砝码放在左盘,NaOH放在右盘
c.D步操作中酸式滴定管在装入标准H2SO4溶液前未用标准液润洗
d.读取硫酸体积时,开始时仰视读数,结束时俯视读数
(5)硫酸的初读数和末读数如图所示.末读数为
24.00
24.00
mL,初读数为
0.30
0.30
mL,用量为
23.70
23.70
mL.按滴定所得数据来计算出的烧碱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
92.49%
92.4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实验室常用苯甲醛在浓氢氧化钠溶液中制备苯甲醇和苯甲酸,反应式如下:

已知:

①苯甲酸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18g(4℃)、0.34g(25℃)、0.95g(60℃)、6.8g(95℃)。

②乙醚沸点34.6℃,密度0.7138,易燃烧,当空气中含量为1.83~48.0%时易发生爆炸。

③石蜡油沸点高于250℃

实验步骤如下:

① 向图l 所示装置中加入8g氢氧化钠和30mL水,搅拌溶解。稍冷,加入10 mL苯甲醛。开启搅拌器,调整转速,使搅拌平稳进行。加热回流约40 min。

②停止加热,从球形冷凝管上口缓缓加入冷水20 mL,摇动均匀,冷却至室温。反应物冷却至室温后,用乙醚萃取三次,每次10 mL。水层保留待用。合并三次萃取液,依次用5 mL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洗涤,10 mL 10%碳酸钠溶液洗涤,10 mL水洗涤,分液水层弃去所得醚层进行实验③。

③将分出的醚层,倒入干燥的锥形瓶,加无水硫酸镁,注意锥形瓶上要加塞。将锥形瓶中溶液转入图2 所示蒸馏装置,先缓缓加热,蒸出乙醚;蒸出乙醚后必需改变加热方式,升温至140℃时应对水冷凝管冷凝方法调整,继续升高温度并收集203℃~205℃的馏分得产品A。

④实验步骤②中保留待用水层慢慢地加入到盛有30 mL浓盐酸和30 mL水的混合物中,同时用玻璃棒搅拌,析出白色固体。冷却,抽滤,得到粗产品,然后提纯得产品B。

根据以上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萃取时用到的玻璃仪器除了烧杯、玻璃棒外,还需              (仪器名称),实验前对该仪器进行检漏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洗涤是为了除去            ,而用碳酸钠溶液洗涤是为了除去醚层中极少量的苯甲酸。醚层中少量的苯甲酸是从水层转移过来的,请用离子方程式说明其产生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中无水硫酸镁是               剂;产品A为                

(4)蒸馏除乙醚的过程中采用的加热方式为                   ;蒸馏得产品A加热方式是_______________;蒸馏温度高于140℃时应改用_________________冷凝。

(5)提纯产品B 所用到的实验操作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1届浙江省学军中学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综)化学部分 题型:填空题

实验室常用苯甲醛在浓氢氧化钠溶液中制备苯甲醇和苯甲酸,反应式如下:

已知:
①苯甲酸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18g(4℃)、0.34g(25℃)、0.95g(60℃)、6.8g(95℃)。
②乙醚沸点34.6℃,密度0.7138,易燃烧,当空气中含量为1.83~48.0%时易发生爆炸。
③石蜡油沸点高于250℃

实验步骤如下:
① 向图l 所示装置中加入8g氢氧化钠和30mL水,搅拌溶解。稍冷,加入10 mL苯甲醛。开启搅拌器,调整转速,使搅拌平稳进行。加热回流约40 min。
②停止加热,从球形冷凝管上口缓缓加入冷水20 mL,摇动均匀,冷却至室温。反应物冷却至室温后,用乙醚萃取三次,每次10 mL。水层保留待用。合并三次萃取液,依次用5 mL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洗涤,10mL 10%碳酸钠溶液洗涤,10 mL水洗涤,分液水层弃去所得醚层进行实验③。
③将分出的醚层,倒入干燥的锥形瓶,加无水硫酸镁,注意锥形瓶上要加塞。将锥形瓶中溶液转入图2 所示蒸馏装置,先缓缓加热,蒸出乙醚;蒸出乙醚后必需改变加热方式,升温至140℃时应对水冷凝管冷凝方法调整,继续升高温度并收集203℃~205℃的馏分得产品A。
④实验步骤②中保留待用水层慢慢地加入到盛有30 mL浓盐酸和30 mL水的混合物中,同时用玻璃棒搅拌,析出白色固体。冷却,抽滤,得到粗产品,然后提纯得产品B。
根据以上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萃取时用到的玻璃仪器除了烧杯、玻璃棒外,还需              (仪器名称),实验前对该仪器进行检漏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洗涤是为了除去           ,而用碳酸钠溶液洗涤是为了除去醚层中极少量的苯甲酸。醚层中少量的苯甲酸是从水层转移过来的,请用离子方程式说明其产生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中无水硫酸镁是               剂;产品A为                
(4)蒸馏除乙醚的过程中采用的加热方式为                   ;蒸馏得产品A加热方式是_______________;蒸馏温度高于140℃时应改用_________________冷凝。
(5)提纯产品B 所用到的实验操作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0-2011学年浙江省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理综)化学部分 题型:填空题

实验室常用苯甲醛在浓氢氧化钠溶液中制备苯甲醇和苯甲酸,反应式如下:

已知:

①苯甲酸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18g(4℃)、0.34g(25℃)、0.95g(60℃)、6.8g(95℃)。

②乙醚沸点34.6℃,密度0.7138,易燃烧,当空气中含量为1.83~48.0%时易发生爆炸。

③石蜡油沸点高于250℃

实验步骤如下:

① 向图l 所示装置中加入8g氢氧化钠和30mL水,搅拌溶解。稍冷,加入10 mL苯甲醛。开启搅拌器,调整转速,使搅拌平稳进行。加热回流约40 min。

②停止加热,从球形冷凝管上口缓缓加入冷水20 mL,摇动均匀,冷却至室温。反应物冷却至室温后,用乙醚萃取三次,每次10 mL。水层保留待用。合并三次萃取液,依次用5 mL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洗涤,10 mL 10%碳酸钠溶液洗涤,10 mL水洗涤,分液水层弃去所得醚层进行实验③。

③将分出的醚层,倒入干燥的锥形瓶,加无水硫酸镁,注意锥形瓶上要加塞。将锥形瓶中溶液转入图2 所示蒸馏装置,先缓缓加热,蒸出乙醚;蒸出乙醚后必需改变加热方式,升温至140℃时应对水冷凝管冷凝方法调整,继续升高温度并收集203℃~205℃的馏分得产品A。

④实验步骤②中保留待用水层慢慢地加入到盛有30 mL浓盐酸和30 mL水的混合物中,同时用玻璃棒搅拌,析出白色固体。冷却,抽滤,得到粗产品,然后提纯得产品B。

根据以上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萃取时用到的玻璃仪器除了烧杯、玻璃棒外,还需               (仪器名称),实验前对该仪器进行检漏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洗涤是为了除去            ,而用碳酸钠溶液洗涤是为了除去醚层中极少量的苯甲酸。醚层中少量的苯甲酸是从水层转移过来的,请用离子方程式说明其产生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中无水硫酸镁是                剂;产品A为                

(4)蒸馏除乙醚的过程中采用的加热方式为                    ;蒸馏得产品A加热方式是_______________;蒸馏温度高于140℃时应改用_________________冷凝。

(5)提纯产品B 所用到的实验操作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