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卤族元素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其单质及其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用途.已知:KMnO4与浓盐酸常温下反应可生成氯气.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及所给信息,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下列可以用来判断氯、溴、碘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是②④⑤(填序号).
①Cl2、Br2、I2的颜色逐渐加深;
②Cl2、Br2、I2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③HCl、HBr、HI的酸性依次减弱;
④HCl、HBr、HI的热稳定性逐渐减弱;
⑤Cl2、Br2、I2和H2反应条件由光照(或点燃)→一定温度→持续加热;条件由易到难;
⑥AgCl、AgBr、AgI的颜色逐渐加深.
(2)某化学探究小组选用图1所示的装置和下列所给的试剂来证明非金属性:Cl>I,请你按照他们的设计思路完成该实验.
可供选择的试剂有:①稀盐酸,②浓硫酸,③MnO2,④浓盐酸,⑤淀粉碘化钾溶液,⑥KMnO4,⑦NaOH溶液;⑧硝酸银溶液
烧瓶A中应盛放的药品是⑥(填序号),试管C中应盛放的药品是⑤(填序号),则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完的氯气,防止污染环境.观察到C中溶液变蓝现象,即可证明非金属性Cl>I.
(3)一定条件,在水溶液中1mol Cl-、ClOX-(x=1,2,3,4)的能量(KJ)相对大小如图2所示.
①D是ClO4-(填离子符号).
②B→A+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lO-=ClO3-+2Cl-;生成1molC时,放出117KJ的热(填吸收或放出以及具体数值)

分析 (1)比较两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可根据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与氢气反应的难易程度、氢化物的稳定性以及最高正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强弱,据此分析;
(2)KMnO4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碘遇淀粉试液变蓝色,由此分析解答;
(3)①根据图2可知,D中Cl元素化合价为+7价,根据ClOX-中化合价代数和为-1判断x值;
②B→A+C,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得该反应方程式为3ClO-=ClO3-+2Cl-,反应热=(63kJ/mol+2×0kJ/mol)-3×60kJ/mol=-117kJ/mol,据此答题.

解答 解:(1)①Cl2、Br2、I2的颜色逐渐加深,是物理性质,无法比较非金属性强弱,故①错误;
 ②Cl2、Br2、I2的氧化性逐渐减弱,说明非金属性减弱,能够据此判断氯、溴、碘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故②正确;
③HCl、HBr、HI的酸性不是最高价含氧酸,无法据此判断非金属性强弱,故③错误; ④HCl、HBr、HI的热稳定性逐渐减弱,说明非金属性减弱,能够据此判断氯、溴、碘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故④正确;
⑤Cl2、Br2、I2和H2反应条件由光照(或点燃)→一定温度→持续加热,条件由易到难,说明非金属性减弱,能够据此判断氯、溴、碘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故⑤正确;
⑥AgCl、AgBr、AgI的颜色逐渐加深,与非金属性强弱无关,无法据此判断氯、溴、碘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故⑥错误;
故答案为:②④⑤;
(2)KMnO4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氯气与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反应生成碘单质,碘遇淀粉试液变蓝色,故C中溶液变为蓝色,氯气与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l2+2I-═2Cl-+I2,则证明了非金属性:Cl>I,所以烧瓶A中应盛放的药品是KMnO4;试管C中应盛放的药品是粉碘化钾溶液,则装置D的作用是用氢氧化钠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环境;当观察到现象溶液变为蓝色可证明非金属性Cl>I,
故答案为:⑥;⑤;吸收未反应完的氯气,防止污染环境;C中溶液变蓝;
(3)①根据图象知,D中Cl元素化合价为+7价,所以ClOx-中x为4,则D为ClO4-
故答案为:ClO4-
②B→A+C,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得该反应方程式为3ClO-=ClO3-+2Cl-,反应热=(63kJ/mol+2×0kJ/mol)-3×60kJ/mol=-117kJ/mol,所以生成1molClO3-时,放出117kJ的热,
故答案为:3ClO-=ClO3-+2Cl-;放出117.

点评 本题考查实验方案设计,涉及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反应热的有关计算等知识,题目难度中等,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本题关键,试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用化学用语解释相关现象正确的是(  )
A.BaSO4的水溶液导电性极弱:BaSO4?Ba2++SO42-
B.KHSO4在熔融状态下可导电:KHSO4=K++H++SO42+
C.常温下,0.1 mol/L的HF 溶液的pH>1:HF+H2O?H3O++F-
D.向KI-淀粉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溶液变蓝色:4I-+O2+2H2O=2I2+4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根据CuSO4晶体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填写下列空白
(1)此实验操作顺序如下:
①称量坩埚、晶体 ②加热冷却 ③称量 ④加热冷却⑤称量⑥计算 ⑦误差分析
(2)用托盘天平(指针向上的)称量时若指针偏向左边,则表示D
A.左盘重,样品轻  B.左盘轻砝码重 C.右盘重砝码轻 D.右盘轻,样品重
(3)在进行④⑤步操作中,有时要重复进行,这是由于两次称量误差超过0.1g.
(4)实验用品除托盘天平、研钵、玻棒、三脚架、泥三角、瓷坩埚、酒精灯、火柴外,还缺少的两种仪器是坩埚钳和干燥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利用甲烷与氯气发生反应制取盐酸的设想,在工业上已成为现实.某化学兴趣小组拟在实验室中模拟上述过程,其设计的模拟装置如下:

根据要求填空:
(1)装置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frac{\underline{\;\;△\;\;}}{\;}$Mn2++Cl2↑+2H2O;
(2)B装置有三种功能:
①控制气流速度;②使气体混合均匀;③干燥气体.
(3)在C装置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光照射,发现硬质玻璃管内壁有黑色小颗粒产生,写出置换出黑色小颗粒的化学方程式CH4+2Cl2$\stackrel{hv}{→}$C+4HCl.
(4)D装置中的石棉上均匀附着湿润的KI粉末,其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氯气,E装置的作用是吸收HCl,防止倒吸.
(5)装置中除了有盐酸生成外,还含有有机物,从E中分离出盐酸的最佳方法为分液;
该装置还有缺陷,原因是没有进行尾气处理,写出尾气中的主要成分是AB.
(填编号)
A.CH4         B.CH3Cl       C.CH2Cl2      D.CHCl3       E.CCl4
(6)实验之余,该学习小组进一步探究甲烷与氯气反应的条件.

通过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两瓶甲烷与氯气(体积比为1:4)混合气体(Ⅰ、Ⅱ),Ⅱ瓶用预先准备好的黑色纸套套上,I瓶放在光亮处(不要放在日光直射的地方,以免引起爆炸).按上图安装好装置,并夹紧弹簧夹a和b.过一段时间,打开弹簧夹a、b,Ⅰ、Ⅱ中观察到现象是在I瓶中:颜色逐渐变浅,且有油状液体产生,出现白雾,并可以看见水倒吸入I瓶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苯甲酸广泛应用于制药和化工行业,某同学尝试用甲苯的氧化反应制备苯甲酸.
反应原理:

实验方法:一定量的甲苯和KMnO4溶液在 100℃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按如下流程分离出苯甲酸和回收未反应的甲苯.

已知:苯甲酸分子量122,熔点 122.4℃,在 25℃和 95℃时溶解度分别为0.3g和6.9g;纯净固体有机物一般都有固定熔点.
(1)操作Ⅰ为分液,操作Ⅱ为蒸馏.
(2)无色液体A是甲苯
(3)测定白色固体B的熔点,发现其在115℃开始熔化,达到130℃时仍有少量不熔.
该同学推测白色固体B是苯甲酸与少量KCl的混合物.
①欲从混合物中提纯苯甲酸,应进行的操作是重结晶,具体过程包括:加入适量蒸馏水→加热溶解→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②在①提纯过程中,应用冷水对晶体进行洗涤,洗涤的目的是除去晶体表面附着的KCl(杂质),提高晶体纯度,如何检验洗涤已经完全: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没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洗涤完全.
③欲检验经过①提纯后的固体是否纯净,可以采用的实验方法是测定固体熔点,如果固体纯净,对应的现象是白色晶体在122.4℃左右完全熔化.
(4)将提纯后的苯甲酸进行核磁共振氢谱分析,可以得到4种峰,峰面积之比为2:2: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乙酰水杨酸受热易分解,分解温度为128℃~135℃.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以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与醋酸酐[(CH3CO)2O]为主要原料合成阿司匹林,反应原理如下:

制备基本操作流程如下:
醋酸酐+水杨酸$\stackrel{浓硫酸}{→}$$\stackrel{摇匀}{→}$$\stackrel{85℃-90℃加热}{→}$$\stackrel{冷却}{→}$$→_{洗涤}^{减压过滤}$粗产品
主要试剂和产品的物理常数如表所示:
名称相对分子质量熔点或沸点(℃)
水杨酸138158(熔点)微溶
醋酸酐102139.4(沸点)易水解
乙酰水杨酸180135(熔点)微溶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阿司匹林时,要使用干燥的仪器的原因是防止乙酸酐水解.
(2)合成阿司匹林时,最合适的加热方法是水浴加热.
(3)提纯粗产品流程如下,加热回流装置如图:
粗产品$→_{沸石}^{乙酸乙酯}$$→_{回流}^{加热}$$\stackrel{趁热过滤}{→}$$→_{减压过滤}^{冷却}$$→_{干燥}^{洗涤}$乙酰杨酸
①沸石的作用是防止暴沸;
②冷凝水的流出方向是c(填“b”或“c”);
③使用温度计的目的是便于调控加热温度,防止乙酰水杨酸受热分解.
(4)在实验中原料用量:2.0g水杨酸、5.0mL醋酸酐(ρ=1.08g/cm3),最终称得产品质量为2.2g,则所得乙酰水杨酸的产率为84.3%(用百分数表示,小数点后一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8.实验室用浓硫酸和乙醇反应制备乙烯,若温度过高或加热时间过长,制得的乙稀往往混有CO2、SO2、H2O(气体少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CO2和SO2是怎么样产生的?乙醇或乙烯与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O2和SO2 (用一句话说明).
(2)试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制得的气体中确实含有CO2和SO2、H2O(g),按气流的方向,各装置的连接顺序是:④②①③.

(3)实验时若观察到:①中从左到右A瓶中品红溶液褪色,B瓶中高锰酸钾溶液颜色逐渐变浅,C瓶中品红溶液不褪色,则A瓶的作用是检验是否有SO2,B瓶的作用是除去或吸收SO2,C瓶的作用是检验SO2是否除尽.
(4)装置②中所加的试剂名称是无水硫酸铜,它可以验证的气体是水蒸气,简述确定装置②在整套装置中的位置的理由是①③导出的气体带有水蒸气,影响水蒸气的确定.
(5)装置③中所盛溶液的名称是澄清的石灰水,它可以用来验证的气体是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5.把0.5mol X气体和0.5mol Y气体混合于2L密闭容器中,使它们发生如下反应:2X(g)+Y(g)?nM(g)+2W(g).2min末,容器内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与反应前容器内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6:5,若测知以W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5mol•L-1•min-1,计算:
(1)前2min内用Y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25mol•L-1•min-1
(2)2min末X的转化率为40%.
(3)反应化学方程式中n=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根据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实验,填写下列空白:
(1)本实验至少需要加热2次.至少需要称量4次.
(2)通过实验知道,要确保结果的准确性,本实验中的一个关键是通过恒重操作来判断硫酸铜晶体加热时是否完全变成无水硫酸铜.
(3)学生甲实验得到以下的数据:
坩埚质量(g)坩埚和晶体的总质量(g)加热后坩埚和剩余固体的质量(g)
11.68513.69112.948
甲学生结晶水数量的测定值5.23(保留2位小数)
(4)若学生乙的实验结果偏低,从下列选项中选出造成结果偏低的可能原因de(填序号).
a.加热前称量时坩埚未完全干燥              b.加热过程中有少量晶体溅出
c.加热时坩埚内物质变黑                    d.加热后放在空气中冷却
e.最后两次加热后称量的质量差大于0.001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