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和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1)实验室用装置A制备SO2。某同学在实验时发现打开A的分液漏斗活塞后,漏斗中液体未流下,你认为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装置E制备Cl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若有6 mol 的HCl参加反应,则转移的电子总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出现的现象是: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停止通气后,再给B、D两个试管分别加热;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另一个实验小组的同学认为SO2和氯水都有漂白性,二者混合后的漂白性肯定会更强。他们将制得的SO2和Cl2按1∶1同时通入到品红溶液中,结果发现褪色效果并不像想象的那样。请你分析该现象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以铬酸钾为原料,电化学法制备重铬酸钾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阴极室,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2O+2e-===2OH-+H2↑
B.在阳极室,通电后溶液逐渐由黄色变为橙色,是因为阳极区H+浓度增大,使平衡2CrO+2H+Cr2O
+H2O向右移动
C.该制备过程中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K2CrO4+4H2O2K2Cr2O7+4KOH+2H2↑+O2↑
D.测定阳极液中K和Cr的含量,若K与Cr的物质的量之比(nK/nCr)为d,则此时铬酸钾的转化率为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向某HNO3和Fe(NO3)3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遇空气变红棕色,溶液中Fe2+浓度和加入Fe粉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原稀溶液中HNO3和Fe(NO3)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4∶1 B.3∶1 C.2∶1 D.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常温下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两个离子反应:
Ge4++Fe2+===Fe3++Ge3+,Sn2++2Fe3+===2Fe2++Sn4+
由此可以确定Fe2+、Ge3+、Sn2+三种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Sn2+、Fe2+、Ge3+ B.Sn2+、Ge3+、Fe2+
C.Ge3+、Fe2+、Sn2+ D.Fe2+、Sn2+、Ge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汉代器物上的颜料“汉紫”至今尚没有发现其自然存在的记载。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进行超导材料研究时,偶然发现其成分为紫色的硅酸铜钡(化学式:BaCuSi2Ox,Cu为+2价),下列有关“汉紫”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盐的形式表示:BaSiO3·CuSiO3 B.用氧化物形式表示:BaO·CuO·2SiO2
C.易溶于强酸、强碱 D.性质稳定,不易褪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物质的晶体中,含A、B
、C
三种元素,其排列方式如图所示(其中前后两面心上的B原子未画出)。晶体中的A、B、C的原子个数比依次为( )
A.1:3:1 B.2:3:1
C.2:2:1 D.1:3: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物质类别判断的依据正确的是( )
A.原子晶体:晶体的熔点是否很高
B.电解质:水溶液是否导电
C.离子化合物:是否含有离子键
D.共价化合物:是否含有共价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对于生活垃圾中生物质能的利用不合理的是( )
A.将生活垃圾进行处理后焚烧,利用产生的热能发电
B.将生活垃圾进行生物化学转换制得CH4
C.将生活垃圾拉到农村找个地方掩埋
D.让生活垃圾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热值较高的可燃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