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t℃时,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3Y(g)?2Z(g),各组分在不同时刻的浓度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XYZ
初始浓度/mol•L-10.10.20
2min末浓度/mol•L-10.08ab
平衡浓度/mol•L-10.050.050.1
A.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20%
B.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40
C.前2 min内,用Y的变化量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Y)=0.03 mol•L-1•min-1
D.增大平衡后的体系压强,v增大,v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分析 A.平衡时X的浓度变化量为(0.1-0.05)mol/L=0.05mol/L,X转化率=$\frac{X浓度变化量}{X起始浓度}$×100%;
B.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c}^{2}(Z)}{c(X)×{c}^{3}(Y)}$,代入平衡浓度计算;
C.根据v=$\frac{△c}{△t}$计算v(X),再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Y);
D.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

解答 解:A.平衡时X的浓度变化量为(0.1-0.05)mol/L=0.05mol/L,X的转化率=$\frac{0.05mol/L}{0.1mol/L}$×100%=50%,故A错误;
B.平衡时X、Y均为0.05mol/L,Z为0.1mol/L,则平衡常数K=$\frac{{c}^{2}(Z)}{c(X)×{c}^{3}(Y)}$=$\frac{0.{1}^{2}}{0.05×0.0{5}^{3}}$=1600,故B错误;
C.前2 min内,v(X)=$\frac{(0.1-0.08)mol/L}{2min}$=0.01mol•L-1•min-1,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v(Y)=3v(X)=0.03mol•L-1•min-1,故C正确;
D.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增大更多,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反应速率计算、化学平衡影响因素等,比较基础,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最近推出了一种廉价环保的新能源-甲醚,它完全燃烧时发生如下反应:X+3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3H2O,则 X(甲醚)的化学式是(  )
A.C3H6O2B.C2H6OC.C2H4OD.CH4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H4Cl是电解质,所以NH4Cl在溶液通电时可以电离
B.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所以不能用过量的氨水与铝盐制备
C.在铝热剂上面加少量氯酸钾,并在混合物中间插一根镁条,点燃镁条,就能引发铝热反应
D.Al(OH)3胶体的本质特征是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实验室可用如图装置合成SO3(SO3为无色易挥发的固体,熔点16.8℃,沸点44.8℃);试回答:

(1)装置B中的黑色固体是:二氧化锰,该物质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催化剂;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frac{\underline{\;催化剂\;}}{\;}$2H2O+O2↑;
(2)装置C的作用:①干燥气体;②观察气体流速是二氧化硫和氧气以最佳比混合;③使气体混合均匀.
(3)A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D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SO2+O2$?_{△}^{V_{2}O_{5}}$2SO3
(4)E中冰水混合物的作用是使SO3冷却成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将E和F加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E(g)+F(s)═2G(g).忽略固体体积,平衡时G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如表所示,已知Kp是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02.03.0
81054.0ab
915c75.0d
1000ef83.0
A.b>f
B.平衡常数K(1000℃)<K(810℃)
C.915℃,2.0MPa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p=4.5MPa
D.1000℃,3.0MPa时E的转化率为8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实现燃煤烟气中硫的回收:SO2(g)+2CO(g)$\stackrel{催化剂}{?}$2CO2(g)+S(l)
为了测定在某种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率,在某温度下用超灵敏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的SO2和CO浓度如表:
时间(s)012345
c(SO2)(mol•L-11.000.500.233.00×10-373.00×10-373.00×10-37
c(CO)(mol•L-14.003.002.462.002.002.00
请回答下列问题(均不考虑温度变化对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
(1)在上述条件下反应能够自发进行,则反应的△H<0(填写“>”、“<”、“=”).
(2)前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CO2)=0.77mol/(L•s).
(3)在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3.33×1036
(4)假设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既不会提高成本,又能提高SO2转化率的是BC.
A.选用更有效的催化剂               B.提高n(CO):n(SO2)投料比
C.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               D.缩小容器的体积
(5)为了分别验证不同催化剂、温度、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某同学设计了四组实验使反应速率依次增大,部分实验条件已经填在下面实验设计表中.
实验
编号
T(℃)SO2初始浓度
(mol•L-1
CO初始浓度
(mol•L-1
催化剂
2601.003.00Cr2O3
Fe2O3
380
4.00
①请将上述表格中剩余的实验条件数据填入答题卷相应位置.
②研究表明:Fe2O3的催化效果好于Cr2O3.请在答题卷相应位置画出上表中的四个实验条件下混合气体中SO2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图,并标明各实验编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正丁醛是一种化工原料.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合成正丁醛.

发生的反应如下:CH3CH2CH2CH2OH$→_{H_{2}SO_{4}△}^{Na_{2}CrO_{7}}$CH3CH2CH2CHO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列表如下:
沸点/℃密度/(g•cm-3)水中溶解性
正丁醇11.720.8109微溶
正丁醛75.70.8017微溶
实验步骤如下:
将6.0gNa2Cr2O7放入100mL烧杯中,加30mL水溶解,再缓慢加入5mL浓硫酸,将所得溶液小心转移至B中.在A中加入4.0g正丁醇和几粒沸石,加热.当有蒸汽出现时,开始滴加B中溶液.滴加过程中保持反应温度为90-95.C,在E中收集90.C以下的馏分.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去水层,有机层干燥后蒸馏,收集75-77.C馏分,产量2.0g.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能否将Na2Cr2O7溶液加到浓硫酸中?不能  (填“能”或“不能”)说明理由容易发生迸溅.
(2)加入沸石的作用是防止暴沸.
(3)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c(填正确答案标号).
a.润湿b.干燥        c.检漏         d.标定
(4)将正丁醛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分水时,水在下层(填“上”或“下”
(5)反应温度应保持在90-95℃,其原因是保证正丁醛及时蒸出,又可尽量避免其被进一步氧化.
(6)本实验中,正丁醛的产率为5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如图:1,2-二溴乙烷可作汽油抗爆剂的添加剂,常温下它是无色液体,密度2.18g•cm-3,沸点131.4℃,熔点9.79℃,不溶于水,易溶于醇、醚、丙酮等有机溶剂.在实验室中可以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1,2-二溴乙烷.其中分液漏斗和烧瓶a中装有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试管d中装有液溴(表面覆盖少量水).

填写下列空白:
(1)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脱水剂、吸水剂
(2)写出本题中制备1,2-二溴乙烷的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CH3CH2OH$→_{170℃}^{浓H_{2}SO_{4}}$CH2=CH2↑+H2O、CH2=CH2+Br2→CH2BrCH2Br,并指出反应的类型消去反应、加成反应;
(3)安全瓶b可以防止倒吸,并可以检查实验进行时试管d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瓶b中的现象b中水面会下降,玻璃管中的水面会上升,甚至溢出.
(4)容器c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乙烯中带出的酸性气体(或除去CO2、S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碳酸氢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CO32-+2H+═H2O+CO2
B.碳酸钾溶液与稀硫酸反应:CO32-+H+═CO2↑+H2O
C.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2OH-+H2
D.实验室制取氧气: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2Cl-+3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