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硅是带来人类文明的重要元素之一,从传统材料到信息材料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一个有一个奇迹.
(1)新型陶瓷Si3N4的熔点高、硬度大、化学性质稳定.工业上可以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H2的保护下,使SiCl4与N2反应生成Si3N4沉积在石墨表面,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SiCl4+2N2+6H2$\frac{\underline{\;高温\;}}{\;}$Si3N4+12HCl.
(2)一种工业用硅(含少量钾、钠、铁、铜的氧化物),已知硅的熔点是1420℃,高温下氧气及水蒸气能明显腐蚀氮化硅.一种合成氮化硅的工艺主要流程如下:

①净化N2和H2时,铜屑的作用是除去原料气中的氧气;硅胶的作用是除去生成的水蒸气.
②在氮化炉中3SiO2(s)+2N2(g)=Si3N4(s)△H=-727.5kJ/mol,开始时为什么要严格控制氮气的流速以控制温度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防止局部过热,导致硅熔化熔合成团,阻碍与N2的接触;体系中要通入适量的氢气是为了将体系中的氧气转化为水蒸气,而易被除去(或将整个体系中空气排尽).
③X可能是硝酸(选填:“盐酸”、“硝酸”、“硫酸”、“氢氟酸”).
(3)工业上可以通过如图所示的流程制取纯硅:

①整个制备过程必须严格控制无水无氧.SiHCl3遇水剧烈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SiHCl3+3H2O═H2SiO3+H2↑+3HCl.
②假设每一轮次制备1mol纯硅,且生产过程中硅元素没有损失,反应Ⅰ中HCl的利用率为90%,反应Ⅱ中H2的利用率为93.75%.则在第二轮次的生产中,补充投入HCl 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5:1.

分析 (1)根据信息:四氯化硅和氮气在氢气的气氛保护下,加强热发生反应,除生成氮化硅外还有氯化氢生成;
(2)①Cu能与氧气反应,硅胶具有吸水性;
②控制氮气的流速是防止温度过高,体系中要通入适量的氢气可将氧气转化为水蒸气;
③氮化硅能与HF酸反应,盐酸、稀硫酸均不与Cu反应,氮化硅中混有铜粉;
(3)①SiHCl3遇水剧烈反应生成H2SiO3、HCl和氢气;
②反应生产1mol纯硅需补充HCl:$\frac{3}{90%}$-3,需补充H2:$\frac{1}{93.95%}$-1.

解答 解:(1)由信息:四氯化硅和氮气在氢气的气氛保护下,加强热发生反应,可得较高纯度的氮化硅以及氯化氢,方程式为:3SiCl4+2N2+6H2$\frac{\underline{\;高温\;}}{\;}$Si3N4+12HCl,
故答案为:3SiCl4+2N2+6H2$\frac{\underline{\;高温\;}}{\;}$Si3N4+12HCl;
(2)①Cu能与氧气反应,则Cu屑的作用为除去原料气中的氧气;硅胶具有吸水性,可除去生成的水蒸气,
故答案为:除去原料气中的氧气;除去生成的水蒸气;
②氮化炉中3SiO2(s)+2N2(g)=Si3N4(s)△H=-727.5kJ/mol,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开始时严格控制氮气的流速以控制温度是防止局部过热,导致硅熔化熔合成团,阻碍与N2的接触;体系中要通入适量的氢气是为将体系中的氧气转化为水蒸气,而易被除去(或整个体系中空气排尽),
故答案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防止局部过热,导致硅熔化熔合成团,阻碍与N2的接触;将体系中的氧气转化为水蒸气,而易被除去(或将整个体系中空气排尽);
③氮化硅能与HF酸反应,盐酸、稀硫酸均不与Cu反应,氮化硅中混有铜粉,为除去混有的Cu,可选择硝酸,Cu与硝酸反应,而氮化硅与硝酸不反应,
故答案为:硝酸;
(3)①SiHCl3遇水剧烈反应生成H2SiO3、HCl和氢气:3SiHCl3+3H2O═H2SiO3+H2↑+3HCl,
故答案为:3SiHCl3+3H2O═H2SiO3+H2↑+3HCl;
②反应生产1mol纯硅需补充HCl:$\frac{3}{90%}$-3,需补充H2:$\frac{1}{93.95%}$-1,补充HCl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
故答案为:5:1.

点评 本题考查氮化硅的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明确制备实验的装置中各部分的作用及物质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物质的特性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材料是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
①下列材料中,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a(填字母,下同).
a.氮化硅陶瓷  b.聚氯乙烯塑料  c.钢筋
②生产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玻璃都需用到的原料是c.
a.石英         b.黏土           c.石灰石
③下列对金属制品采取的防护方法不正确的是c.
a.在电线的外面包上一层塑料层
b.在自行车钢圈上镀上一层金属铬
c.在海轮的铁制外壳上焊上铜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写出下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2Na2O2+2H2O=4NaOH+O2
(2)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HClO  
(3)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frac{\underline{\;点燃\;}}{\;}$Na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A、B、C、D均为中学所学的常见物质且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及其他物质已经略去):A$\stackrel{+O_{2}}{→}$B$\stackrel{+O_{2}}{→}$C$\stackrel{+H_{2}O}{→}$D.
(1)若A、D的水溶液均呈酸性,且D为强酸.
①则A、D分别为A:H2S,D:H2SO4.(填写化学式,下同)
②简述检验B物质的方法将B通入到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恢复为红色.
③写出D的浓溶液和Cu在加热条件的化学方程式2H2SO4(浓)+Cu$\frac{\underline{\;\;△\;\;}}{\;}$CuSO4+2H2O+SO2↑.
(2)若A金属,D为强碱,则
①C的化学式为Na2O2,等物质的量的B和C中所含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填写相等或不相等).
②在C→D的化学反应中,还原剂是Na2O2,1摩尔C完全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关于各图象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合的是(  )
A.由甲可知:氢气的燃烧热为219.8kJ/mol
B.由乙可知:盐桥中的Cl-向Cd电极移动
C.由丙可知:将A、B饱和溶液分别由T1℃升温至T2℃时,溶质的质量分数:A=B
D.由丁可知:同温度、同浓度的NaA溶液与NaB溶液相比,其PH:NaA<N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溶液中,阴离子浓度最大的是(  )
A.50mL 0.5mol•L-1H2SO4溶液B.35mL 0.6mol•L-1 Al2(SO43溶液
C.70mL 0.8 mol•L-1NaCl溶液D.60mL 0.7 mol•L-1 Na2CO3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通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O2+2OH-═CO32-+H2O
B.碳酸钙与硝酸反应:CO32-+2H+═H2O+CO2
C.少量金属钠放入冷水中:2Na+2H2O═2Na++2OH-+H2
D.向沸水中滴加FeCl3溶液制备Fe(OH)3胶体:Fe3++H2O═Fe(OH)3↓+3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用O2将HCl转化为Cl2,反应方程式为:4HCl(g)+O2(g)?2H2O(g)+2Cl2(g)+Q(Q>0)
一定条件下测得反应过程中n(Cl2)的实验数据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t/min0246
n(Cl2)/10-3 mol01.83.75.4
A.0~2 min的反应速率小于4~6 min的反应速率
B.2~6 min用Cl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9 mol/(L•min)
C.增大压强可以提高HCl转化率
D.平衡常数K(200℃)<K(4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X、Y、Z、W、Q为前四周期的五种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X、Y、Z、W均为非金属元素,XW2分子与Y3-为等电子体,元素W和元素Z为同族元素,Q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次外层电子数等于Y和W2-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五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O(填元素符号,下同),Y的第一电离能大于Z的第一电离能原因N原子最外层2p轨道半充满,能量低,所以稳定.
(2)XW2的电子式为
(3)Q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2,Y3-的分子构型为直线形.
(4)下列关于WZ2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d(填序号).
a.WZ2为直线形非极性分子      b.WZ2为直线形极性分子
c.WZ2中W为sp3杂化           d.WZ2中W为sp2杂化
(5)W有两种常见的含氧酸,较高价的酸性比较低价的强,理由S的正电性越高,导致S-O-H中O的电子向S偏移,因而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也就越容易电离出H+,即酸性越强.
(6)α-QW的晶胞是立方体,用X射线衍射法测得该晶体晶胞边长=520.0pm,26℃测得该晶体的密度为4.1g/cm3,请列式计算一个晶胞中含有的Q、W离子数.(5.23≈140.6)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