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CO2和CH4均为温室气体,若得以综合利用,对于温室气体的整治具有重大意义.
(1)已知:CO2(g)+CH4(g)?2CO(g)+2H2(g)△H═+247.3KJ/mol
CH4(g)?C(s)+2H2 (g)△H═+75KJ/mol
反应2CO(g)?C(s)+CO2(g)在一定条件下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该反应中△H<0,△S<0,在温度较低的条件下可以自发进行
(2)合成甲醇的主要反应是CO(g)+2H2(g)?CH3OH(g).压强为P1时,向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人b mol CO和2b mol H2,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1所示.请回答:
①该反应属于放(填“吸”或“放”)热反应;P1<P2(填“>”、“<”或“=”).2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frac{4}{{b}^{2}}$(用含b的代数式表示).
②若200℃时,上述反应经过tmin达到平衡,则该时间段内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frac{b}{2t}$mol/(L•min).

(3)以渗透于多孔基质的惰性导电物质材料为电极,用35%~50%KOH为电解液,甲烷和空气为原料,构成碱性燃料电池,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4-8e-+10OH-═CO32-+7H2O
(4)以甲烷燃料电池做电源,用如图2所示装置,在实验室中模拟铝制品表面“钝化”处理的过程中,发现溶液逐渐变浑浊,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沉淀产生的原因是Al3++3HCO3-=Al(OH)3↓+3CO2↑.
(5)已知25℃时,Al(OH)3的Ksp=8.0×10-33.若使某铝盐溶液中的Al3+降至1.0×10-6mol.L-l时,则需调节溶液的pH至5.3(已知lg5=0.7).

分析 (1)已知:①CO2(g)+CH4(g)?2CO(g)+2H2(g)△H=+247.3kJ•mol-1
②CH4(g)?C(s)+2H2(g)△H=+75kJ•mol-1,根据盖斯定很,将②-①得反应2CO(g)?C(s)+CO2(g)△H=-172.3kJ•mol-1,△H<0,根据熵变和焓变进行判断;
(2)①根据温度对CO的转化率的影响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压强越大,CO的转化率越高,200℃时,CO的转化率为0.5,所以平衡时CO、H2、CH3OH的浓度分别为0.25bmol/L、0.5bmol/L、0.25bmol/L,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计算平衡常数;
②若200℃时,上述反应经过tmin达到平衡,氢气转化的溶液为6mol/L,根据v=$\frac{△v}{△t}$计算;
(3)甲烷和空气为原料,构成碱性燃料电池,负极上甲烷失电子生成碳酸根离子,据此书写电极反应式;
(4)根据装置图,阳极上铝失电子生成铝离子,铝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
(5)根据Ksp[Al( OH)3]=c(Al3+)•c3(OH-)可计算出氢氧根离子的浓度,进而确定溶液的pH值.

解答 解:(1)已知:①CO2(g)+CH4(g)?2CO(g)+2H2(g)△H=+247.3kJ•mol-1
②CH4(g)?C(s)+2H2(g)△H=+75kJ•mol-1,根据盖斯定很,将②-①得反应2CO(g)?C(s)+CO2(g)△H=-172.3kJ•mol-1,△H<0,而该反应△S<0,所以该反应在温度较低的条件下可以自发进行,
故答案为:该反应中△H<0,△S<0,在温度较低的条件下可以自发进行;
(2)①根据图可知,温度越高,CO的转化率越小,所以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根据图相同温度时P2的CO的转化率大于P1,而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压强越大,CO的转化率越高,所以P1<P2,200℃时,CO的转化率为0.5,所以平衡时CO、H2、CH3OH的浓度分别为0.25bmol/L、0.5bmol/L、0.25bmol/L,所以平衡常数K=$\frac{0.25b}{0.25b(0.5b)^{2}}$=$\frac{4}{{b}^{2}}$
故答案为:放;<;$\frac{4}{{b}^{2}}$;
②若200℃时,上述反应经过tmin达到平衡,氢气转化的浓度为0.5bmol/L,所以该时间段内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frac{0.5b}{t}$=$\frac{b}{2t}$mol/(L•min),
故答案为:$\frac{b}{2t}$mol/(L•min);
(3)甲烷和空气为原料,构成碱性燃料电池,负极上甲烷失电子生成碳酸根离子,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4-8e-+10OH-═CO32-+7H2O,
故答案为:CH4-8e-+10OH-═CO32-+7H2O;
(4)铝作阳极,阳极上电极反应式为Al=Al3++3e-;阳极上生成的铝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二氧化碳气体,所以溶液变浑浊Al3++3HCO3-=Al(OH)3↓+3CO2↑,
故答案为:Al3++3HCO3-=Al(OH)3↓+3CO2↑;
(5)根据Ksp[Al( OH)3]=c(Al3+)•c3(OH-)可知,c(OH-)=$\root{3}{\frac{8.0×1{0}^{-33}}{1.0×1{0}^{-6}}}$=2×10-9,所以c(H+)=5×10-6,pH值为6-lg5=5.3,
故答案为:5.3.

点评 本题考查了反应进行的方向、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反应速率的计算、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溶液的pH值的计算等,明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各个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解本题关键,难点是铝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发生双水解的反应,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X、Y、Z、W是原子序数递增的四种短周期元素.X、Z同主族,且原子序数相差10;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三倍;W可与X、Z形成XW和ZW型化合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合物XW中含有共价键
B.化合物ZW中含有离子键
C.X和Z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ZX
D.化合物ZYX和ZYW所含有的键型不一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榴石矿石可以看作由CaO、FeO、Fe2O3、Al2O3、SiO2组成.工业上对其进行综合利用的流程如下:

(1)溶液Ⅰ中除了Ca2+外,还可能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有Fe2+、Fe3+、Al3+
(2)步骤③中NaOH参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OH)3+OH-=AlO2-+2H2O,鼓入空气并充分搅拌的目的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4Fe(OH)2+O2+2H2O=4Fe(OH)3
(3)在工业生产中,步骤④通入过量CO2而不加入盐酸的原因是使用二氧化碳可以避免盐酸过量使氢氧化铝溶解,同时二氧化碳容易制备价格便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一定量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mA(g)+nB(g)?pC(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缩小到原来的$\frac{1}{2}$,当达到新平衡时,B物质的浓度变为原来的1.9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n<pB.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C的体积分数增大D.A的转化率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已知酸性条件下有如下反应:2Cu+═Cu2++Cu.由于反应温度不同,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可能产生Cu或Cu2O,两者都是红色固体.一同学对某次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所得的红色固体产物作了验证,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加入
试剂
稀硫酸浓硫酸、加热稀硝酸浓硝酸
实验
现象
红色固体和
蓝色溶液
无色气体无色气体和
蓝色溶液
红棕色气体
和蓝色溶液
由此推出本次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产物是(  )
A.CuB.Cu2O
C.一定有Cu2O,可能有CuD.一定有Cu,可能有Cu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已知25℃,四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醋酸次氯酸碳酸亚硫酸
电离平衡常数Ka=1.75×10-5Ka=4.2×10-8Ka1=4.30×10-7
Ka2=5.61×10-11
Ka1=1.54×10-2
Ka2=1.02×10-7
A.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四种酸溶液中,pH最大的是亚硫酸
B.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Na、NaClO、Na2CO3和Na2SO3 四种溶液中,碱性最强的是Na2CO3
C.少量CO2通入NaClO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H2O+2ClO-═$CO_3^{2-}$+2HClO
D.醋酸与NaHS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H3COOH+HSO3-═SO2+H2O+CH3CO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离酒精和CCl4的混合物,可用分液法
B.从Na2CO3溶液中得到Na2CO3晶体,可用过滤法
C.从I2的CCl4溶液中得到CCl4,可用蒸馏法
D.分离NaCl和AgCl的混合物,可用萃取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与反应后相比较,肯定不变的是(  )
①元素的种类  ②如果在水溶液中反应,反应前与反应后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
③分子的数目  ④原子的数目  ⑤反应前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总和.
A.①③④B.②③⑤C.①④⑤D.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事实与浓硫酸表现出的性质(括号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溶液质量增大(难挥发性)
B.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强氧化性、酸性)
C.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中有海绵状的炭生成(吸水性)
D.浓硫酸与少量胆矾晶体混合,晶体由蓝色变成白色(脱水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