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某温度下,在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B (g)?4C(g)△H=-Q kJ•mol-1(Q>0).12s 时达到平衡,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浓度(c)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2s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25mol•L-1•s-1
B.A的消耗反应速率等于B的消耗反应速率
C.第12s后,平衡体系的温度逐渐下降
D.12s内,A和B反应放出的热量为0.4Q kJ

分析 由图象可知12s时A的浓度变化为0.8mol/L-0.2mol/L=0.6mol/L,则生成C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6mol/L×$\frac{4}{3}$=0.8mol/L,
A.图象分析可知A的浓度变化=0.8mol/L-0.2mol/L=0.6mol/L,反应速率v=$\frac{△c}{△t}$;
B.图象分析计算B的反应速率,浓度变化=0.5mol/L-0.3mol/L=0.2mol/L,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计量数之比;
C.12s时达到平衡时,体系温度最高,然后温度逐渐降低;
D.12s内反应3molA放热QKJ,反应A的物质的量=(0.8mol/L-0.2mol/L)×2L=1.2mol,结合化学方程式定量关系计算分析.

解答 解:A.图象分析可知A的浓度变化=0.8mol/L-0.2mol/L=0.6mol/L,反应速率v=$\frac{△c}{△t}$=$\frac{0.6mol/L}{12s}$=0.05mol/(L•s),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12s时,A的浓度变化为0.6mol/L,而B的浓度变为0.2mol/L,则速率之比为3:1,故B错误;
C.12s时达到平衡时,体系温度最高,在体积不绝热的情况下,与环境发生热交换,可使温度逐渐降低,故C正确;
D.12s内反应3molA放热QKJ,反应A的物质的量=(0.8mol/L-0.2mol/L)×2L=1.2mol,结合化学方程式定量关系计算,3A(g)+B (g)?2C(g)△H=-Q kJ•mol-1,1.2molA反应放出热量0.4QKJ,故D正确.
故选CD.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问题,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注意把握图象曲线的变化,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难度中等,易错点为C,一般来说,对于放热反应,平衡时的温度为最高温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甲烷的分子组成相当于1个碳原子和2个氢分子,1mol甲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 释放的热量与1mol碳和2mol氢气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放热总量的关系是(  )
A.前者大于后者B.前者小于后者
C.两者相等D.没有相关燃烧热数据,无法对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我国科学工作者合成了许多结构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如叶绿素、血红素、维生素B12等.叶绿素的结构如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叶绿素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B.在一定条件下,叶绿素能发生加成、水解、酯化等反应
C.叶绿素分子中含有两种类型的双键
D.叶绿素中Mg2+与四个N之间结合方式不完全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某探究小组用HNO3与大理石反应过程中质量减小的方法,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所用HNO3浓度为1.00mol/L、2.00mol/L,大理石有细颗粒和粗颗粒两种规格,实验温度为25℃、35℃,每次实验HNO3的用量为25.00mL,大理石用量为10.00g.
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并在实验目的一栏中填空:
实验
编号
温度
(℃)
大理石
规格
HNO3浓度(mol/L)实验目的
25粗颗粒2.00(I)实验①和②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II)实验①和③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III)实验①和④探究固体物质的表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5粗颗粒1.00
35粗颗粒2.00
25细颗粒2.00
(Ⅱ)把2.5mol A和2.5mol B混合放入2L密闭容器里,发生反应:3A(g)+B(g)?xC(g)+2D(g),经5s后反应达平衡.在此5s内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mol/(L•s),同时生成1mol D.试求:
(1)达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20%.
(2)x的值为4.
(3)若温度不变,达平衡时容器内气体的压强是反应前的1.2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乙烷、二甲醚的燃烧热较大,可用作燃料,图是乙烷、二甲醚燃烧过程的能量变化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烷的燃烧热△H=-1560kJ/mol.
(2)等物质的量的液态乙烷比气态乙烷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少(填“多”或“少”).
(3)根据图写出二甲醚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CH3OCH3(g)+3O2(g)→2CO2(g)+3H2O(l)△H=-1455kJ•mol-1
(4)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从环保角度分析,放出相同的热量时选择乙烷(填“乙烷”或“二甲醚”)作为燃料产生的CO2较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2.实验室制备气体时,可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和生成气体的性质来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
编号ABC
发生装置 
(1)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写编号),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都是强氧化剂,均可将浓盐酸氧化为氯气.
(a)用浓盐酸和高锰酸钾制氯气的反应方程式如下: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
(2)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3)反应中Cl元素被氧化,KMnO4是氧化剂,
(4)当有1mol电子转移时,可生成气体11.2L(标准状况下)
(b)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氯气是实验宣更加常用的方法
(5)实验室用该方法制氯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C(写编号),
(6)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7)实验结束清洗仪器时,为了减少烧瓶中残留氯气对环境的污染,可以向烧瓶中加入的溶液是NaOH,有关的化学方程式Cl2+2NaOH=NaCl+NaClO+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9.草酸晶体的化学式可表示为H2C2O4•xH2O(其中C显+3价),为测定x的值,进行下列实验:
①称取wg某草酸晶体配成100.0mL的水溶液,
②取25.0mL所配溶液置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H2SO4,用浓度为cmol/L的KMnO4溶液滴定,所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H2C2O4+MnO4-+H+→CO2↑+Mn2++H2O
(1)配平离子方程式:5H2C2O4+2MnO4-+6H+═10CO2↑+2Mn2++8H2O
(2)滴定时,指示剂应不加(若加则写出指示剂的名称,若不加则写不加),滴定终点的颜色变化为无色变成紫红色,且半分钟不褪色.
(3)当w为6.30克、c为0.500mol•L-1、滴定终点时消耗KMnO4的体积为10.00mL,则x=2.
(4)若滴定时所用KMnO4溶液的浓度因久置而变小,则x的值会偏小(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对于一定量草酸,所用KMnO4的浓度过浓或过稀均不合理,浓度过浓或浓度过稀不合理的原因是浓度过浓所消耗KMnO4体积过小,易造成误差,浓度过稀所消耗KMnO4体积过多,多次量取读数也易造成误差.
(5)在滴定过程中常常将锥形瓶的内壁用清水冲洗,原因是锥形瓶中蒸馏水对测定结果无影响,滴定时常发现反应速率开始缓慢,后来逐渐加快,估计原因可能是Mn2+对该反应起催化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可用玻璃瓶,玻璃塞存放较长时间的试剂是(  )
A.溴水B.稀硫酸C.NaOH溶液D.浓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物质中,不能与CO2反应的是(  )
A.K2O2B.RbHCO3C.Na2OD.Li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