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已知:镁电池的总反应为xMg+Mo3S4$?_{放电}^{充电}$MgxMo3S4,锂硫电池的总反应为2Li+S$?_{放电}^{充电}$Li2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镁电池放电时,Mg2+向负极迁移
B.镁电池放电时,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Mo3S4+2xe-=Mo3S42-
C.理论上两种电池的比能量相同(参与电极反应的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放出电能的大小称为该电池的比能量)
D.图中Li作负极,Mo3S4作阳极

分析 A.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B.原电池中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得电子化合价降低;
C.比能量是参与电极反应的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放出电能的大小;
D.多池相连,含活泼强的电极为原电池,其它电池为电解池.

解答 解:A.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则镁电池放电时,Mg2+向正极迁移,故A错误;
B.原电池中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得电子化合价降低,所以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Mo3S4+2xe-=Mo3S42-,故B正确;
C.比能量是参与电极反应的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放出电能的大小,锂硫电池放电时负极为Li,镁电池放电时负极为镁,两种电池的负极材料不同,所以比能量不同,故C错误;
D.多池相连,含活泼强的电极为原电池,其它电池为电解池,活泼强的是锂,所以右边是原电池,左边是电解池,锂是负极,与之相连的Mo3S4作阴极,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二次电池,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对原电池原理和电解池原理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根据电池总反应判断正负极材料及电极反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Si与SiO2在常温下都可与NaOH溶液反应
B.C与SiO2之间可以反应制备Si,同时得到CO
C.Si与SiO2都可以与氢氟酸反应
D.Si→SiO2→H2SiO3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实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0.按图装置进行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装置的名称:A池为原电池B池为电解池
(2)铜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e-+Cu2+=Cu,石墨棒C1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石墨棒C2附近发生的实验现象为有气泡产生,溶液变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用注射器吸入少量NO2气体和N2O4的混合气体,发生如下反应:2NO2(g)?N2O4(g).
(1)当活塞迅速向外拉时,气体的颜色先变浅,后变深;最终和最初相比,最初更深.
(2)当活塞迅速向里推时,气体的颜色先变深,后变浅;最终和最初相比,最终更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有关电化学的问题(甲、乙、丙三池中溶质足量),当闭合该装置的电键K时,观察到电流计的指针发生了偏转.

(1)甲池为原电池(填“原电池”、“电解池”或“电镀池”),A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3OH-6e-+8OH-=CO32-+6H2O.
(2)丙池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CuSO4+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SO4+2Cu+O2↑.
(3)当乙池中C极质量减轻10.8g时,甲池中B电极理论上消耗O2的体积为560mL(标准状况).
(4)一段时间后,断开电键K,假若使乙池恢复到反应前浓度应加入的物质     是CuO或Cu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SO2、CO、CO2、NOx是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几种气体,对它们的合理控制和治理是优化我们生存环境的有效途径.

(1)利用电化学原理将CO、SO2转化为重要化工原料,装置如图1所示:
①若A为CO,B为H2,C为CH3OH,则通入CO的一极电极反应式CO+4 e-+4H+=CH3OH.
②若A为SO2,B为O2,C为H2SO4,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SO2+2H2O-2e-=SO42-+4H+
③若A为NO2,B为O2,C为HNO3,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O2-e-+H2O=NO3-+2H+
(2)碳酸盐燃料电池,以一定比例Li2CO3和Na2CO3低熔混合物为电解质,操作温度为650℃,在此温度下以镍为催化剂,以煤气(CO、H2的体积比为1:1)直接做燃料,其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
①电池负极反应式为CO+H2-4e-+2CO32-=3CO2+H2O.
②以此电源电解足量的硝酸银溶液,若阴极产物的质量为21.6g,则阳极产生气体标准况下体积为1.12L.电解后溶液体积为2L,溶液的pH约为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某小组同学欲探究0.1mol/L Fe3+溶液与 0.1mol/L S2-溶液的反应.小组同学先进行理论预测,提出如下三种可能:
a. Fe3+与 S2-发生复分解反应
b. Fe3+与 S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 Fe3+与 S2-发生互促水解反应
(1)依据预测a 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3++3S2-=Fe2S3
(2)将预测b补充完整氧化还原,说明预测依据Fe3+中Fe元素处于高价,可以降低,体现氧化性;S2-中S元素处于低价,可以升高,体现还原性,两者有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在进行实验验证前,先进行资料收集,得到如表信息:
物质颜色水中溶解性
Fe2S3黑色难溶于水
FeS黑褐色难溶于水
进行如表实验:
实验步骤操作现象备注
1向2mL 0.1mol/L氯化铁溶液中逐滴滴入3滴0.1mol/L 硫化钠溶液产生黑色沉淀,立即变为黄色沉淀,未见其它明显现象自始至终都未见红褐色沉淀
2继续滴加3滴0.1mol/L 硫化钠溶液同上
3继续滴加0.1mol/L 硫化钠溶液至过量产生黑色沉淀,振荡后静置,未发现明显变化
(3)写出黑色沉淀转变为黄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Fe2S3+4Fe3+=3S↓+6Fe2+.为进一步探究反应实质,该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操作现象
4向2mL 0.1mol/L硫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入3滴0.1mol/L 氯化铁溶液产生黑色沉淀,未见其它明显现象
5继续滴加3滴0.1mol/L 氯化铁溶液同上
6继续滴加0.1mol/L 氯化铁溶液至过量同上
(4)步骤4与步骤1现象不同的原因可能是Fe3+量不足,不能氧化Fe2S3,而且体系中S2-不能还原Fe2S3,所以不能生成S
(5)有同学认为步骤3中产生的黑色沉淀中可能有FeS.请判断他的想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合理,依据实验现象,发现黑色沉淀不再转化为黄色硫沉淀,说明由于反应进行,造成Fe3+浓度降低,不足以氧化Fe2S3,Fe2+可能直接与S2-生成FeS
(6)依据以上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Fe3+与S2-发生复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一定条件下存在反应C(s)+H2O(g)?CO(g)+H2(g)△H>0.向甲、丙两个恒容容器中加入一定量C和H2O(g),向乙恒容容器中加入一定量CO和H2,各容器中温度、反应物的起始量如表,甲、丙反应过程中CO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
容器
容积0.5L0.5LV
温度T1T2T1
起始量2mol C、
1mol H2O(g)
1mol CO、
1mol H2
4mol C、
2mol H2O(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容器的容积V<0.5L
B.甲容器中,反应在前15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H2)=0.15 mol•L-1•min-1
C.当温度为T1℃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2.25
D.乙容器中,若平衡时n(H2O)=0.3 mol,则T1<T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能源,太阳能、氢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属于新能源
B.白铁(镀锌铁板)比马口铁(镀锡铁板)更耐腐蚀
C.为防止电池中的重金属等污染土壤和水体,应采取深度填埋法
D.测试和调控溶液的pH对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及日常生活和医疗保健都有重要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