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物质在水中可能存在电离平衡、盐的水解平衡和沉淀的溶解平衡,它们都可看作化学平衡.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
(1)A为0.1mol/L NaHCO3溶液,请分析NaHCO3溶液显碱性的原因:HCO3-的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溶液中c(OH-)>c(H+),故溶液显碱性.
(2)B为FeCl3溶液,实验室中配制FeCl3溶液时常加入盐酸溶液以抑制其水解,若把A和B溶液混合,将产生红褐色沉淀和无色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HCO3-=Fe(OH)3↓+3CO2↑.
(3)C为0.1mol/L的(NH42SO4溶液,在该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顺序为c(NH4+)>c(SO42-)>c(H+)>c(OH-).
(4)D为含有足量AgCl固体的饱和溶液,AgCl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s)?Ag+(aq)+Cl-(aq),在25℃时,氯化银的Ksp=1.8×10-10.现将足量氯化银分别放入:
①100mL蒸馏水中;              ②100mL 0.2mol/L AgNO3溶液中;
③100mL 0.1mol/L氯化铝溶液中;  ④100mL 0.1mol/L 盐酸中,
充分搅拌后,相同温度下c(Ag+)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②①④③(填写序号);②中氯离子的浓度为9×10-10mol/L.

分析 (1)在NaHCO3溶液中存在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平衡和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平衡;溶液显碱性是因为溶液中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
(2)配制氯化铁溶液需要防止水解而变浑浊;NaHCO3溶液和FeCl3溶液混合发生双水解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二氧化碳气体;
(3)依据溶液中铵根离子水解,溶液呈酸性,水解程度微弱,分析比较;
(4)氯化银饱和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饱和溶液中的溶度积是常数,只随温度变化,依据溶度积分别计算.

解答 解:(1)在NaHCO3溶液中存在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平衡为:HCO3+H2O?H2CO3+OH-,电离平衡为:HCO3-?H++CO32-;而以水解为主,即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溶液,故显碱性,
故答案为:HCO3-的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溶液中c(OH-)>c(H+),故溶液显碱性;
(2)实验室中配制FeCl3溶液时通常需要向其中加盐酸抑制Fe3+水解,NaHCO3溶液和FeCl3溶液混合发生双水解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HCO3-=Fe(OH)3↓+3CO2↑,
故答案为:盐酸;Fe3++3HCO3-=Fe(OH)3↓+3CO2↑.
(3)铵根离子水解,溶液呈酸性,c(H+)>c(OH-),.1mol•L-1的(NH42SO4溶液中,铵根离子水解微弱,所以得到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为:c(NH4+)>c(SO42-)>c(H+)>c(OH-),
故答案为:c(NH4+)>c(SO42-)>c(H+)>c(OH-);
(4)100mL 0.2mol•L-1AgNO3溶液中Ag+浓度为0.2mol/l抑制沉淀溶解平衡,③100mL 0.1mol•L-1氯化铝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为0.3mol/L,银离子浓度=6×10-10mol/L;④100mL 0.1mol•L-1盐酸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为0.1mol/L,银离子为1.8×10-9mol/L,综上所述大小顺序为:②①④③;在②中加入氯化银后,溶液中的银离子浓度为0.2mol/L,即c(Ag+)=0.2mol/L,根据氯化银的Ksp=1.8×10-10=c(Ag+)•c(Cl-)=0.2mol/L×c(Cl-),解得c(Cl-)=9×10-10
故答案为:②①④③; 9×10-10

点评 本题考查了盐类水解的应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溶液中平衡的分析,溶液配制等知识,注意知识的归纳和整理是关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A、B、C、D、E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A、C处于同一主族,C、D、E处于同一周期,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A、B、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D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A、B组成的常见气体甲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E的单质与甲反应能生成B的单质,同时生成两种水溶液均呈酸性的化合物乙和丙(该反应中氧化产物只有一种),25℃时0.1mol/L的乙溶液pH>l;D的单质既能与C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溶液反应生成盐丁,也能与丙的水溶液反应生成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化学式为NH3;B单质的电子式为
(2)D元素的名称是铝.
(3)写出丁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时的离子方程式AlO2-+CO2(过)+2H2O=Al(OH)3+HCO3-
(4)工业上利用A、B的单质合成甲(BA3):B2(g)+3A2 (g)?2BA3 (g)△H<0,在一定温度下,在2L密闭容器中,2mol单质B2和1.6mol单质A2充分反应后达到平衡,测得BA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mol/L,计算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25.
(5)E的单质与甲反应生成的乙和丙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4.反应中被氧化的物质与被还原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已知:常温下,Ksp(BaCO3)=2.5×10-9; Ksp(BaSO4)=1×10-10.现将0.5mol BaSO4放入1L 1.0mol•L-1 Na2CO3溶液中,反应一段时间达到平衡(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2CO3溶液中:2c(H2CO3)+c(HCO3-)+c(H+)=c(OH-
B.该沉淀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约为25
C.约有0.04 mol BaSO4溶解
D.反应后溶液中:c(Na+)>c (CO32-)>c(SO42-)>c(Ba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可以证明次氯酸是弱酸的事实是(  )
A.可以和碱反应B.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C.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D.次氯酸钙可和碳酸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在标准状况下,将7.84LH2S和11.2LO2混合放入一密闭容器中,点燃,使之反应.恢复到原状态,经测定反应物均无剩余,则反应后的氧化产物的总质量为21.6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有关元素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同周期金属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
B.同主族元素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其氢化物越稳定
C.第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最高正价从+1递增到+7
D.IA族与ⅦA族元素间能形成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物质的溶解过程,实质上就是其电离过程
B.二氧化硫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二氧化硫是电解质
C.1L0.1 mol•L-1的H2SO4溶液中含有0.2 molH+
D.1L0.1 mol•L-1的H2SO3溶液中含有0.2 mol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已知W、X、Y、Z为短周期元素,W、Z同主族,X、Y、Z同周期,W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Z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为金属元素,X的阳离子的氧化性小于Y的阳离子的氧化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Z、Y、X、W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B.W与X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C.W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一定高于Z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
D.若X?Y?W组成的简单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则W离子半径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某种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是将含有钴酸锂(LiCoO2)的正极粉均匀涂覆在铝箔上制成的,可以再生利用.某研究小组尝试回收废旧正极材料中的钴.
(1)25℃时,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有一定量的钴以Co2+的形式从正极粉中浸出,且两极均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正极粉与铝箔剥离.
①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CoO2+4H++e-═Li++Co2++2H2O、2H++2e-═H2↑;.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4OH--4e-═O2↑+2H2O.
②该研究小组发现硫酸浓度对钴的浸出率有较大影响,一定条件下,测得其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当c(H2SO4)>0.4mol•L-1时,钴的浸出率下降,其原因可能为H+与LiCoO2在阴极的还原反应相互竞争,当c(H+)增大时,参与放电的H+增多(或有利于H+放电),所以钴的浸出率下降.
(2)电解完成后得到含Co2+的浸出液,且有少量正极粉沉积在电解槽底部.用以下步骤继续回收钴(如图).

写出“酸浸”过程中正极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LiCoO2+H2O2+3H2SO4═Li2SO4+2CoSO4+O2↑+4H2O.该步骤一般在80℃以下进行,温度不能太高的原因是温度太高,双氧水会受热分解.
(3)已知所用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为xg,其中LiCoO2(M=98g•mol-1)的质量分数为a%,则回收后得到CoC2O4•2H2O(M=183g•mol-1)的质量不高于$\frac{1.83ax}{98}$g.
(4)LiFePO4电池是另一种锂离子电池,某电极的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该电池电解质为传导Li+的固体材料.放电时该电极是电池的正(填“正”或“负”)极,放电时的电极反应式为FePO4+Li++e-=LiFeP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