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烟气的脱硫(除SO2)技术和脱硝(除NOx)技术都是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
(1)烟气脱硫、脱硝的环境意义是防止酸雨的发生.
(2)选择性催化还原法的脱硝原理为:6NOx+4x NH3 $\frac{\underline{\;催化剂\;}}{\;}$(3+2x)N2+6xH2O
①上述反应中每转移3mol电子,生成标准状况下N2的体积为$\frac{16.8+11.2x}{x}$L.
②已知:2H2(g)+O2(g)═2H2O (g)△H=-483.6kJ•mol-1
N2(g)+3H2(g)═2NH3(g)△H=-92.4kJ•mol-1
N2(g)+O2(g)═2NO(g)△H=-180.5kJ•mol-1
则反应6NO(g)+4NH3(g)═5N2(g)+6H2O(g)的△H=-724.5kJ•mol-1
(3)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以乙烯作为还原剂的脱硝(NO)原理,其脱硝机理示意图如图1,脱硝率与温度、负载率(分子筛中催化剂的质量分数)的关系如图2所示.

①写出该脱硝原理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6NO+3O2+2C2H4$\frac{\underline{\;催化剂\;}}{\;}$3N2+4CO2+4H2O.
②为达到最佳脱硝效果,应采取的条件是350℃、负载率3%.

分析 (1)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成因,烟气脱硫、脱硝可以防止酸雨的发生;
(2)①反应中氨气中的N元素由-3价升高为0价,据此计算转移3mol电子参加反应的氨气的物质的量,再根据方程式计算生成的氮气,根据V=nVm计算氮气的体积;
②a、2H2(g)+O2(g)═2H2O (g)△H=-483.6kJ•mol-1
b、N2(g)+3H2(g)═2NH3(g)△H=-92.4kJ•mol-1
c、N2(g)+O2(g)═2NO(g)△H=-180.5kJ•mol-1
依据盖斯定律计算,a×3-b×2-c×3得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3)①图1可知,在催化剂的作用下,C2H4与NO、O2反应最终生成N2、CO2、H2O,据此写出反应的总方程式;
②为达到最佳脱硝效果,应满足脱硝率高,负载率低,适宜的温度.

解答 解:(1)烟气脱硫、脱硝可以降低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含量,防止酸雨的发生,
故答案为:防止酸雨的发生;
(2)①反应中氨气中的N元素由-3价升高为0价,化合价升高3价,泽尔转移3mol电子参加反应的氨气的物质的量为:$\frac{3mol}{3}$=1mol,根据方程式可知生成的氮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frac{3+2x}{4x}$=$\frac{3+2x}{4x}$mol,
氮气的体积为:$\frac{3+2x}{4x}$mol×22.4L/mol=$\frac{16.8+11.2x}{x}$L,
故答案为:$\frac{16.8+11.2x}{x}$;
②a、2H2(g)+O2(g)═2H2O (g)△H=-483.6kJ•mol-1
b、N2(g)+3H2(g)═2NH3(g)△H=-92.4kJ•mol-1
c、N2(g)+O2(g)═2NO(g)△H=-180.5kJ•mol-1
依据盖斯定律计算,a×3-b×2-c×3得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6NO(g)+4NH3(g)═5N2(g)+6H2O(g)的△H=-724.5kJ•mol-1
故答案为:-724.5kJ•mol-1
(3)①根据图1可知,在催化剂的作用下,C2H4与NO、O2反应最终生成N2、CO2、H2O,反应总方程式为:6NO+3O2+2C2H4$\frac{\underline{\;催化剂\;}}{\;}$3N2+4CO2+4H2O,
故答案为:6NO+3O2+2C2H4$\frac{\underline{\;催化剂\;}}{\;}$3N2+4CO2+4H2O;
②由图可知,b曲线的最高点处,脱硝率高,负载率低,温度温度适宜,适宜适合条件为350℃、负载率3%,
故答案为:350℃、负载率3%.

点评 本题以烟气的脱硫和脱硝为载体,考查环境保护、氧化还原反应计算、方程式书写等知识,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把握数据处理和图象分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实验室中备有稀硫酸、盐酸、醋酸、醋酸钠、纯碱、碳酸氢钠、烧碱、硅酸钠、二氧化硅、蒸馏水等试剂,仪器齐全,自选.已知碳酸酸性比硅酸强
请设计一实验,通过反应的现象,验证碳酸、醋酸、硅酸的酸性强弱.要求:
(1)画出简易的装置图;
(2)写出选用试剂,并叙述反应现象及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某课外活动小组对甲酸进行了如下的实验,以验证其含有醛基,并考察其化学性质,首先做了银镜反应.
(1)在甲酸进行银镜反应前,必须在其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Na2CO3)溶液,因为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发生.
(2)写出甲酸进行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COOH+2Ag(NH32OH $\stackrel{△}{→}$(NH42CO3+2Ag↓+2NH3↑+H2O;.
(3)某同学很成功的做了银镜反应,他肯定没有进行的操作BCDEF(写字母).
A.用洁净试管
B.在浓度为2%的NH3•H2O中滴入稍过量的浓度为2%的硝酸银
C.用前几天配制好的银氨溶液
D.在银氨溶液里加入稍过量的甲酸
E.用小火对试管直接加热
F.反应过程中,振荡试管使之充分反应
然后,同学们对甲酸与甲醇进行了酯化反应的研究:
(4)乙装置中长导管A的作用是冷凝回流甲醇,平衡内外大气压强.
(5)写出甲酸和甲醇进行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COOH+CH3OH$?_{加热}^{浓H_{2}SO_{4}}$HCOOCH3+H2O.
(6)选择甲装置还是乙装置好?乙,原因是冷凝效果好,减少了甲醇等有毒物质对大气的污染.
(7)实验过程中选用的药品及试剂有:浓H2SO4、甲醇、甲酸还有、两种必备用品.
(8)一同学用装有饱和氢氧化钠的三颈瓶接收甲酸甲酯,几乎没有收集到产物,请给予合理的解释强碱性条件下,甲酸甲酯水解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饮用水中的NO3-对人类健康会产生危害,为了降低饮用水中NO3-的浓度,可以在碱性条件下用铝粉将NO3-还原为N2,其化学方程式为:Al+NaNO3+NaOH→NaAlO2+N2↑+H2O.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配平方程式并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情况
②上述反应中的氧化产物为NaAlO2
③上述反应中若生成标况下22.4LN2,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0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分析下面表格中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判断下列分子中受热时最不稳定的是(  )
化学键H-HH-FH-BrH-I
键能(kJ/mol)436565368297
A.氢气B.氟化氢C.溴化氢D.碘化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辉铜矿含铜成分高,是最重要的炼铜矿石,其主要成分为Cu2S.还含有Fe2O3、SiO2 及一些不溶性杂质.以辉铜矿为原料生产碱式碳酸铜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Cu(NH34]SO4在常温下稳定,在热水中会分解生成NH3
②部分金属阳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如下表所示(开始沉淀的pH按金属离子浓度为1.0mol•L-1 计算):
开始沉淀的pH沉淀完全的pH
Fe3+1.13.2
Mn2+8.39.8
Cu2+4.46.4
回答下列问题:
(1)能加快浸取速率的措施有粉碎矿石、升高温度(或适当增加酸的浓度或搅拌).(任写2条)
(2)浸取后得到的浸出液中含有CuSO4、MnSO4.写出浸取时产生CuSO4、Mn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MnO2+Cu2S+4H2SO4=S↓+2CuSO4+2MnSO4+4H2O,滤渣I的成分为 MnO2、SiO2和S.
(3)“除铁”的方法是通过调节溶液pH,使 Fe3+水解转化为Fe(OH)3,加入的试剂A可以是氨水(填化学式),调节溶液pH的范围为3.2≤PH<4.4.
(4)“沉锰”(除Mn2+)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2++HCO3-+NH3=MnCO3↓+NH4+,“赶氨”时,最适宜的操作方法为加热.
(5)测定碱式碳酸铜纯度町用滴定法:称取6.2500g样品于100ml_小烧杯中,加入20ml.蒸馏水搅拌,再加入8ml.6mol•L-1 硫酸使其完全溶解,冷却后定量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摇匀,移取25.00mL配好的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40.OO mL0.2000mol•L-1 EDTA溶液,然后加入指示剂,再用0.2000mol•L-1的Zn2+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溶液18.00mL.已知EDTA与Cu2+、Zn2+均按物质的量比1:1反应,则样品中的Cu2(OH)2CO3质量分数为.78.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约是22.4L
B.标准状况下,1mol H2O 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
C.常温常压下,1mol O2 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
D.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LN2 和N2O 的混合气体,其中约含有2mol N 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物质按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的顺序排列的一组为(  )
A.纯盐酸、空气、硫酸、干冰B.蒸馏水、氨水、碳酸氢钠、二氧化硫
C.胆矾、盐酸、铁、碳酸钙D.生石灰、浓硫酸、氯化铜、碳酸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A、B、C、D、E、F为六种短周期元素,已知: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两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差等于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其次外层电子数多2;C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F和C是周期不同、族相邻的关系,且F和E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0,它们两两形成的化合物为甲、乙、丙、丁、戊、,这五种化合物中原子个数比如下表:(用元素符号作答)
化合物中各元
素原子个数比
A:C=1:1A:B=1:1D:C=1:1E:F=1:3B:F=1:4
(1)写出F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三周期VIIA族;
(2)向甲的水溶液中加入MnO2,氧化产物是O2(填化学式);已知有机物乙的分子为直线结构,乙的分子式为C2H2
(3)若E单质可以与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溶液发生反应,请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2Al+2NaOH+2H2O=2NaAlO2+3H2↑.
(4)以E单质为阳极,在H2SO4溶液中电解,可以在E表面形成致密氧化膜保护E材料不被腐蚀,写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2Al+3H2O-6e-=Al2O3+6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