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一定温度下,某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g)、N(g)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依图所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M.
(2)在0-t2时间内N的平均反应速率为$\frac{2}{{t}_{2}}$mol/(L.min);
(3)若反应容器的容积不变,下列叙述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的是AC
A.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C.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D.v(N)=2v(M)
(4)下列措施能增大反应速率的是AD(选填字母)
A.升高温度   B.恒温恒容加入氦气
C.减小M的浓度    D.将反应容器体积缩小.

分析 (1)M物质的量增大、N的物质的量减小,故N为反应物、M为生成物,最终N的物质的量不变且不为0,则该反应属于可逆反应,根据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确定化学计量数,进而书写反应方程式;
(2)0-t2 时间段内△n(N)=8mol-4mol=4mol,再根据v=$\frac{△c}{△t}$计算v(N);
(3)利用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等”、“定”来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4)升高温度、增大压强、增大物质的浓度、使用催化剂等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解答 解:(1)M物质的量增大、N的物质的量减小,故N为反应物、M为生成物,最终N的物质的量不变且不为0,则该反应属于可逆反应,△n(N)=8mol-2mol=6mol,△n(M)=5mol-2mol=3mol,则N、M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故反应方程式为:2N?M,
故答案为:2N?M;
(2)0-t2 时间段内△n(N)=8mol-4mol=4mol,则v(N)=$\frac{\frac{4mol}{2L}}{{t}_{2}min}$=$\frac{2}{{t}_{2}}$mol/(L.min),故答案为:$\frac{2}{{t}_{2}}$mol/(L.min);
(3)A.反应方程式为:2N?M,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相等,恒温恒容下,随反应想容器内压强发生变化,压强不变说明反应到达平衡,故A正确;
B.混合气体的质量、体积一直不变,则密度始终不变,不能作为判断平衡的依据,故B错误;
C.因混合气体的质量一直不变,该反应是物质的量在减少的化学反应,则混合气体的摩尔质量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相对分子质量与摩尔质量数值上相等,故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
D.反应方程式为:2N?M,化学反应速率之比始终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N)=2v(M)不能作为判断平衡的依据,故D错误;
故选AC;
(4)A.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故A正确;
B.降低压强,反应速率减慢,故B错误;
C.减小M的浓度,反应速率减慢,故C错误;
D.将反应容器体积缩小,压强增大,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平衡状态特征、反应速率计算及影响因素,比较基础,注意判断平衡的物理量应随反应进行发生变化,该物理量由变化到不再变化说明到达平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已知:常温下浓度为0.1mol•L-1的下列溶液的pH如表:
溶质NaFNaClONa2CO3
pH7.59.711.6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上表,向足量NaClO溶液中通入CO2:CO2+H2O+2ClOˉ═2HClO+CO32-
B.向上述 NaClO溶液中通HF气体至恰好完全反应时:c(Na+)>c(F-)>c(HClO)
C.在相同温度下,同浓度的三种酸溶液的导电能力顺序:H2CO3<HClO<HF
D.若将CO2通入0.1mol•L-1Na2CO3溶液中至溶液中性,则溶液中2c(CO32-)+c (HCO3-)=0.1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关于乙烯和聚乙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乙烯为纯净物;聚乙烯为混合物
B.等质量的乙烯和聚乙烯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分别相等
C.乙烯的化学性质比聚乙烯活泼
D.乙烯和聚乙烯都能使溴水褪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常温下,a mL 0.1mol/L的CH3COOH与b mL的0.1mol/L NaOH混合,充分反应.
(1)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H3COOH+OH-=CH3COO-+H2O.
(2)两溶液pH之和>14(填“<”、“=”或“>”).
(3)若a=b,则反应后溶液中粒子(除水分子外)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c(Na+)>c(CH3COO-)>c(OH-)>c(CH3COOH)>c(H+).
(4)若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a>b,反应后溶液中c(CH3COO-)=c(Na+)(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9.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利用甲醇可以制氢气.
Ⅰ.甲醇与水蒸气反应可以直接制得氢气.
已知  CH3OH(g)+H2O(g)?CO2(g)+3H2(g)△H>0
一定条件下,向体积为2L的恒容器密闭容器中充入1.2molCH3OH(g)和2.8molH2O(g),实验测得,反应共吸收的能量和甲醇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象如图1.

(1)从反应开始至平衡,H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3mol/(L•s).
(2)该条件下,CH3OH(g)+H2O(g)?CO2(g)+3H2(g)的△H=+49.4kJ/mol,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0.09(mol/L)2
(3)B点时水的体积分数>C点(填“>”、“=”或“<”).
(4)在D点时,将容器的体积压缩为原来的一半,同时再充入7.2mol的H2O(g),CH3OH(g)+H2O(g)?CO2(g)+3H2(g)平衡不移动(填“往左”、“往右”或“不”).
Ⅱ.将甲醇燃料电池高温电解等物质的量的H2O-CO2混合气体可以间接制备H2.其基本原理如图2所示.
(5)甲醇燃料电池以酸性溶液为电解质,写出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CH3OH+H2O-6e-=CO2+6H+
(6)电解池中发生的总反应方程式为H2O+CO2$\frac{\underline{\;电解\;}}{\;}$H2+CO+O2
(7)当质子交换膜中通过的H+数目为4.816×1023时,理论上电解池中产生的H2为4.48L(标准状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通过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现象,否定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的科学家是(  )
A.汤姆孙B.伦琴C.道尔顿D.卢瑟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6.有CaO和NaOH的混合物13.6g溶于水配成1000毫升溶液,取出200毫升,加入含0.08mol HNO3 的稀硝酸,反应后刚好呈中性,求原混合物中CaO的质量百分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电子排布式不属基态的是(  )
A.1s22s12p5B.1s22s22p6C.1s22s22p63 s2D.1s22s22p63s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硼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许多用途.工业上以铁硼矿为原料制备硼酸,铁硼矿含有Mg、Fe、Ca、Al、B、O等多种元素,它的主要成分为Mg2B2O5•H2O和Fe3O4
(1)基态铁原子的外围电子层排布为3d64s2,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Ⅷ族,在水溶液中常以Fe2+、Fe3+的形式存在,其中Fe3+更稳定.
(2)以硼酸为原料可制得NaBH4,B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
(3)第ⅤA族元素的原子R与A原子结合形成RA3气态分子,其立体结构呈三角锥形.RCl5在气态和液态时,分子结构如图1所示,下列关于RCl5分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A.分子中5个R-Cl键键能不都相同
B.键角(Cl-R-Cl)有90°、120、180°几种
C.RCl5受热后会分解生成分子立体结构呈三角锥形的RCl3
D.每个原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4)因为氯化铝易升华,其双聚物Al2Cl6结构如图2所示.1mol该分子中含2NA个配位键,该分子否(填“是”或“否”)平面型分子.
(5)纯叠氮酸(HN3)在常温下是一种液体,沸点较高,为308.8K,主要原因是HN3分子间存在氢键.
(6)二硫化碳属于非极性 (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