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Cu+S$\frac{\underline{\;\;△\;\;}}{\;}$CuSB.3Cu+8HO3(浓)=3Cu(NO32+2NO↑+4H2O
C.D.

分析 A.铜与硫反应生成硫化亚铜;
B.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C.苯与硝酸在浓硫酸做催化剂条件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硝基苯和水;
D.加聚反应氯原子不能出现在主链.

解答 解:A.铜与硫反应生成硫化亚铜,化学方程式:2Cu+S$\frac{\underline{\;\;△\;\;}}{\;}$Cu2S,故A错误;
B.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化学方程式:3Cu+4HNO3(浓)=Cu(NO32+2NO2↑+2H2O,故B错误;
C.苯与硝酸在浓硫酸做催化剂条件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硝基苯和水,化学方程式:,故C正确;
D.氯乙烯发生加聚反应方程式:nCH2=CHCl$\stackrel{催化剂}{→}$ ,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熟悉有机物结构是解题关键,注意浓硝酸还原产物为二氧化氮,注意加聚反应原理,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现有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D同主族,A的原子半径是所有原子中最小的;C与E同主族,D、E、F同周期,A、B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C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A能分别与B,C形成电子总数为10的分子,且A与C形成的化合物常温下为液态,A能分别与E、F形成电子总数为18的气体分子.请回答下列问题(题中的字母只代表元素代号,与实际元素符号无关);
(1)A~F六种元素原子,原子半径最大的是Na(填元素符号),E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三周期ⅥA族.
(2)D与A可形成化合物DA,该化合物的电子式为Na+[:H]-
(3)A、C、E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常见化合物,其浓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可与碳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SO4(浓)$\frac{\underline{\;\;△\;\;}}{\;}$CO2↑+2SO2↑+2H2O.
(4)比较E、F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Cl>H2S(用分子式表示).
(5)元素C、D可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写出其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
(6)写出实验室制取F2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MnO2+4H++2Cl-$\frac{\underline{\;\;△\;\;}}{\;}$Mn2++Cl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已知元素A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零.取5.6g元素A的单质与足量的烧碱溶液完全反应后,生成A的最高价化合物的同时收集到标况下氢气8.96L.元素A的原子核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
(1)试确定元素A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三周期第ⅣA族
(2)写出两种与A的气态氢化物分子具有相同电子数的双原子分子的化学式HCl、F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Y
XZ
回答下列问题:
(1)Z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ⅤⅡA族.
(2)表中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的是(写元素符号)Si.
(3)下列事实能说明Y元素的非金属性比S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的是ac.
a.Y单质与H2S溶液反应,溶液变浑浊
b.在氧化还原中,1molY单质比1molS得电子多
c.Y和S两元素的简单氢化物受热分解,前者的分解温度高
(4)碳与镁形成的1mol化合物Q与水反应,生成2molMg(OH)2和1mol烃,该烃分子中碳氢质量比为9:1,烃的电子式为.Q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C3+4H2O=2Mg(OH)2+C3H4↑.
(5)X与Z两元素的单质反应生成1molX的最高价化合物,恢复至室温,放热687kJ,已知该化合物的熔、沸点分别为-69℃和58℃,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
式Si(s)+2Cl2(g)=SiCl4(l)△H=-687kJ/mol.
(6)铜与一定浓度的硝酸和硫酸的混合酸反应,生成的盐只有硫酸铜,同时生成的两种气体均由表中两种元素组成,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都小于50.为防止污染,将产生的气体完全转化为最高价含氧酸盐,消耗1L 2.2mol/LNaOH溶液和1molO2,则两种气体的分子式及物质的量分别为NO 0.9mol,NO2 1.3mol,生成硫酸铜物质的量为2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6.A、B、C、D、E都是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B、C、D同周期,E和其他元素既不在同周期也不在同主族,D的氢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均为强酸,且B、C、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两两混合均能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单质的结构式O=O,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电子式
(2)A和D的氢化物中,沸点较高的是H2O.(写出化学式).
(3)写出E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D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VIIA族.
(4)A、D、E可以形成多种盐,其中一种盐中A、D、E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2:1,该盐的名称为次氯酸钙.它的水溶液与D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反应可生成D的单质,该离子方程式为ClO-+2H++Cl-═Cl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前四周期A、B、C、D、E、F、G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元素的质子数和质量数相等,B元素具有三个能级且所排电子数相同,D元素2p能级上电子数是2s能级的两倍;D和E相邻且同主族.F是第四周期未成对电子最多的原子,G是目前使用量最多的金属.
请回答下列问题:(用推出的元素符号或者化学式作答)
(1)F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1,B、C、D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的顺序为N>O>C.
(2)BD32-中B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杂化,该离子的空间构型为平面正三角形
(3)写出一种由A、C、D组成且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物质的化学式NH4NO3或者NH4NO2,化合物ABC中σ键和π键数目之比为1:1,C的气态氢化物在一定的压强下,测得的密度比该压强下理论密度略大,请解释原因NH3通过氢键形成“缔合”分子,导致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强,分子间距离减小,导致密度反常增大.
(4)E和G形成的某种晶胞如下图所示:其中白球表示E,黑球表示G.则该物质的化学式为FeS,假设该晶胞的密度为ρ g/cm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该晶胞中距离最近的G原子之间的距离为$\frac{\sqrt{2}}{2}$×$\root{3}{\frac{352}{{ρ×N}_{A}}}$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电解法冶炼铝的原料是Al2O3,可由自然界中铝土矿获得,其生产过程可表示为:铝土矿(主要成分Al2O3,杂质SiO2、Fe2O3)→Al(OH)3→Al2O3→Al.
从铝土矿到Al(OH)3的转化有两种方案:
方案1:

方案2: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方案2中,向铝土矿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SiO2+2OH-=SiO32-+H2O、Al2O3+2OH-+3H2O=2[Al(OH)4]-
(2)上述流程中,试剂A的化学式为CO2;试剂B的化学式为NH3•H2O或NH3;过滤③中,所得固体为Al(OH)3,所得滤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NaHCO3(填化学式)
(3)在生活中,常利用Al与Fe2O3间的铝热反应来进行焊接钢轨.
①已知0.1molAl与足量的Fe2O3粉末完全反应(产物都为固态),放出41.42kJ的能量,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Al(s)+Fe2O3(s)=Al2O3(s)+2Fe(s)△H=-828.4kJ•mol-1
②除了Fe2O3,铝粉还可以与很多金属氧化物组成铝热剂.下列氧化物中不能与铝粉组成铝热剂的是a
a.MgO           b.V2O5        c.Fe3O4        d.Mn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4.X的原子半径比Y大,Y与Z同主族,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元素形成的单核阴离子还原性强于X元素形成的单核阴离子还原性
B.Z元素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沸点比Y的氢化物沸点高
C.W元素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一定强于Z元素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D.X的气态氢化物可与其最高价含氧酸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一定条件下,H2O2在水溶液中发生分解反应:2H2O2 $\stackrel{一定条件}{→}$2H2O+O2↑反应过程中,测得不同时间H2O2的物质的量浓度如表:
t/min010203040
c(H2O2) mol•L-10.800.400.200.100.05
(1)H2O2的分解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填“是”或“不是”),H2O2的电子式为
(2)该分解反应0─2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为0.03mol•L-1•min-1
(3)若反应所用的H2O2溶液为100mL,反应进行到40分钟时,则产生O2的质量为D
A.0.04g       B.0.08g      C.0.6g      D.1.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