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由CO2制备甲醇的过程可能涉及的反应如下:
反应Ⅰ:CO2(g)+3H2(g)?CH3OH(g)+H2O(g)△H1=-49.58kJ•mol-1
反应Ⅱ:CO2(g)+H2(g)?CO(g)+H2O(g)△H2
反应Ⅲ:CO(g)+2H2(g)?CH3OH(g)△H3=-90.77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Ⅱ的△H2=+41.19 kJ•mol-1,若反应Ⅰ、Ⅱ、Ⅲ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K3,则K2=$\frac{{K}_{1}}{{K}_{3}}$(用K1、K3表示).
(2)反应Ⅲ自发进行条件是较低温度(填“较低温度”、“较高温度”或“任何温度”).
(3)在一定条件下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3mol H2和1.5mol CO2,仅发生反应Ⅰ,实验测得不同反应温度与体系中CO2的平衡转化率的关系,如表所示.
温度(℃)500T
CO2的平衡转化率60%40%
①T高于500℃(填“高于”或“低于”).
②温度为500℃时,该反应10min时达到平衡:
a.用H2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0.135mol•L-1•min-1
b.该温度下,反应I的平衡常数K=200L2/mol2
(4)某研究小组将一定量的H2和CO2充入恒容密闭容器中并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发生反应I、Ⅱ、Ⅲ),测得不同温度下体系达到平衡时CO2的转化率(a)及CH3OH的产率(b),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达到平衡后,为同时提高反应速率和甲醇的生成量,以下措施一定可行的是BD(选填编号).
A.升高温度      B.缩小容器体积     C.分离出甲醇     D.增加CO2的浓度
②据图可知当温度高于260℃后,CO的浓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填“增大”、“减小”、“不变”或“无法判断”).

分析 (1)根据盖斯定律:Ⅱ=Ⅰ-Ⅲ得反应②的△H2;所以平衡常数则K2=$\frac{{K}_{1}}{{K}_{3}}$;
(2)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焓变和熵变的综合判据,当△G=△H-T•△S<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据此解答;
(3)①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二氧化碳的转化率减小;
②a.根据v=$\frac{△c}{△t}$计算;
b.平衡常数等于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比上反应物浓度幂之积;
(4)①该反应达到平衡后,为同时提高反应速率和甲醇的生成量,只要加快反应速率且使得平衡正向移动的因素都可以;
②根据反应I、反应III均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不利于CO2、CO转化为甲醇,反应II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使更多的CO2转化为CO来回答.

解答 解:(1)反应Ⅰ:CO2(g)+3H2(g)?CH3OH(g)+H2O(g)△H1=-49.58kJ•mol-1,反应Ⅱ:CO2(g)+H2(g)?CO(g)+H2O(g)△H2,反应Ⅲ:CO(g)+2H2(g)?CH3OH(g)△H3=-90.77kJ•mol-1,根据盖斯定律:Ⅱ=Ⅰ-Ⅲ得反应②的△H2=+41.19 kJ•mol-1,所以平衡常数则K2=$\frac{{K}_{1}}{{K}_{3}}$;
故答案为:+41.19 kJ•mol-1;$\frac{{K}_{1}}{{K}_{3}}$;
(2)△G=△H-T•△S<0时,反应能够自发进行,该反应的△S<0、△H<0,当温度较低时,反应Ⅲ能够自发进行,
故答案为:较低温度;
(3)①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二氧化碳的转化率减小,则温度越低转化率越大,即T 高于500℃,故答案为:高于;
②CO2(g)+3H2(g)?CH3OH(g)+H2O(g)
初起量:1.5mol    3mol            0                  0
变化量:0.9mol    2.7mol      0.9mol           0.9mol
平衡量:0.6mol   0.3mol        0.9mol           0.9mol
a.v=$\frac{\frac{2.7}{2}}{10}$=0.135 mol•L-1•min-1,故答案为:0.135 mol•L-1•min-1
b.K=$\frac{\frac{0.9}{2}×\frac{0.9}{2}}{\frac{0.6}{2}×(\frac{0.3}{2})^{3}}$=200 L2/mol2,故答案为:200 L2/mol2
(4)①该反应达到平衡后,为同时提高反应速率和甲醇的生成量,只要加快反应速率且使得平衡正向移动即可.
A.升高温度,加快反应速率且使得平衡逆向移动,不符合,故错误;
B.缩小容器体积,即增大压强,加快反应速率且使得平衡正向移动,故正确;
C.分离出甲醇,不能加快反应速率,故错误;
D.增加CO2的浓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且使得平衡正向移动,故正确.
故选BD;
②反应I、反应III均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不利于CO2、CO转化为甲醇,反应II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使更多的CO2转化为CO,所以当温度高于260℃后,CO的浓度一定增大,
故答案为:增大.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学生盖斯定律的应用、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等知识,属于综合知识的考查,难度较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切开的金属Na暴露在空气中,光亮的表面逐渐变暗,发生的反应为2Na+O2═Na2O2
B.单质钠具有很强的还原性,钠离子具有很弱的氧化性
C.Na着火时不能用水灭火,可用细沙覆盖灭火
D.将少量Na投入到CuSO4溶液中,既有沉淀生成又有气体放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四氯化锡常温下是无色液体,在空气中极易水解,熔点-36℃,沸点114℃;金属锡的熔点为231℃,拟利用图中的仪器,设计组装一套实验装置,用熔融的金属锡跟干燥的氯气直接作用制取无水四氯化锡(此反应过程放出大量的热),请回答下列各个问题.

(1)装置I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NaCl+2H2SO4(浓)+MnO2$\frac{\underline{\;\;△\;\;}}{\;}$2Na2SO4+MnCl2+Cl2↑+2H2O.
(2)装置I中仪器a的名称为蒸馏烧瓶.
(3)用玻管(未画出)连接上述装置,正确的顺序是(填各接口的代码字母)B接J、I接K、A接C、D接G、H接E(或F).
(4)如果拆去Ⅵ装置,可能的后果是生成的四氯化锡要水解变质.
(5)可用一个盛装碱石灰(填试剂名称)的干燥管代替IV装置,其作用一是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装置,二是吸收尾气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6)除去四氯化锡中的少量锡的方法是过滤与加热时与干燥氯气反应(写出一种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A向盛有1mL浓硫酸的试管中加入5mL 0.1mol•L-1 的 K2Cr2O7溶液
溶液橙色变深
増大生成物浓度,平衡Cr2O72-(橙色)+H2O?2CrO42- (黄色)+2H+逆向移 动
B向Mg(OH)2悬浊液中加入少量 氯化铵晶体沉淀溶解,溶液变澄清说明反应Mg(OH)2+2NH4+?Mg2++2NH3•H2O具有可逆性
C白铁皮(镀锌铁)出现刮痕后浸泡
在饱和食盐水中,一段时间后滴入几滴K3[Fe(CN)6]溶液
无明显现象该过程未发生原电池反应
D向煤炉中灼热的煤炭上洒少量水产生淡蓝色火 焰,煤炭燃烧更旺加少量水后,可使煤炭燃烧放出更多的热量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氨是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物质,氨的合成是目前普遍使用的人工固氮方法.
(1)根据图1提供的信息,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N2(g)+3H2(g)?2NH3(g)△H=-92 kJ•mol-1.在图1中曲线b(填“a”或“b”)表示加入铁触媒的能量变化曲线.
(2)在恒容器中,下列描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已达平衡的是BDE.
A.3v(H2=2v(NH3
B.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N2的同时生成2nmolNH3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D.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E.断开一个氮氮键同时形成3个氢氢键
F.C(N2):C(H2):C(NH3)=1:3:2
(3)一定温度下,向2L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2和3molH2,保持体积不变,0.5min后达到平衡,测得容器中NH3的体积分数$\frac{1}{9}$,则平均反应速率v(N2)=0.2mol/(L•min),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frac{25}{432}$(用分数表示).如在该温度下向2L密闭容器中通入xmolN2、ymolH2、zmolNH3,使平衡向逆向移动,平衡后NH3的体积分数为573~637K时的反应时间、反应物配比等因素对其产率的影响.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
编号温度/K反应时间/h反应物质的量配比实验目的
57341:3实验②和④探究温度对产率的影响
57341:4
57334:1实验②和③探究反应时间对
产率的影响
67341:4
(4)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和电极材料,以N2、H2为原料,以HCl-NH4Cl为电解质溶液可构成新型燃料电池,同时达到固氮作用.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N2+6e-+8H+=2N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以铬铁矿[主要成分为Fe(CrO22,含有Al2O3、SiO2等杂质]为主要原料生产重要铬铁矿KClO3、纯碱CO2氧化剂重铬酸钠晶体(Na2Cr2O7•2H2O)的主要工艺流程如图:

(1)浸出液中的主要成分为Na2CrO4.写出煅烧时主要成分[Fe(CrO2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6Fe(CrO22+7KClO3+12Na2CO3=12Na2CrO4+7KCl+3Fe2O3+12CO2↑;同时杂质Al2O3、SiO2液转化为可溶性盐,在浸出液中分别以AlO2-、SiO32-(离子符号)存在.
(2)酸化的目的是将Na2CrO4转化为Na2Cr2O7.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CrO42-+2H+=Cr2O72-+H2O;
通过结晶分离得到的Na2Cr2O7•2H2O中可能含有的杂质除了Na2SO4外,还有KCl(或K2SO4\NaCl).
进一步提纯的方法是重结晶.
(3)根据有关国家标准,含CrO42-的废水要经化学处理,使其浓度降至5.0×10-7mol/L以下才能排放.含CrO42-的废水处理通常有以下两种方法.
①沉淀法:加入可溶性钡盐生成BaCrO4沉淀[Ksp(BaCrO4)=1.2×10-10],再加入可溶性硫酸盐处理多余的Ba2+.加入可溶性钡盐后的废水中Ba2+的浓度应不小于2.4×10-4mol/L,后续废水处理方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②还原法:CrO42-$→_{H+}^{绿矾}$Cr3+$\stackrel{石灰水}{→}$Cr(OH)3.用该方法处理10m3 Cr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5×10-3mol/L的废水,至少需要绿矾(FeSO4•7H2O)12.5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3g乙醇含有碳氢键数为3NA
B.标准状况下,2.24L SO3含有的分子数为0.1NA
C.1mol 过氧化氢完全分解,电子转移数为1NA
D.常温下,1L 0.5mol/L的FeCl3溶液中,所含Fe3+数为0.5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
A.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53131I
B.CH4分子的比例模型:
C.Na+ 的结构示意图:
D.NaOH的电离方程式:NaOH?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由于水电离吸热(填“吸热”或“放热”),因此升温水的电离平衡向正向移动,c(H+)增大、c(OH-)增大,pH=7,但由于c(H+)等于(大于、小于或等于)c(OH-),故溶液显中性.如100℃纯水中,c(H+)=c(OH-)=1×10-6mol/L,KW=10-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