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六种主族元素A、B、C、D、X、Y,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均小于54;常温下A2B呈液态,是食物中主要营养物质之一;高纯C单质具有良好的半导体性能;D、X、Y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过渡元素Z与B可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红棕色粉末Z2B3常用作外墙涂料.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将D2水溶液滴入浅绿色的ZD2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Fe2+=2Cl-+2Fe3+
①学生甲认为X2和Y2都可能将Z2+氧化为Z3+,他推理的依据是Cl、Br、I均是第ⅦA族元素,其单质的氧化性均较强.
②而学生乙认为X2和Y2都不能将Z2+氧化为Z3+;学生丙认为X2能将Z2+氧化为Z3+而Y2不能.学生乙、丙推理的依据是Cl、Br、I均是第ⅦA族元素,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其单质的氧化性减弱.
(2)A与B可形成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的化合物W.W的水溶液呈弱酸性,常用作无公害的消毒杀菌剂等.
①W的电子式为,W第一步电离方程式为H2O2?H++HO2-
②如果配制W溶液的水中含有Z3+,会削弱W的消毒杀菌能力,甚至会完全失去杀菌作用.试用化学方程式分析其原因:2H2O2$\frac{\underline{\;Fe_{3}+\;}}{\;}$2H2O+O2↑.
(3)铅(Pb)、锡(Sn)、锗(Ge)与元素C同主族,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均小于7;常温下其单质,在空气中锡、锗不反应,而铅表面会生成一层氧化铅,锗与盐酸不反应,而锡与盐酸反应.由此可得出以下结论:
①锗的原子序数为32;
②它们+4价氢氧化物的碱性由强到弱顺序为(填化学式)Pb(OH)4>Sn(OH)4>Ge(OH)4

分析 六种主族元素A、B、C、D、X、Y,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均小于54;常温下A2B呈液态,是食物中主要营养物质,A2B是H2O,故A为氢元素,B为氧元素;高纯C单质具有良好的半导体性能,C为Si元素;D、X、Y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处于第ⅦA族,D与氧元素不相邻,且Y的原子序数小于54,故D为Cl元素、X为Br元素、Y为I元素;过渡元素Z与B可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红棕色粉末Z2B3常用作外墙涂料,Z为Fe元素,据此解答.

解答 解:六种主族元素A、B、C、D、X、Y,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均小于54;常温下A2B呈液态,是食物中主要营养物质,A2B是H2O,故A为氢元素,B为氧元素;高纯C单质具有良好的半导体性能,C为Si元素;D、X、Y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处于第ⅦA族,D与氧元素不相邻,且Y的原子序数小于54,故D为Cl元素、X为Br元素、Y为I元素;过渡元素Z与B可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红棕色粉末Z2B3常用作外墙涂料,Z为Fe元素,
(1)将Cl2水溶液滴入浅绿色的FeCl2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Fe2+=2Cl-+2Fe3+,故答案为:Cl2+2Fe2+=2Cl-+2Fe3+
①学生甲认为X2和Y2都可能将Z2+氧化为Z3+,他推理的依据应是:Cl、Br、I均是第ⅦA族元素,其单质的氧化性均较强,
故答案为:Cl、Br、I均是第ⅦA族元素,其单质的氧化性均较强;
②而学生乙认为X2和Y2都不能将Z2+氧化为Z3+;学生丙认为X2能将氧化Z2+为Z3+,而Y2不能.学生乙、丙推理的依据是:Cl、Br、I均是第ⅦA族元素,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其单质的氧化性减弱,
故答案为:Cl、Br、I均是第ⅦA族元素,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其单质的氧化性减弱;
(2)A与B可形成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的化合物W.W的水溶液呈弱酸性,常用作无公害的消毒杀菌剂等,W为H2O2
①H2O2中氢原子与氧原子之间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氧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故电子式为,其水溶液呈弱酸性,为弱电解质,电离出H+、HO2-,故W第一步电离方程式为H2O2?H++HO2-
故答案为:;H2O2?H++HO2-
②如果配制W溶液的水中含有Fe3+,Fe3+对H2O2的分解其催化剂作用,发生反应2H2O2$\frac{\underline{\;Fe_{3}+\;}}{\;}$2H2O+O2↑,会削弱H2O2的消毒杀菌能力,甚至会完全失去杀菌作用,
故答案为:2H2O2$\frac{\underline{\;Fe_{3}+\;}}{\;}$2H2O+O2↑;
(3)①锗再硅元素的下一周期,二者原子序数形成18,故锗的原子序数为14+18=32,故答案为:32;
②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增强,金属性越强,它们+4价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故碱性由强到弱顺序为:Pb(OH)4>Sn(OH)4>Ge(OH)4
故答案为:Pb(OH)4>Sn(OH)4>Ge(OH)4

点评 本题考查位置结构性质关系、元素周期律、常用化学用语等,难度中等,推断元素是解题的关键,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与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已知NaHCO3低温时溶解度小,侯德榜制碱的方法是:向氨化的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即有晶体析出,经过滤、洗涤、焙烧得纯碱.此过程可以表示为:
①NaCl(饱和)+NH3+CO2+H2O═NaHCO3↓+NH4Cl(此反应是放热反应);
②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CO2↑+H2O
现某化学小组根据上述原理在实验室中模拟制碱过程,图1C装置是溶有氨和NaCl的溶液,且二者均达到了饱和.
(1)制CO2时为了使反应随开随用,随关随停,图1A方框内应选用以下③装置(填序号).简述该装置能随关随停的理由关闭弹簧夹后反应生成的气体使上部压强增大,到达一定程度后可把反应液压回漏斗,使固液分离从而停止反应.

(2)为使实验能够进行,在B方框应选用图2中的⑤装置(填写序号),该装置内应装入的试剂是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该小组同学按正确的方法连接装置,检验气密性合格后进行实验,发现析出的晶体非常少,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对某个装置进行了改进,达到了实验目的.你认为他们的改进方法是将C装置浸泡在一个盛有冰水混合物的水槽里(或大烧杯中).
(4)若所用饱和食盐水中含有NaCl的质量为5.85 g,实验后得到干燥的NaHCO3晶体的质量为5.46 g,假设第二步分解时没有损失,则Na2CO3的产率为65%(产率为实际产量占理论产量的百分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有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其元素特征信息如下:
A的单质是密度最小的物质;B的单质能与冷水剧烈反应,所得强碱性溶液中含有两种电子数相同的阴、阳离子;C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三倍;D与B同周期,该周期中D的简单离子半径最小;B、C、E组成的36电子的化合物Y是家用消毒剂的主要成分;F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4.
(1)写出两种均含A、B、C、F四种元素的化合物在溶液中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HSO3-=SO2↑+H2O.
(2)D、E、F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直接用化学式表示)S2->Cl->Al3+
(3)向Fe和D单质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稀溶液,固体全部溶解.向所得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将产生的沉淀过滤出来,经洗涤、干燥、灼烧后得到一种固体,经称量发现该固体的质量和原混合物的质量恰好相等.则原混合物中D单质的质量分数为30%.
(4)一定量的石灰乳中通入一定量的E单质,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物中有三种含E元素的离子,其中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n)与反应时间(t)的曲线如图所示.t2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0Cl2+10Ca(OH)2=7CaCl2+2Ca(ClO)2+Ca(ClO32+10H2O.
(5)A、B形成的化合物BA在有机合成中用途很广泛.它可以夺取很多化合物中的质子而生成相应的钠的化合物.写出它与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H+CH3CH2OH→CH3CH2ONa+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引人关注,各地对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添加剂进行了多项整治活动,其中常用的面粉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也被禁用. 下面是以物质A为原料合成过氧化苯甲酰的流程:
信息提示:①2010年赫克、根岸英一和铃木章因在“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研究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其反应机理可简单表示为

②苯乙烯和甲苯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产物相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的名称为苯,物质C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为碳碳双键,D的结构简式为
(2)反应①~④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有①②④;
(3)反应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H2=CH2$\stackrel{Pd}{→}$+HBr;
(4)某物质E为过氧化苯甲酰的同分异构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E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请写出其中一种的结构简式:(苯环上基团位置可换);
①含有联苯结构单元(
②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银镜反应,且1mol E最多可得到4mol Ag
③遇FeCl3溶液显紫色,1mol E最多可消耗3mol NaOH
(5)请写出以苯乙烯和乙烯为原料,合成  的流程图,无机物任选,注明反应条件.
示例如下:A$→_{反应条件}^{反应物}$B$→_{反应条件}^{反应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X、Y、Z、R、W均为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2-和Y+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Z的氢化物的沸点比其上一周期同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低;R的基态原子在前四周期元素的基态原子中单电子数最多;W为金属元素,X与W形成的某种化合物与Z的氢化物的浓溶液加热时反应可用于实验室制取Z的气态单质.回答下列问题(相关回答均用元素符号表示):
(1)R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54s1
(2)Z的氢化物的沸点比其上一周期同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低的原因是HF分子间能形成氢键,而HCl分子之间不存在氢键.
(3)X与Z中电负性较大的是O.Z的某种含氧酸盐常用于实验室中X的单质的制取,此酸根离子的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此离子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共价键,X-Z-X的键角<109.5°.(填“>”“=”或“<”)(提示:孤电子对之间的斥力>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斥力>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斥力).
(4)X与Y形成的化合物Y2X的晶胞如图.其中X离子的配位数为8,以相距一个X离子最近的所有Y离子为顶点构成的几何体为立方体.该化合物与MgO相比,熔点较高的是MgO.
(5)已知该化合物的晶胞边长为a pm,则该化合物的密度为$\frac{4×62}{N{\;}_{A}×a{\;}^{3}×10{\;}^{-30}}$g•cm-3.(只要求列算式,不必计算出数值,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为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A、B、C、D、E、F、G均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元素原子核内无中子,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D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E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F与G位置相邻,G是同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请用化学用语回答:
(1)推断B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二周期ⅣA族,写出E2D的电子式
(2)写出A与D形成的10电子阳离子的化学式H3O+
(3)E、F、G三种元素所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S2->Cl->Na+
(4)常温下,1molA的单质在D的单质中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6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H2(g)+$\frac{1}{2}$O2(g)═H2O(l)△H=-286kJ•mol-1
(5)在Fe和Cu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稀溶液,充分反应后剩余金属m1g,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剩余金属m2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
A.m1一定大于m2B.剩余固体m2中一定没有单质Cu
C.加入稀硫酸前、后的溶液中肯定都有Fe2+D.加入稀硫酸前、后的溶液中肯定都有Cu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草酸二乙酯可用于苯巴比妥等药物的中间体,实验室以草酸(HOOC-COOH)和乙醇为原料制备草酸二乙酯的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在上图所示装置中,加入无水草酸45g,无水乙醇81g,苯200mL,浓硫酸10mL,搅拌下加热至68℃~70℃回流共沸脱水.
步骤2:待水基本蒸完后,分离出乙醇和苯.
步骤3:所得混合液冷却后依次用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再用无水硫酸钠干燥.
步骤4:常压蒸馏,收集182-184℃的馏分.
(1)步骤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在本题的实验中,苯的作用为作溶剂.
(3)若步骤3中用NaOH溶液代替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几乎没有得到产物,请用相关反应方程式给予合理解释
(4)步骤4所用玻璃仪器有蒸馏烧瓶、冷凝管、接液管、锥形瓶和温度计、酒精灯.
(5)在本题的实验中,使用分水器的作用是及时分离出水,其目的是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分离出水,使反应向酯化反应方向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关于可逆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可逆反应就是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B.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的同时,三氧化硫又分解生成二氧化硫和氧气,因此该反应是可逆反应
C.对于合成氨的反应,如果调控好反应条件,可使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达到100%
D.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在常温下生成碳酸钙,因此这两个反应是可逆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6g由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氧原子数的数目为0.1NA
B.1molFeI2与足量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C.1mol 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 NA
D.在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每生成0.1mol氧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