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化合物AX3和单质X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化合物AX5.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AX3的熔点和沸点分别为-93.6℃和76℃,AX5的熔点为167℃,室温时,AX3与气体X2反应生成1mol AX5,放出热量123.8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是为
 

(2)反应AX3(g)+X2(g)?AX5(g)在容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起始时AX3和X2均为0.2mol.反应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反应体系总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列式计算实验a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的反应速率v(AX5)=
 

②图中3组实验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的反应速率v(AX5)由大到小的次序为
 
(填实验序号);与实验a相比,其他两组改变的实验条件及判断依据是:b
 
,c
 

③用p0表示开始时总压强,p表示平衡时总压强,α表示AX3的平衡转化率,则α的表达式为
 
;实验a和c的平衡转化率:αa
 
、αc
 
考点: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的计算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1)根据熔沸点判断出常温下各物质状态,根据生成物与放出热量的关系,计算出反应热,再据此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2)①根据v=
△c
△t
计算出反应速率;
②根据到达平衡用时的多少可以比较出反应速率的大小;再根据图象中的曲线的变化趋势判断出条件的改变;
③对于气体来讲,压强之比就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根据三段式,进而求得转化率的表达式及具体的值;
解答: 解:(1)因为AX3的熔点和沸点分别为-93.6℃和76℃,AX5的熔点为167℃,室温时,AX3为液态,AX5为固态,生成1mol AX5,放出热量123.8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为:AX3(g)+X2(g)=AX5(s)△H=-123.8kJ?mol-1
故答案为:AX3(l)+X2(g)=AX5(s)△H=-123.8kJ?mol-1
(2)①起始时AX3和X2均为0.2mol,即no=0.4mol,总压强为160KPa,平衡时总压强为120KPa,设平衡时总物质的量为n,根据压强之比就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有:
120KPa
160KPa
=
n
0.4mol
,n=0.30mol,
                  AX3(g)+X2(g)?AX5(g)
 初始 (mol)      0.20     0.20         0      
 平衡 (mol)     0.20-x   0.20-x        x     
     (0.20-x)+(0.20-x)+x=0.30
      x=0.10
v( AX5)=
0.10mol
10L×60min
=1.7×10-4mol/(L?min),
故答案为:
0.10mol
10L×60min
=1.7×10-4mol?L-1?min-1
②根据到abc达平衡用时的多少可以比较出反应速率的大小为:b>c>a;
与实验a相比,b实验到达平衡的时间变小,但平衡没有发生移动,所以为使用催化剂;c实验到达平衡时总压强变大,说明平衡逆向移动,而化学反应速率变大,考虑到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是升高温度所导致的,
故答案为:bca;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但平衡点没有改变;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但平衡点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或反应容器的容积和起始物质的量未改变,但起始总压强增大);
③用p0表示开始时总压强,p表示平衡时总压强,α表示AX3的平衡转化率,根据压强之比就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有:
po
p
=
0.4
n
,n=
0.4p
po

                 AX3(g)+X2(g)?AX5(g)
 初始 (mol)      0.20     0.20        0      
 平衡 (mol)     0.20-x   0.20-x       x     
     (0.20-x)+(0.20-x)+x=n
      x=0.40-n=0.4-
0.4p
po

α=
0.4-
0.4p
po
0.2
=2(1-
p
p0

∴αa=2(1-
p
p0
)=2(1-
120
160
)×100%=50%
αc=2(1-
140
175
)×100%=40%,
故答案为:α=2(1-
p
p0
);50%;40%.
点评: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反应速率、转化率的求算、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因素等内容,难度中等,关键是要学生能正确理解压强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并由此进行计算,有点难度,容易出错.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A、B、C、D为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如图所示:A、C两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B原子的核电荷数.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的氧化物有多种形式
B、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一种强酸
C、D元素形成的单质不止一种
D、C的氢化物水溶液通常用玻璃试剂瓶盛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溶液可能含Cl-、SO42-、CO32-、Cu2+、Ba2+和Na+.探究小组为了确定该溶液中离子的组成,取该溶液100mL进行以下实验:(填写表中的空格)
实验操作与现象 实验结论 判断理由
步骤一 加入过量NaOH溶液,得到蓝色沉淀; 肯定有Cu2+、肯定无
 
肯定无该离子的理由
 
步骤二 将蓝色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24.0g固体; Cu2+物质的量浓度
 
mol/L


Cu元素守恒
步骤三 向上述滤液中加足量Ba(NO32溶液,得到46.6g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 肯定有Cl-
 

肯定无Ba2+
肯定有Cl-的理由
 
(1)步骤二过滤所需玻璃仪器有
 

(2)步骤三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若100mL溶液中含有0.3mol Na+,则向步骤三的滤液中加入足量AgNO3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可得到
 
g白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CaSO4代替O2与燃料CO反应,既可提高燃烧效率,又能得到高纯CO2,是一种高效、清洁、经济的新型燃烧技术,反应①为主反应,反应②和③为副反应.
1
4
CaSO4(s)+CO(g)?
1
4
CaS(s)+CO2(g)△H1=-47.3kJ?mol-1
②CaSO4(s)+CO(g)?CaO(s)+CO2(g)+SO2(g)△H2=+210.5kJ?mol-1
③CO(g)?
1
2
C(s)+
1
2
CO2(g)△H3=-86.2kJ?mol-1
(1)反应2CaSO4(s)+7CO(g)?CaS(s)+CaO(s)+6CO2(g)+C(s)+SO2(g)的△H=
 
(用△H1、△H2和△H3表示)
(2)反应①-③的平衡常数的对数lgK随反应温度T的变化曲线见图,结合各反应的△H,归纳lgK-T曲线变化规律:
(a)
 
;(b)
 

(3)向盛有CaSO4的真空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CO,反应①于900℃达到平衡,c平衡(CO)=8.0×10-5 mol?L-1,计算CO的转化率(忽略副反应,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为减少副产物,获得更纯净的CO2,可在初始燃料中适量加入
 

(5)以反应①中生成的CaS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经原子利用率100%的高温反应,可再生CaSO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一定条件下,CO2可与对二甲苯反应,在其苯环上引入一个羧基,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X、Y、Z、R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2是红棕色气体;X与氢元素可形成XH3;Z基态原子的M层与K层电子数相等;R2+离子的3d轨道中有9个电子.
(1)Y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
 
;Z所在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主族元素是
 

(2)XY2-离子的立体构型是
 
;R2+的水合离子中,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
 

(3)Z与某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晶胞如图所示,晶胞中阴离子与阳离子的个数比是
 

(4)将R单质的粉末加入XH3的浓溶液中,通入Y2,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深蓝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研究小组设计如图装置分离CO和CO2的混合气体并探究CO还原氧化铜的产物和过氧化钠的性质.已知氯化钯(PdCl2)溶液遇CO气体会产生黑色沉淀(金属单质).夹持装置未画出.

(1)试剂X、Y的焰色反应均呈黄色,则X、Y可能是
 
 

(2)连接装置、检验气密性并装好药品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和K3,打开K1、K2,分离出CO,当观察到
 
现象时,可对C装置进行加热操作,反应产物为红色固体.
(3)查询资料获得以下信息:①Cu2O为红色固体;②常温下,Cu2+在溶液中稳定,Cu+易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反应:2Cu+=Cu2++Cu.甲、乙两组同学取上述红色固体(用M代表)进行实验,探究其成分:
组别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或数据 结  论
①向a g M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充分搅拌;
②继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充分反应.
①固体明显减少;
②仍然有一定量固体,溶液呈蓝色
①M中一定有Cu2O;
②M中一定有Cu.
①将甲实验后所得溶液过滤
②将滤渣洗涤、干燥、称量
滤渣质量为
a
2
g
M为Cu和Cu2O的混合物
(i)乙组同学认为甲组同学所得结论不可靠,其理由是
 

(ii)甲组同学配合乙组同学进行了计算,认为乙组同学的结论是正确的,并得出M中Cu和Cu2O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4)C装置反应结束后,欲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出CO2,需进行的主要操作是
 
.实验过程中D装置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5)Z试剂为混有KI的苯溶液,则E装置中可能产生的现象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A、B、C、D、E、F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C、D同周期,A、E同主族.A、C能形成两种液态化合物甲和乙,原子个数比分别为2:1和1:1.B元素原子有两个未成对电子,D是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F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C、E三种元素的符号:
A
 
,C
 
,E
 

(2)甲、乙两分子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填分子式),它的电子式为
 

(3)C、D、F的离子中,半径最小的是
 
(填离子符号)
(4)用氢键表示式写出液态D的氢化物中存在的氢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Q、R、X、Y、Z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已知:
①Z的原子序数为29,其余的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
②Y原子价电子(外围电子)排布msnmpn
③R原子核外L层电子数为奇数;
④Q、X原子p轨道的电子数分别为2和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Z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族.
(2)Q与Y形成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分别为甲、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填写序号)
a.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b.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c.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d.稳定性:甲<乙,沸点:甲>乙
(3)Q的一种氢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为26,其中分子中的σ键与π键的键数之比为
 

(4)五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与最小的两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晶体属于
 
;1mol该晶体中含有
 
 mol的化学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SO2使溴水褪色与乙烯使KMnO4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
B、制备乙酸乙酯时可用热的NaOH溶液收集产物以除去其中的乙酸
C、用饱和食盐水替代水跟电石反应,可以减缓乙炔的产生速率
D、用AgNO3溶液可以鉴别KCl和KI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