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二氧化氯是高效、低毒的消毒剂。已知:ClO2是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制备及性质探究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用于制备ClO2,同时还生成一种酸式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装置C中滴有几滴淀粉溶液,反应时有蓝色岀现。淀粉的作用是______。
(2)装置C的导管靠近而不接触液面,其目的是________。
(3)用ClO2消毒自来水,其效果是同质量氯气的______倍(保留一位小数)。
(4)装置D用于吸收尾气,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一种单质,且氧化剂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则还原产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5)若将装置C中的溶液改为Na2S溶液,通入ClO2后溶液无明显现象。由此可以产生两种假设:
假设a:ClO2与Na2S不反应。
假设b:ClO2与Na2S反应。
①你认为哪种假设正确,阐述原因:___________。
②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假设(仅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
【答案】SO2+H2SO4+2KClO3=2KHSO4+2ClO2 通过检验I2的存在,证明ClO2有强氧化性 使ClO2尽可能多的与溶液反应,并防止倒吸 2.6 NaClO2 假设b正确, S2-的还原性强于I-,所以ClO2也能氧化S2-或ClO2是强氧化剂,S2-具有强还原性 SO42-+Ba2+=BaSO4↓
【解析】
浓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硫,A制备二氧化硫,B用于制备ClO2,同时还生成一种酸式盐,则B中发生反应SO2+H2SO4+2KClO3═2KHSO4+2ClO2,ClO2是一种黄绿色易溶于水的气体,具有强氧化性,所以C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注意防倒吸,装置C中滴有几滴淀粉溶液,碘遇淀粉变蓝色;装置D用于吸收尾气,反应生成NaClO2,双氧水作还原剂生成氧气,从而防止尾气污染环境,据此解答。
(1)装置B用于制备ClO2,同时还生成一种酸式盐,根据元素守恒知,酸式盐为硫酸氢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H2SO4+2KClO3═2KHSO4+2ClO2;装置C中滴有几滴淀粉溶液,淀粉遇碘变蓝色,根据淀粉是否变色来判断是否有碘生成,从而证明二氧化氯具有氧化性;
(2)ClO2是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所以检验其强氧化性时导管靠近而不接触液面,以防倒吸;
(3)1molCl2即71g消毒时转移2mol电子,71gClO2消毒时转移电子为×(4+1)=5.2mol,其效果是同质量氯气的=2.6倍;
(4)装置D用于吸收尾气,H2O2作还原剂生成O2,H2O2O22e,生成1molO2转移电子2mol,则2molClO2得到2mol电子生成2molNaClO2;
(5)①由于ClO2具有强氧化性,Na2S具有强还原性,二者不可能不反应,所以假设a错误,假设b正确;
②ClO2氧化Na2S后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ClO2将S2氧化生成更高价的酸根SO42,所以可通过检验SO42的存在以证明ClO2与Na2S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用试剂为稀盐酸和BaCl2溶液,离子反应为:SO42+Ba2+═BaSO4↓。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对该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导管B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导管B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C.可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
D.可用来调节输出氧气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己知:25℃时,CaCO3的Ksp=2.8×10-9,现将Na2CO3浓度为2×10-4mol·L-1的Na2CO3溶液与CaCl2溶液等体积混合,若要产生沉淀,则所用CaCl2溶液的浓度至少应大于
A. 2.8×10-2mol·L-1 B. 5.6×10-5mol·L-1
C. 2.8×l0-5 mol·L-1 D. 1.4×l0-5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互不相等的奇数。X与Y位于不同周期,X与W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元素Z的单质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主族金属元素单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化合物YX4W溶于水后,得到的溶液呈碱性
B. 化合物YW3为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
C. Y、Z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强度高,热膨胀系数小,是良好的耐热冲击材料
D. 原子半径大小:W>Z>Y>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烧碱溶液中含有少量杂质(不与盐酸反应),现用中和滴定测定其浓度。
(1)用_______式滴定管盛装c mol/L盐酸标准液。配制c mol/L盐酸标准液,必须使用的主要容器是____________ 如图表示某次滴定时50 mL滴定管中前后液面的位置。滴定管读数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尖嘴部分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去的标准盐酸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mL
(2)该实验应选用_____作指示剂;操作中如何确定终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下列两种假定情况进行讨论:(填“无影响”、“偏高”、“偏低”)
a.若滴定前用蒸馏水冲洗锥形瓶,则会使测定结果__________;
b.若在滴定过程中不慎将数滴酸液滴在锥形瓶外,则会使测定结果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目前有效控制及高效利用CO、的研究正引起全球广泛关注,根据中国化工报报道,美国科学家发现了几种新的可将CO、转化为甲醇的高活性催化体系,比目前工业使用的常见催化剂快近 90倍。
已知工业上可以利用制备涉及反应如下:
反应I:
反应II:
(1)写出工业上CO和制取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 。
(2)反应I能自发进行的条件是 ______。
(3)一定温度下,、CO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下列选项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有 ______ 。
A.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
的消耗速率等于的生成速率
C.容器内的压强保持不变
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E.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4)500K,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的 和仅发生反应I,该反应10min时生成 ,此时达到平衡:
①用氢气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 ______ 。
②该温度下,反应I的平衡常数为 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解答下列问题:
Ⅰ.某同学做如下实验图,以检验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实验中发现反应后(a)中温度升高,由此可以判断(a)中反应是 ______ 热反应;该反应中 ______ 能转化成 ______ 能。
(2)(b)中温度降低,下列各图图所表示的反应是(b)反应的是 ______ 。
Ⅱ.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3所示。
(1)该反应中 ______ 是反应物,反应是 ______ 反应。
(2)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______ 。
(3)反应开始到10s时,Y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 ______ 。
(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小组研究AgCl的溶解平衡:向10 mL 1mol/L KCl 溶液中加入1 mL 0.2 mol/LAgNO3溶液,将浑浊液均分为2份,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序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I | 将其中一份浑浊液过滤,向滤液中放入Mg条 | i. 滤液澄清透明,用激光照射有丁达尔现象。 ii. 放入Mg条后,立即有无色气泡产生,气体可燃,滤液中出现白色浑浊。 iii. 一段时间后开始出现棕褐色浑浊物,Mg条表面也逐渐变为棕褐色,产生气泡的速率变缓慢。 |
II | 向另一份浑浊液中放入大小相同的Mg条 | iv. 棕褐色浑浊物的量明显多于实验I,Mg条表面棕褐色更深,其他现象与ii、iii相同。 |
已知:AgOH不稳定,立即分解为Ag2O(棕褐色或棕黑色),Ag粉为黑色,AgCl、Ag2O可溶于浓氨水生成Ag(NH3)2+
(1)滤液所属分散系为________。
(2)现象ii中无色气泡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写出化学方程式)。
(3)现象iii中,导致产生气泡的速率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
(4)甲认为Mg条表面的棕褐色物质中一定有Ag和Ag2O,其中生成Ag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5)甲设计实验检验Ag:取实验I中表面变为棕褐色的Mg条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试剂a,反应结束后,继续向其中加入浓硝酸,产生棕色气体,溶液中有白色不溶物。
① 白色不溶物为_____(填化学式),棕色气体产生的原因是_____(写离子方程式)。
② 试剂a为________,加入试剂a的目的是________。
③ 该实验能证明棕褐色物质中一定有Ag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6)甲进一步设计实验验证了Mg条表面的棕褐色物质中有Ag2O,实验方案是:取实验I中表面变为棕褐色的Mg条_________。
(7)综合上述实验,能说明存在AgCl(s) Ag+(aq) + Cl-(aq)的证据及理由有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40 ℃时,在氨—水体系中不断通入,各种离子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时,
B.不同pH的溶液中存在关系:
C.随着的通入,不断增大
D.在溶液中pH不断降低的过程中,有含的中间产物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