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某铵态氮肥由W、X、Y、Z 4种短周期元素组成,其中W的原子半径最小.
Ⅰ.若Y、Z同主族,ZY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
(1)将X、Y、Z的元素符号填在如图1所示元素周期表(局部)中的相应位置上.
(2)X与W元素可组成多种化合物,如:XW5、XW3和X2W4等,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X2W4的结构式:
②写出XW5的电子式:
③一定条件下,1mol XW3气体与O2完全反应生成X元素的单质和液态水,放出382.8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4NH3(g)+3O2(g)═2N2(g)+6H2O(l)△H=-1531.2kJ•mol-1
Ⅱ.若Z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4)该氮肥的名称是碳酸铵或碳酸氢铵(填一种).
(5)HR是含Z元素的一元酸.室温时,用0.250mol•L-1NaOH溶液滴定25.0mL HR 溶液时,溶液的pH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其中,a点表示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
①图中x>7 (填“>”“<”或“=”).此时溶液 中离子浓度的关系正确的是c
a.c(Na+)=c(R-)     
b.c(Na+)>c(R- )>c(H+)>c(OH-
c.c(R-)+c(OH-)-c(H+)=0.11mol•L-1
②室温时,HR的电离常数Ka=5.0×10-6(填数值).

分析 某铵态氮肥由W、X、Y、Z等4种短周期元素组成,该铵盐中一定含有N、H元素,且W的原子半径最小,则W为H元素.
Ⅰ.若Y、Z同主族,ZY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则ZY2为SO2,Y为O、Z为S元素,故X为N元素:
(1)X、Y、Z分别为N、O、S元素,分别处于第二周期ⅤA族、第二周期ⅥA族、第三周期ⅥA族;
(2)①N2H4分子中N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N原子与H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
②NH5为NH4H,由铵根离子与氢负离子构成;
③发生反应:4NH3+3O2═2N2+6H2O,计算4mol氨气反应放出的热量,注明物质聚集状态与反应热,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Ⅱ.若Z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则Z为C元素,
(4)该氮肥为碳酸铵或碳酸氢铵;
(5)a点时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则c(HR)=$\frac{0.02L×0.25mol/L}{0.025L}$=0.2 mol/L,而HR溶液的pH=3,则HR为弱酸,NaR为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结合电荷守恒可知:c(R-)+c(OH-)-c(H+)=c(Na+);
②0.2 mol/L HR溶液中c(H+)=1.0×10-3mol/L,溶液中c(R-)≈c(H+),c(HR)≈0.2mol/L,代入电离常数Ka=$\frac{c({H}^{+})•c({R}^{-})}{c(HR)}$计算.

解答 解:某铵态氮肥由W、X、Y、Z等4种短周期元素组成,该铵盐中一定含有N、H元素,且W的原子半径最小,则W为H元素,
Ⅰ.若Y、Z同主族,ZY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则ZY2为SO2,Y为O、Z为S元素,故X为N元素,
(1)X、Y、Z分别为N、O、S元素,分别处于第二周期ⅤA族、第二周期ⅥA族、第三周期ⅥA族,在周期表位置为
故答案为:
(2)①N2H4分子中N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N原子与H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结构式为:
故答案为:
②NH5为NH4H,由铵根离子与氢负离子构成,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
③发生反应:4NH3+3O2═2N2+6H2O,4mol氨气反应放出的热量为382.8kJ×4=1531.2kJ,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为:4NH3(g)+3O2(g)═2N2(g)+6H2O(l)△H=-1531.2 kJ•mol-1
故答案为:4NH3(g)+3O2(g)═2N2(g)+6H2O(l)△H=-1531.2 kJ•mol-1
Ⅱ.若Z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则Z为C元素:
(4)该氮肥为碳酸铵或碳酸氢铵,
故答案为:碳酸铵或碳酸氢铵;
(5)a点时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则c(HR)=$\frac{0.02L×0.25mol/L}{0.025L}$=0.2 mol/L,而HR溶液的pH=3,则HR为弱酸,NaR为强碱弱酸盐,R-离子水解,溶液呈碱性,则pH>7,则c(Na+)>c(R-),水解程度微溶,溶液中离子浓度为:c(Na+)>c(R-)>c(OH-)>c(H+),结合电荷守恒可知:c(R-)+c(OH-)-c(H+)=c(Na+)=$\frac{0.02L×0.25mol/L}{0.045L}$≈0.11mol•L-1,故ab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②0.2 mol/L HR溶液中c(H+)=1.0×10-3mol/L,溶液中c(R-)≈c(H+)=1.0×10-3mol/L,c(HR)≈0.2mol/L,电离常数Ka=$\frac{c({H}^{+})•c({R}^{-})}{c(HR)}$=$\frac{1×1{0}^{-3}×1×1{0}^{-3}}{0.2}$=5.0×10-6
故答案为:5.0×10-6

点评 本题位置、结构与性质关系的综合应用,题目难度中等,涉及元素推断、电子式、结构式、热化学方程式、盐类水解、电离平衡常数等知识,试题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侧重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硫酸铜是一种应用极其广泛的化工原料.某同学利用车床加工的废铜屑制备硫酸铜.实验前先将废铜屑置于Na2CO3溶液中煮沸5分钟,然后汲去Na2CO3溶液,再用蒸馏水洗涤3次.由于铜不与稀硫酸直接反应,实验中将浓硝酸分次加入到铜粉与稀硫酸中,加热使之反应完全,通过蒸发、结晶得到硫酸铜晶体(装置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NaOH溶液).

(1)实验前先将废铜屑于Na2CO3溶液中煮沸5分钟的目的是除去油污.
(2)圆底烧瓶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3Cu+8H++2NO3-$\frac{\underline{\;\;△\;\;}}{\;}$3Cu2++2NO↑+4H2O.
(3)图2是图1的改进装置,改进后的好处是能防止倒吸.
(4)为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改用空气氧化法:
方案1:将铜屑在空气中反复灼烧,使铜与空气充分反应生成氧化铜,再将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
方案2:将空气或氧气直接通入到铜屑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发现在常温下几乎不反应.但是向反应液中加少量FeSO4或Fe2(SO43溶液,反应很快进行.反应完全后,继续通入空气并加物质甲调节pH值到3~4,产生Fe(OH)3沉淀.过滤,滤渣作催化剂循环使用.滤液经过蒸发浓缩、结晶、减压抽滤后得到蓝色晶体,再用少量95%的酒精洗涤晶体后晾干,得CuSO4•5H2O10.6g.己知Fe(OH)3和Cu(OH)2完全沉淀时的pH值分别为3.7、6.4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方案2中甲物质可能是A(填字母).A.CaO  B.CuO  C.Na2CO3D.NaOH
②FeSO4或Fe2(SO43溶液的作用是催化剂,不能选用FeCl3、FeCl2代替
FeSO4、Fe2(SO43溶液的原因是防止制得的硫酸铜晶体中混有CuCl2(或制得的硫酸铜晶体不纯).
③晶体采用95%的酒精淋洗的优点是减少硫酸铜晶体在洗涤过程中由于溶解引起的损耗(或减少硫酸铜晶体的损失、减少硫酸铜晶体的溶解).
④图3是抽滤装置的一部分,其中正确的是A.(填A或B)
⑤采用方案1以64g铜为原料与一定质量的57.6%(填质量分数)的硫酸反应在理论上不需要蒸发水刚好生成CuSO4•5H2O晶体.(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回答下列问题
(1)在25℃条件下将pH=11的氨水稀释100倍后溶液的pH为(填序号)D.
A.9     B.13   C.11~13之间     D.9~11之间
(2)25℃时,向0.1mol/L的氨水中加入少量氯化铵固体,当固体溶解后,测得溶液pH减小,主要原因是(填序号)C.
A.氨水与氯化铵发生化学反应
B.氯化铵溶液水解显酸性,增加了c(H+
C.氯化铵溶于水,电离出大量铵离子,抑制了氨水的电离,使c(OH-)减小
(3)室温下,若将0.1mol NH4Cl和0.05mol NaOH全部溶于水,形成混合溶液(假设无损失),
①NH3•H2O和NH4+两种粒子的物质的量之和等于0.1mol.
②NH4+和H+两种粒子的物质的量之和比OH-多0.05mol.
(4)已知某溶液中只存在OH-、H+、NH4+、Cl-四种离子,某同学推测该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顺序可能有如下四种关系
A.c(Cl-)>c(NH4+)>c(H+)>c(OH-)    B.c(Cl-)>c(NH4+)>c(OH-)>c(H+
C.c(Cl-)>c(H+)>c(NH4+)>c(OH-)    D.c(NH4+)>c(Cl-)>c(OH-)>c(H+
①若溶液中只溶解了一种溶质,该溶质的名称是氯化铵,上述离子浓度大小顺序关系中正确的是(选填序号)A.
②若该溶液中由体积相等的稀盐酸和氨水混合而成,且恰好呈中性,
则混合前c(HCl)(填“>”、“<”、或“=”,下同)< c(NH3•H2O),
混合后溶液中c(NH4+)与c(Cl-)的关系c(NH4+)= c(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工业上常用铁质容器盛装冷的浓硫酸.为研究铁质材料与浓硫酸的反应,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探究一】
(1)甲同学将已去除表面氧化物的铁钉(碳素钢)放入冷浓硫酸中,10分钟后移入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观察,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铁表面被钝化.
(2)甲同学另称取铁钉10.0g放入25.0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应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气体Y.甲同学认为X中可能含有Fe3+也可能含有Fe2+.若要确认此结论,应用ad(选填序号).
a.KSCN溶液    b.铁粉和KSCN溶液     c.氨水    d.酸性KMnO4溶液
(3)乙同学取448mL(标准状况)气体Y通入足量溴水中,溴水褪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Br2+2H2O=2HBr+H2SO4
然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经适当操作后得干燥固体2.33g.由此推知气体Y中SO2的体积分数为50%.
【探究二】
分析乙同学实验中SO2体积分数的结果,丙同学认为气体Y中除水蒸气外还可能含有Z和W气体.为此设计了如图探究实验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省略).

(4)装置B中试剂的作用是检验SO2是否除尽.
(5)丙同学认为用如图中的D、E、F装置可证明气体Y中还含有Z,则Z气体为H2(化学式),证明Z气体的实验现象为黑色固体变红,且无水硫酸铜变蓝;F装置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水进入到E
(6)认为气体Y中还含有W的理由是C+2H2SO4(浓)$\frac{\underline{\;\;△\;\;}}{\;}$CO2↑+2SO2↑+2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确认W的存在,需在装置中添加M于c(选填序号).
a.A之前      b.A-B间       c.B-C间       d.C-D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向含有Fe2+、I-、Br-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线段BC代表Fe3+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
B.原混合溶液中n(FeBr2)=3mol
C.当通入2molCl2时,溶液中已发生的离子反应为:2Fe2++2I-+2Cl2=2Fe3++I2+4Cl-
D.原溶液中n(Fe2+):n(I-):n(Br-)=2: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将一定量的镁和铜组成的混合物加入到稀硝酸中,金属完全溶解(假设反应中还原产物只有NO).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3mol/L 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比原合金的质量增加5.1g.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当金属全部溶解时收集到NO气体的体积一定为2.24 L
B.当生成的沉淀量达到最大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V≥100mL
C.参加反应的金属的总质量3.6g<m<9.6 g
D.当金属全部溶解时,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一定是0.4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对氨基苯甲酸可用甲苯为原料合成,已知苯环上的硝基可被还原为氨基:+3Fe+6HCl→+3FeCl2+2H2O,产物苯胺还原性强,易被氧化,则由甲苯合成对氨基苯甲酸的步骤合理的是(  )
A.甲苯$\stackrel{硝化}{→}$X$\stackrel{氧化甲基}{→}$Y$\stackrel{还原硝基}{→}$对氨基苯甲酸
B.甲苯$\stackrel{氧化甲基}{→}$X$\stackrel{硝化}{→}$Y$\stackrel{还原硝基}{→}$对氨基苯甲酸
C.甲苯$\stackrel{还原}{→}$X$\stackrel{氧化甲基}{→}$Y$\stackrel{硝化}{→}$对氨基苯甲酸
D.甲苯$\stackrel{硝化}{→}$X$\stackrel{还原硝基}{→}$Y$\stackrel{氧化甲基}{→}$对氨基苯甲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甲醇对水质会造成一定的污染,有一种电化学法可消除这种污染,其原理是通电后,将Co2+氧化成Co3+,然后以Co3+作氧化剂把水中的甲醇氧化成CO2而净化.实验室用如图装置模拟上述过程:
①完成除去甲醇的离子方程式:6Co3++CH3OH+H2O═CO2+6Co2++6H+
②若如图装置中的电源为甲醇-空气-KOH溶液的燃料电池,则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CH3OH-6e-+8OH-═CO32-+6H2O;
③净化含1mol甲醇的水,理论上燃料电池需消耗KOH2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节能减排,高效利用能源,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在一定温度下的2L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CO2和3mol H2,发生的反应为:CO2(g)+3H2(g)?CH3OH(g)+H2O(g),△H=-a kJ•mol-1(a>0),测得CO2(g)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①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AB(填编号)
A.CO2的体积分数在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单位时间内每消耗1.2mol H2,同时生成0.4molH2O
D.该体系中H2O与CH3OH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且保持不变
②计算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0.20.(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若改变条件C(填选项),可使K=1.
A.增大压强    B.增大反应物浓度    C.降低温度     D.升高温度    E.加入催化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