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
②浓硫酸使蓝色胆矾晶体(CuSO4•5H2O)变白色体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
③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使试纸变黑;
④浓硫酸和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体现浓硫酸的酸性和强氧化性;
(2)制取硝酸铜有关反应为:①Cu+4HNO3(浓)=Cu(NO3)2+2NO2↑+2H2O;②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③2Cu+O2$\frac{\underline{\;\;△\;\;}}{\;}$2CuO,CuO+2HNO3(稀)=Cu(NO3)2+H2O从以上三组反应可以看出:生成相同质量的Cu(NO3)2,消耗相同质量的铜,但消耗硝酸的质量(或物质的量)不相同,途径①消耗HNO3最多,途径②次之,途径③消耗HNO3最少,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生产Cu(NO3)2,途径③效果最佳,既不造成污染,又能提高HNO3的利用率,据此即可解答.
A.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污染性气体NO;
B.浓硝酸与铜反应生成污染性气体NO2;
C.铜与氧气反应生成CuO,与硝酸反应消耗硝酸最少,且没有生成污染性气体;
解答 解:(1)①浓硫酸干燥H2、O2、Cl2等气体,利用了浓硫酸的吸水性,
故答案为:C;
②胆矾放在盛浓硫酸的干燥器中变成白色粉末,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
故答案为:C;
③变黑是把氢元素原子和氧元素原子按照2:1脱去剩余碳,利用了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故答案为:D;
④热的浓硫酸与铜片反应说词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利用了浓硫酸的酸性和强氧化性,
故答案为:BE;
(2)A.3Cu+8HNO3=3Cu(NO3)2+2NO↑+4H2O,NO有毒会污染环境,所以不符合条件,故A不选;
B.Cu+4HNO3(浓)=Cu(NO3)2+2NO2↑+2H2O,二氧化氮有毒而污染环境,所以不符合条件,故B不选;
C.2Cu+O2$\frac{\underline{\;\;△\;\;}}{\;}$2CuO、CuO+2HNO3=Cu(NO3)2+H2O,该反应中没有有毒气体生成,且能节约硝酸,所以符合条件,故C选,
方案中节约原料,则反应需步骤简单,消耗原料较少,为防止污染环境,应尽量少产生或不产生污染性气体.
①铜与稀硝酸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制备1molCu(NO3)2,需要$\frac{8}{3}$molHNO3,生成$\frac{2}{3}$mol有毒的NO气体;
②铜与浓硝酸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制备1molCu(NO3)2,需要4molHNO3,生成的2molNO2气体有毒,是污染性的气体;
③铜与氧气反应生成CuO,2Cu+O2 $\frac{\underline{\;\;△\;\;}}{\;}$2CuO,氧化铜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水,制备1molCu(NO3)2,需要2molHNO3,且没有生成污染性气体;
则以上三种制备方法中消耗硝酸溶质物质的量最多的是B,以上三种制备方法中消耗硝酸溶质物质的量最少的是C,
故答案为:C;B;C.
点评 本题考查了浓硫酸性质的分析判断,主要是物质性质的分析应用,现象实质的理解,题目较简单.本题以硝酸铜制备考查实验方案评价,为高频考点,明确反应条件、反应物的量、反应生成物的性质即可解答,要注意结合节约、环保理念分析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标准状况下,2.24L水的质量为1.8g | |
B. | 常温常压下,32gO3含有的原子数为2NA | |
C. | 11.2L的N2含有的质子数为7NA | |
D. | 0.1molNa投入到5mL水中转移电子数目为0.2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目前我国流通的硬币是由合金材料制造的 | |
B. | 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但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 |
C. | 玻璃钢是复合材料,其中合成树脂做增强体,玻璃纤维做基体 | |
D. | 日用铝制品表面覆盖着氧化膜,对内部金属起保护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除苯环外的其余碳原子有可能都在一条直线上 | |
B. | 除苯环外的其余碳原子不可能都在一条直线上 | |
C. | 12个碳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 | |
D. | 所有原子有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