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下列各组元素中按微粒半径递增顺序排列的是(  )
A.Li Na KB.Ba2+ Ca2+ Mg2+C.Ca2+ K+ Cl-D.N O F

分析 A.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
B.离子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
C.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大;
D.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

解答 解:A.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则原子半径大小为:Li<Na<K,故A正确;
B.离子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则离子半径大小为:Ba2+>Ca2+>Mg2+,故B错误;
C.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半径大小为:Ca2+<K+<Cl-,故C正确;
D.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则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N>O>F,故D错误,
故选A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微粒半径大小比较,题目难度不大,明确粒子半径与电子层数、核电荷数的关系为解答关键,注意判断微粒半径时首先比较电子层数,电子层相同时再比较核电荷数.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酸性 HF>HCl>HBr>HIB.热稳定性  HI>HBr>HCl>HF
C.单质活动性 F2>Cl2>Br2>I2D.离子还原性  F->Cl->Br->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反应A(g)+B(g)?C(g)+2D(g)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填“吸热”“放热”).
(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减小(填“增大”“减小”“不变”下同),原因是升温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即逆向移动
(3)向体系中加入催化剂,△H不变;
(4)向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1和E2的变化是E1变小 E2
(5)将1molA和2molB加入2L容器中,5min后达到平衡,此时A的转化率为50%,则5min内用D表示化学反应速率为0.1mol•L-1•min-1 平衡常数K=0.3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看,在实验室制取①H2 ②CO2 ③Cl2的三个反应中,盐酸的作用(  )
A.互不相同B.在①和②中相同C.在②和③中相同D.在①②③中均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已知A、B、C、D、E、F、G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化合物,其中A是淡黄色固体,B是无色液体,G为红褐色沉淀.常温下甲、乙、丙为气态非金属单质,丙呈黄绿色;丁、戊为常见金属单质,其中戊是当前用量最大的金属.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有的反应部分产物已经略去).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Na2O2,EHCl.
(2)写出丁所含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三周期ⅢA族.
(3)F转化为G的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4)写出②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Al+2OH-+2H2O=2AlO2-+3H2↑.
(5)①~⑥转化中不含有氧化还原反应的是:⑤⑥(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将一小块钠投入含有酚酞的水中,观察现象,并解释(表格可不填满)
现象解释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中和相同体积、相同pH的Ba(OH)2、NaOH和NH3H2O三种溶液,所用相同浓度的盐酸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三者关系为(  )
A.V3>V1=V2B.V3=V2>V1C.V3>V2>V1D.V1=V2>V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在探究新制饱和氯水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氯水的颜色呈浅黄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Cl2
B.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Cl-
C.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H+
D.氯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氯水的黄绿色消失,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化学反应原理是中学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①③.
①CH4(g)+2O2(g)═CO2(g)+2H2O(l)△H1
CH4(g)+2O2(g)═CO2(g)+2H2O(g)△H2
则△H1<△H2
②H2(g)+$\frac{1}{2}$O2(g)═H2O(l)△H1
2H2(g)+O2(g)═2H2O(l)△H2
则△H1<△H2
③t℃时,在一定条件下,将1mol SO2和1mol O2分别置于恒容和恒压的两个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放出的热量分别为Q1和Q2
则Q1<Q2
④CaCO3(s)═CaO(s)+CO2(g)△H1
CaO(s)+H2O(l)═Ca(OH)2(s)△H2
则△H1<△H2
(2)依据氧化还原反应Zn(s)+Cu2+(aq)═Zn2+(aq)+Cu(s)设计的原电池如图1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铜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2++2e-═Cu.
②溶液中Cu2+向正极移动.
(3)在一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2和3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 (g)+H2O(g)△H=-49.0kJ/mol某种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2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①Y的化学式是CO2
②反应进行到3min时,v>v(填“>”或“<”、“=”).反应前3min,H2的平均反应速率v(H2)=0.5mol•L-1•min-1
③能证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ACD.
A.容器内各气体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密度不变
C.3v(CH3OH)=v(H2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E.CO2的转化率为70%
F.混合气体中CO2与H2的体积比为1﹕3
④上述温度下,反应CH3OH (g)+H2O(g)?CO2(g)+3H2(g)的平衡常数K=0.19(计算结果保留2位小数).
⑤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往容器中同时加入0.1mol CO2和0.3mol H2O (g),此时平衡将向右(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
(4)室温时,向20mL 0.1mol/L的醋酸溶液中不断滴入0.1mol/L的NaOH溶液,溶液的pH变化与所加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溶液中离子、分子浓度大小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②③.

①.a点时:c(CH3COOH)>c(CH3COO-)>c(Na+)>c(H+)>c(OH-
②.b点时:c(Na+)=c(CH3COO-)>c(H+)=c(OH-
③.c点时:c(OH-)=c(CH3COOH)+c(H+
④.d点时:c(Na+)>c(CH3COO-)>c(OH-)>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