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物质的混合物,可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  )
①硝基苯和水  ②四氯化碳和苯  ③苯和环己烷  ④苯和水.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考点:分液和萃取
专题:
分析: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物质必须是两种相互不溶的液体,一般的来说:有机溶质易溶于有机溶剂,无机溶质易溶于无机溶剂.
解答: 解:①硝基苯和水不互溶,所以可用分液漏斗分离,故①错误;
②四氯化碳和苯能互溶,所以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故②错误;
③苯和环己烷能互溶,所以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故③错误;
④苯和水不互溶,所以可用分液漏斗分离,故④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离和提纯,难度不大,注意分液漏斗能分离的物质必须是互不相溶的液体.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全钒液流储能电池是利用不同价态离子对的氧化还原反应来实现化学能和电能相互转化的装置,原理如图所示.若负载是镀铜的电镀槽,则左槽溶液由黄色逐渐变为蓝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外接负载时,左槽作为原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外接电源时,左槽连接外接电源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C、负载是镀铜的电镀槽时,H+由左槽向右槽移动
D、充电时若转移的电子数为3.01×1023个,左槽溶液中n(H+)的变化量为0.5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SO2可氧化H2S生成单质硫和水,现将一定量的SO2与H2S混合,并通入少量水蒸气以加速反应,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16g,则参加反应的SO2与H2S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①A、B、C、D四种物质均含元素X,有的还可能含有元素Y、Z.元素Y、X、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②X在A、B、C、D中都不呈现它的最高化合价.③室温下单质A与某种常见一元强碱溶液反应,可得到B和C.④化合物D受热催化分解,可制得元素Y的单质.试完成下列小题:
(1)元素X是
 
,Z是
 

(2)写出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④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A、B、C、D、E、F均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非金属元素A最外层电子数与其周期数相同,B的最外层电子数是A的周期序数的4倍,B在D中充分燃烧能生成最高价氧化去BD2,E+与D2-具有相同的电子数,A在F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并在瓶口产生白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1molC2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目是
 
(NA 代表的阿伏加德罗常数值)实验室制取单质F的离子方程式
 

(2)由B、DE组成的正盐的俗名为
 
.向KI溶液中通入F单质,反应后加入CCl4 并振荡,有机层显紫色,该过程中证明了相关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关系为
 
(填元素符号).
(3)由上述A、B、D、E四种元素组成的下列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信息如表:
物质组成和结构信息
a含有A、D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分子中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b化学组成为BDF2的化合物,其中B元素显其最高化合价
a的电子式为
 
,根据原子的成键特点写出b的结构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醇的物理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说法说明了乙醇容易挥发
B、所有的醇在常温下为液态
C、醇类物质都易溶于水,并且随着分子内羟基数目的增多,溶解性增强
D、由于醇分子间存在氢键,使得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比烷烃的熔、沸点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甲烷分子中的4个氢原子都可以被取代.若甲烷分子中的4个氢原子都被苯基取代,则可得到
(1)该分子的分子式为
 

(2)此分子属
 
(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3)此分子中所有碳原子是否共平面?
 

(4)此化合物的一硝基取代产物有
 
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是一个电解装置图,某实验兴趣小组做完实验后,在读书卡片上写下了一些记录:(  )卡片上描述合理的是(已知粗铜中除含有铜以外,还含有少量锌、铁、银)
A、①②⑤⑧B、①⑤⑧
C、①②④⑤⑧D、③⑥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按如下实验操作步骤制备Fe(OH)3胶体:
(1)用烧杯取少量蒸馏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
(2)向烧杯中逐滴加入饱和FeCl3溶液
(3)继续煮沸至液体是透明的红褐色,即得到Fe(OH)3胶体.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
 

(2)某同学决定对制备的胶体进行提纯,他将进行的操作名称是?
 

(3)若向Fe(OH)3胶体中滴加稀硫酸可能会出现的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