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25℃时,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01mol•L-1的HA和MOH溶液,pH分别为3和12,将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为(  )
A.≥7B.一定>7C.≤7D.可能=7

分析 25℃时,0.01mol/LHA溶液的pH=3,说明HA不完全电离,为弱电解质,0.01mol/L的MOH溶液的pH=12,说明碱完全电离,为强电解质,二者等体积混合恰好反应得到强碱弱酸盐.

解答 解:25℃时,0.01mol/LHA溶液的pH=3,说明HA不完全电离,为弱电解质,0.01mol/L的MOH溶液的pH=12,说明碱完全电离,MOH为强电解质,将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恰好反应得到MA,AM属于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溶液pH一定大于7,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溶液酸碱性定性分析,根据电解质浓度及溶液pH判断强弱电解质是解本题关键,再结合盐类水解进行分析,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写出下列第一种物质的结构简式、第二种物质的名称、第三种物质的分子式
(1)2,2,3-三甲基丁烷CH3C(CH32CH(CH3)CH3
(2)3,3,5-三甲基庚烷
 (3)C5H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分离碘和酒精
B.
较长时间观察Fe (OH)2白色沉淀
C.
验证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
D. 
除去Cl2中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在含等物质的量浓度的Fe3+、NH4+、H+、Al3+溶液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物依次产生的顺序是(  )
A.Fe(OH)3、H2O、Al(OH)3、NH3•H2O、NaAlO2B.Al(OH)3、NH3、H2O、Fe(OH)3、NaAlO2、H2O
C.H2O、Fe(OH)3、Al(OH)3、NH3•H2O、NaAlO2D.H2O、Fe(OH)3、Al(OH)3、NaAlO2、NH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
A.盐酸B.氢氧化铁胶体C.氢氧化钠溶液D.氯化钠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两种金属混合粉末15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时生成11.2L氢气(标准状况),符合上述情况的金属混合物的是(  )
A.Mg和AlB.Mg和AgC.Na和ZnD.Fe和Z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有关电解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态HCl不导电,因此HCl是非电解质
B.Na2O熔融态时能导电,所以Na2O是电解质
C.液态的铜导电性很好,所以铜是电解质
D.CO2水溶液能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PbO2与浓盐酸共热生成黄绿色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bO2+4HCl(浓)$\frac{\underline{\;\;△\;\;}}{\;}$PbCl2+Cl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氮化铝(AlN)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某AlN样品仅含有Al2O3杂质,为测定AlN的含量,设计如下三种实验方案.(已知:A1N+NaOH+H2O═NaAlO2+NH3↑)
【方案1】取一定量的样品,用以下装置测定样品中AlN的纯度(夹持装置已略去).

(1)图1中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2)完成以下实验步骤:组装好实验装置,首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加入实验药品.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①关闭K1,打开K2,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NaOH浓溶液,至不再产生气体.打开K1,通入氮气一段时间,测定C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通入氮气的目的是②把装置中残留的氨气全部赶入C装置.
(3)由于装置存在缺陷,导致测定结果偏高.请提出改进意见C装置出口处连接一个干燥装置.
【方案2】用图2测定mg样品中AlN的纯度(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
(4)为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量气装置中的X液体可以是ad.
a.CCl4    b.H2O    c.NH4Cl溶液    d.
(5)若m g样品完全反应,测得生成气体的体积为VmL(已转换为标准状况).则AlN的质量分数是$\frac{41V}{22400m}$×100%.
【方案3】按下图步骤测定样品中A1N的纯度:

(6)步骤②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CO2+AlO2-+2H2O=HCO3-+Al(OH)3↓.
(7)若在步骤③中未洗涤,测定结果将偏高(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