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某学生欲通过实验方法验证Fe2+的性质.
(1)该同学在实验前,依据Fe2+的还原性,填写了下表.
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向盛有新制Fe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数滴浓硝酸,振荡试管中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颜色逐渐变黄Fe2++NO${\;}_{3}^{-}$+2H+=Fe3++NO2↑+H2O
依照表中操作,该同学进行实验.观察到液面上方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但试管中溶液颜色却变为深棕色.
为了进一步探究溶液变成深棕色的原因,该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2)向原新制FeSO4溶液和反应后溶液中均加入KSCN溶液,前者不变红色,后者(加了数滴浓硝酸的FeSO4溶液)变红.该现象的结论是Fe2+被硝酸氧化为Fe3+
(3)该同学通过查阅资料,认为溶液的深棕色可能是NO2或NO与溶液中Fe2+或Fe3+发生反应而得到的.为此他利用如图装置(气密性已检验,尾气处理装置略)进行探究.
ⅰ.打开活塞a、关闭b,并使甲装置中反应开始后,观察到丙中溶液逐渐变为深棕色,而丁中溶液无明显变化.
ⅱ.打开活塞b、关闭a,一段时间后再停止甲中反应.
ⅲ.为与ⅰ中实验进行对照,更换丙、丁后(溶质不变),使甲中反应继续,观察到的现象与步骤ⅰ中相同.
①铜与足量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4HNO3(浓)=Cu(NO)3+2NO2↑+2H2O;
②装置乙的作用是使NO2转化为NO;
③步骤ⅱ的目的是排出乙右侧装置中残留的NO2
④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溶液的深棕色是由NO或NO2与Fe2+作用得到(或不是由NO或NO2与Fe3+作用得到).
(4)该同学重新进行(1)中实验,观察到了预期现象,其实验操作是向盛有浓硝酸的试管中滴入数滴新制FeSO4溶液,振荡.

分析 (1)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具有还原性,根据离子方程式Fe2++NO3-+2H+=Fe3++NO2+H2O可知,Fe2+显示还原性;
(2)Fe3+遇KSCN溶液显血红色;
(3)I、打开活塞a,关闭b时,反应生成的NO2气体通入了FeSO4溶液中后显深棕色,而通入Fe2(SO43溶液中无现象;
II、打开活塞b、关闭a,乙中需盛装水溶液,使NO2与水反应生成NO;
III、为与Ⅰ中实验进行对照,更换丙,丁后,使甲中反应继续,观察到的现象与步骤Ⅰ中相同,即NO通入FeSO4溶液后显深棕色,而通入Fe2(SO43溶液中无现象.
①铜被浓硝酸氧化为Cu(NO32,浓硝酸被还原为NO2,据此写出化学方程式;
②装置乙装有的液体是水,使生成的二氧化氮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
③乙的右侧装置中有残留的NO2
④根据I和III的实验现象分析;
(4)实验I是NO2气体通入了FeSO4溶液中后显深棕色,而通入Fe2(SO43溶液中无现象,据此分析.

解答 解:(1)亚铁离子与浓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溶液变为黄色,同时硝酸被还原为二氧化氮,离子方程式为Fe2++NO3-+2H+=Fe3++NO2+H2O中,Fe2+被氧化为Fe3+,化合价升高,显示还原性,
故答案为:还原;
(2)向原新制FeSO4溶液中和反应后溶液中均加入KSCN溶液,前者不变红色,后者变红,而由于Fe3+遇KSCN溶液显血红色,故可以说明滴入的硝酸将Fe2+氧化为了Fe3+
故答案为:Fe2+被硝酸氧化为Fe3+
(3)I、打开活塞a,关闭b时,反应生成的NO2气体通入了FeSO4溶液中后显深棕色,而通入Fe2(SO43溶液中无现象;
II、打开活塞b、关闭a,乙中需盛装水溶液,使NO2与水反应生成NO:3NO2+H2O=2HNO3+NO;
III、为与Ⅰ中实验进行对照,更换丙,丁后,使甲中反应继续,观察到的现象与步骤Ⅰ中相同,即NO通入FeSO4溶液后显深棕色,而通入Fe2(SO43溶液中无现象.
①铜被浓硝酸氧化为Cu(NO32,浓硝酸被还原为NO2,根据得失电子数守恒可知化学方程式为:Cu+4HNO3(浓)=Cu(NO32+NO2↑+2H2O,
故答案为:Cu+4HNO3(浓)=Cu(NO32+NO2↑+2H2O;
②装置乙装有的液体是水,作用是通过反应3NO2+H2O=2HNO3+NO,使NO2转化为NO,来验证NO与溶液中Fe 2+或Fe 3+发生的反应,
故答案为:使NO2转化为NO;
③装置乙有残留的NO2,所以需要反应一段时间后,利用生成的NO来排出装置中的NO2,从而可以获得纯净的NO,
故答案为:排出乙右侧装置中残留的NO2
④根据实验I和III的现象可知,溶液的深棕色是由NO或NO2与Fe2+作用得到(或不是由NO或NO2与Fe3+作用得到)
故答案为:溶液的深棕色是由NO或NO2与Fe2+作用得到(或不是由NO或NO2与Fe3+作用得到);
(4)由于实验I的现象是NO2气体通入了FeSO4溶液中后显深棕色,而通入Fe2(SO43溶液中无现象,故可以向盛有浓硝酸的试管中滴入数滴新制的FeSO4溶液,震荡,浓硝酸被还原为NO2,Fe2+被氧化为Fe3+,此时溶液应该无明显的颜色变化,
故答案为:向盛有浓硝酸的试管中滴入数滴新制FeSO4溶液,振荡.

点评 本题考查了Fe2+的还原性以及NO、NO2与Fe2+的反应,Fe2+的还原性和Fe3+的性质一直是高频考点,应加强把握,综合性较强,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宋代《洗冤集录》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涉及的化学反应是 4Ag+2H2S+O2→2X+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为AgSB.银针验毒时,空气中氧气失去电子
C.反应的还原剂是H2SD.每生成1mo1X转移2mo1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把FeCl3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固体产物是(  )
A.FeCl3B.Fe(OH)3C.FeOD.Fe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有关下列两套装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装置为铁的析氢腐蚀,若将铁换成铜,则甲装置就是铜的吸氧腐蚀
B.若将甲装置中的电流表改为电源,无论电源怎么连接,C电极上都会有气体放出
C.乙装置中K关闭后,a极附近颜色逐渐加深变黑
D.若将乙装置中的NaOH溶液换为HCl溶液,则K关闭后b极颜色变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4.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是(  )
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鉴别Al3+和Fe3+分别加入少量NaOH溶液
B比较Fe和Cu的金属活动性分别加入浓硝酸
C证明品红溶液褪色的原因是通入了SO2将褪色后的溶液再加热
D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酸加饱和NaOH溶液,蒸馏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实验目的:探究Cl2、Br2、I2的氧化性强弱.
查阅资料:①常温下,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产生氯气;②溴单质易挥发,碘单质易生华;③淀粉溶液遇到碘单质变蓝色;
④溴、碘在不同溶剂中所形成溶液(从稀到浓)的颜色变化如图所示.
四氯化碳
黄→棕橙→橙红
深黄→褐紫→深紫
实验方案:该小组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装置气密性完好)
实验过程:
Ⅰ先打开弹簧夹,再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黄时,加紧弹簧夹
Ⅲ当B中的溶液由黄色变为棕色时,关闭活塞a
Ⅳ…
回答以下问题:
(1)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A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l2+2KI═I2+2KCl;
(2)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打开活塞b,将分液漏斗中的黄色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试管D振荡,静置,观察到D中CCl4层溶液变为紫红色,说明溴的氧化性强于碘,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I-+Br 2=2Br-+I2
(3)由实验得到的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l2>Br2>I2
(4)你认为实验中为什么要加过程Ⅲ这一步操作,请简述个人观点B、C中的NaBr溶液的浓度和体积均相同,棕色溶液B含有的溴单质比黄色溶液C中的多,说明C中还存有溴离子,不存在氯气,确保了氯气不干扰溴与碘化钾的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X、Y、Z、W和N均是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五种化合物.已知五种化合物水溶液的焰色反应均呈黄色,Y、Z和N均由三种元素组成.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化合物X为浅黄色粉末,该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学键有AC(填序号).
A.离子键   B.极性共价键   C.非极性共价键   D.氢键
(2)写出X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
(3)下表为Y与Z实验的部分内容:
序号主要实验步骤及实验现象
在含Y的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放置,产生浅黄色沉淀和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使品红溶液褪色
在含Z的溶液中,滴加盐酸,开始有白色沉淀,继续滴加盐酸,白色沉淀先增加后消失,然后加入过量的氨水又出现白色沉淀
将实验②最终得到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灼烧,最终得到白色固体
写出Y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S2O32-+2H+=S↓+SO2↑+H2O.
(4)写出含0.1mol Z的溶液与20mL 5mol•L-1的盐酸反应的离子反应式AlO2-+H2O+H+=Al(OH)3↓.实验③加热蒸发、灼烧得到的最终产物主要是Al2O3
(5)化合物W和N可以相互转化:W$?_{CO_{2}+H_{2}O}^{△}$N.若有W和N•xH2O的混合物6.52g,加热到完全反应后,气体产物通过浓硫酸增重1.71g,剩余气体通过碱石灰增重1.10g,则混合物中W的质量为4.2g,N•xH2O的化学式为Na2CO3.7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图表示4个碳原子相互结合的方式.小球表示碳原子,小棍表示化学键,假如碳原子上其余的化学键都是与氢结合.

(1)图中属于烷烃的是A、C (填编号)
(2)图中属于甲烷同系物的是A、C(填编号)
(3)上图中与B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E、F、H(填编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2C、13C和14C互为同位素,他们的放射性可用于考古断代,可测定生物体死亡的年代
B.合成纤维是利用自然界的纤维材料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得到的
C.研制出性能优良的催化剂可以使反应的温度降低,从而起到很好的节能效果
D.碰撞理论和过度态理论是常用的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其中过渡态理论可解释温度、浓度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