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实验Ⅰ中,反应在0min至40min内A的浓度变化为1mol/L-0.5mol/L=0.5mol/L,再根据v=$\frac{△c}{△t}$计算;
(2)实验Ⅱ和实验I相比,平衡状态完全相同,平衡时A的浓度相同,但实验Ⅱ的反应速率快;
(3)实验Ⅲ和实验Ⅰ的比较,降低温度,平衡时A的浓度增大,平衡向逆反应移动.
解答 解:(1)实验Ⅰ中,反应在0min至40min内A的浓度变化为1mol/L-0.5mol/L=0.5mol/L,所以v(A)=$\frac{0.5mol/L}{40min}$=0.0125 mol•L-1•min-1,
故答案为:0.0125mol•L-1•min-1;
(2)实验Ⅱ和实验I相比,平衡状态完全相同,平衡时A的浓度相同,但实验Ⅱ的反应速率快,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但物质的浓度发生变化,故实验Ⅱ应该使用了催化剂,故答案为:实验Ⅱ使用了催化剂;
(3)实验Ⅲ和实验Ⅰ的比较,降低温度,平衡时A的浓度增大,平衡向逆反应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移动,故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故答案为:逆;吸热.
点评 本题考查反应速率计算、外界条件对平衡的影响、化学平衡图象等,难度不大,(2)中注意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物质的浓度发生变化.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人体缺碘,可通过食用加碘盐补碘 | |
B. | 为了防止龋齿,人人都要使用含氟牙膏 | |
C. | 缺铁性贫血,可通过食用铁强化酱油预防 | |
D. | 儿童缺锌可导致生长发育不良,抵抗力差,食欲不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t/min | 0 | 1 | 3 | 5 | 9 | 10 | 14 |
X/mol | 1.00 | 0.90 | 0.75 | 0.65 | 0.55 | 0.55 | 0.55 |
Y/mol | 1.00 | 0.80 | 0.50 | 0.30 | 0.10 | 0.10 | 0.10 |
Z/mol | 0.00 | 0.20 | 0.50 | 0.70 | 0.90 | 0.90 | 0.9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维生素D | B. | 维生素C | C. | 维生素B | D. | 维生素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0.9 mol/L | B. | 1.8 mol/L | C. | 0.7mol/L | D. | 0.5mol/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Ba2++CO32-+2H+=Ba(NO3)2+H2O+CO2↑ | |
B. | BaCO3+2H+=Ba2++H2O+CO2↑ | |
C. | BaCO3+2H++2NO3-=Ba(NO3)2+H2O+CO2↑ | |
D. | CO32-+2H+=H2O+CO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未冷却即转移、定容 | B. | 溶液转移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 ||
C. |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 D. | 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在制备乙烯实验中,为防止反应过于剧烈,加热时应使温度缓慢上升至170℃ | |
B. | 向苯酚钠稀溶液中,不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气体,溶液最终不会出现浑浊现象 | |
C. | 将溴乙烷滴入NaOH溶液后加热,待充分反应后,再加入AgNO3溶液后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 |
D. | 分别向三支盛有乙酸乙酯的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水,同时在水浴中加热,三支试管中香味持续时间按加入氢氧化钠、稀硫酸、水的顺序依次增长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Al3+、K+、SO${\;}_{4}^{2-}$、NO${\;}_{3}^{-}$ | B. | Na+、AlO${\;}_{2}^{-}$、HCO${\;}_{3}^{-}$、K+ | ||
C. | ClO-、I-、NH${\;}_{4}^{+}$、Ba2+ | D. | Na+、SO${\;}_{4}^{2-}$、Mg2+、C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