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C、D、E、F、G、L、I九种主族元素分布在三个不同的短周期,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B、C、D为同一周期,A与E、B与G、D与L分别为同一主族,C、D、F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8,F的质子数比D多5,D的最外层电子数是F的2倍,C和D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1。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非金属元素中所形成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最弱的是(填化学式) ;E、F、L、I所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用离子符号表示) 。
(2)由L、I两元素可按原子个数比1:1组成化合物X,化合物X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则X的电子式为 。固体化合物E2D2投入到化合物E2L的水溶液中,只观察到有沉淀产生的,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在10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2 mol LD2气体和1 mol D2气体,一定温度下反应后生成LD3气体,当反应达到平衡时,D2的浓度为0.01 mol·L-1,同时放出约177 KJ的热量,则平衡时LD2的转化率为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化学平衡 热化学方程式 E2 F1 G2
【答案解析】(1)SiH4 , S2->Cl->Na+>Al3+ ;
(2) , Na2O2 + Na2S + 2H2O = S + 4NaOH ;
(3) 90% , 2SO2(g)+ O2(g)= 2SO3(g) △H = - 196.7 KJ/mol 。
解析:A、B、C、D、E、F、G、H八种元素分布在三个不同的短周期,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则A为氢元素;A与E同一主族,可推知E为Na;B、C、D为同一周期,应处于第二周期,E、F、G、H都处于第三周期,令F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其质子数为10+x,则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x,质子数为2+2x,由于F的质子数比D多5,则有:10+x-(2-2x)=5,解得x=3,故F为Al、D为O,C的原子序数=28-8-13=7,C为N;D与L为同主族,则L为S;I是Cl,B与G同主族,结合原子序数可知,处于ⅣA族,故B为C、G为Si,
(1)八种非金属中Si的非金属性最弱,其形成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SiH4稳定性最弱,
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故离子半径 S2->Cl->Na+>Al3+ ;
(2)L、I两元素可按原子个数比1:1组成化合物X,化合物X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则X是S2Cl2,Na2O2与Na2S的水溶液反应生成单质S,同时生成NaOH,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a2O2+2H2O+S2-=S+4Na++4OH-;
(3) 2SO2(g)+O2(g)⇌2SO3(g)
开始(mol/L):0.2 0.1 0
变化(mol/L):0.18 0.09 0.18
平衡(mol/L):0.02 0.01 0.18
故平衡时SO2的转化率为
参加反应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0.18mol/L×10L=1.8mol,同时放出约177kJ的热量,则2mol二氧化硫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SO2(g)+O2(g)⇌2SO3(g)△H=-196.7kJ/mol,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化学平衡及热化学方程式,推理得到九种元素分别是什么元素是关键。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A、B、C、D、E是元素周期表中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A、B、C、D位于同一周期。已知A原子核外有3个能级,且每个能级上的容纳的电子数目相同。C与E同主族,且C的单质为空气中的主要成份。X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6个运动状态完全不相同的电子。回答下列问题:
(1)C、D、E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 (填元素符号),X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
(2)B的气态氢化物分子呈 形。该分子的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
(3)A的一种单质相对分子质量为720,分子构型为一个32面体,
|
种单质中π键的数目为 。
(4)X元素对应的单质在形成晶体时,采用如图2所示
的堆积方式。则这种堆积模型的配位数为 ,
如果X的原子半径为a cm,阿伏加德常数的值为
NA,则计算此单质的密度表达式为 g/cm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氯化溴(BrCl)化学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生成金属卤化物,和非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卤化物,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rCl+ H2O = HCl+ HBrO,关于BrCl叙述错误的是:( )
A. 固态溴化碘是由极性键构成的分子晶体 B. 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和NaBrO
C. 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D. 与水反应时BrCl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着如下反应:
CO2(g) + H2(g) CO(g) + H2O(g)
其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
t℃ | 700 | 800 | 850 | 1000 | 1200 |
K | 2.6 | 1.7 | 1.0 | 0.9 | 0.6 |
(1) K的表达式为: ;
(2) 该反应的正反应为 反应(“吸热”或“放热”)
(3) 能判断该反应是否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O浓度不变
C.v(H2)正 = v(H2O)逆 D.c(CO2) = c(CO)
E.容器中气体密度不变 F.1mol H—H键断裂的同时断裂2 mol H-O键
(4) 在850℃时,可逆反应:CO2(g) + H2(g) CO(g) + H2O(g),在该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下:
时间/min | CO2 (mol/L) | H2 (mol/L) | CO (mol/L) | H2 O ( mol/L) |
0 | 0.200 | 0.300 | 0 | 0 |
2 | 0.138 | 0.238 | 0.062 | 0.062 |
3 | c1 | c2 | c3 | c3 |
4 | c1 | c2 | c3 | c3 |
3min—4min达到平衡时CO的平衡浓度c3= (c3精确到小数点后面三位数),CO2 (g)的转化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X并发生反应:2X(g)Y(g),温度T1、T2下X的物质的量浓度c(X)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进行到M点放出的热量大于进行到W点放出的热量
B.T2下,在0~t1时间内,v(Y)=mol·L-1·min-1
C.M点的正反应速率v正大于N点的逆反应速率v逆
D.M点时再加入一定量Y,平衡后X体积分数与原平衡相比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甲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可用于制取甲醚。一定温度下,在三个体积为1.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CH3OH(g)CH3OCH3(g)+ H2O(g)。
(1)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___.
(2) 该反应的正反应为_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3) 容器I中的反应达到平衡时所需的时间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容器II中的。
(4)a= b=
(5)已知下面两个反应(m、n.均大于0):
反应①:CO(g)+2H2(g) ⇌ CH3OH(g) ΔH=-m kJ·mol-1
反应②2 CO(g)+4 H2(g) ⇌ CH3OCH3(g)+H2O(g) ΔH=-n kJ·mol-1
则下列m与n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 n﹥2m B. m ﹥2 n C. n﹥m D. m﹥3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符合按pH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是( )
A.Na2CO3 NaHCO3 NaCl NH4Cl
B.Na2CO3 NaHCO3 NH4Cl NaCl
C.(NH4)2SO4 NH4Cl NaNO3 Na2S
D.NH4Cl (NH4)2SO4 Na2S Na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