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分)化学家们自19世纪以后陆续发现,有一些化学反应中的某些组分或中间产物的浓度能够随时间发生有序的周期性变化,即所谓的化学振荡现象。苏联化学家Belousov B P和Zhabotinsky A M最早发现了均相条件下的化学振荡现象,后人称他们发现的化学振荡为B-Z振荡。下面是一种B-Z振荡:

在含有硫酸铈(III)催化剂和Br的溶液中,用BrO3氧化丙二酸,可以看到溶液由无色变黄,一会儿又变为无色,如此振荡。反应机理为:

第一阶段:当溶液中Br溶度较高时,Br与BrO3在酸性条件下生成Br2,后者立即与丙二酸发生一取代反应。

第二阶段:当Br溶液较小时,反应切换到此阶段,即BrO3氧化Ce3到Ce4

本身被还原为HOBr。

第三阶段:Br再生,并把丙二酸彻底氧化。

分别写出三个阶段的总反应式:

反应究竟在哪个阶段,是由      决定的。

使溶液呈现现黄色的物质是:           

第一阶段:BrO3+2Br+3H+3CH2(COOH)2==3BrCH(COOH)2+3H2O(2分)

第二阶段:BrO3+4Ce3+5H==HOBr+4Ce4+2H2O(2分)

第三阶段:HOBr+4Ce4+BrCH(COOH)2==2Br+4Ce3+3CO2(g)+6H(2分)

Br的浓度(2分,不点出浓度扣1分) Ce4(1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19世纪,化学家对氧化锆的化学式有争议.经测定,锆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1,其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33.若氧化锆中锆的化合价与氯化物中的相同,试判断氧化锆的化学式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9世纪中叶,德国著名化学家李比希曾误将溴认为是氯化碘(ICl).事实上都是深红棕色液体的氯化碘与溴也极为相似,下列有关它们的结构与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其单质及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日趋广泛.
(1)在19世纪时,铝是一种珍贵的金属.人们最初得到的铝粒如同珍宝,它的价格同黄金相当.1827年,德国化学家维勒用金属钾与无水氯化铝反应而制得了金属铝.用钾与无水氯化铝反应制铝而不用氯化铝溶液的理由是
 

(2)冶炼金属铝,第一步先出氧化铝制备无水氯化铝.已知:精英家教网
2Al(s)+3Cl2(g)═2AlCl3(s)△H=-1390.8kJ/mol
4Al(s)+3O2(g)═2Al2O3(s)△H=-3339.6kJ/mol
2C(s)+O2(g)═2CO(g)△H=-221.0kJ/mol
AlCl3(s)═AlCl3(g)△H=+akJ/mol(a>0)
则Al2O3(s)+3Cl2(g)+3C(s)═2AlCl3(g)+3CO(g)的△H=
 
kJ/mol
(3)LiAlH4既是金属储氢材料又是有机合成中的常用试剂,遇水能得到无色溶液并剧烈分解释放出H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LiAlH4与乙醛作用生成乙醇,在该反应中LiAlH4
 
剂.(填“氧化”或“还原”)
(4)铝电池性能优越,铝--空气电池以其环保、安全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原理如图所示.该电池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电池中NaCl的作用是
 
.以该电池为电源,用惰性电极电解100g 8%的Na2SO4溶液,当电解到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2.5%时停止电解,则电解过程中,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共为
 
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9世纪初,化学家维勒提出了有机化学的概念B、同位素示踪法是科学家经常使用的研究化学反应历程的手段之一C、测定有机化合物中碳、氢元素质量分数的方法最早由维特里希提出的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发生卤代反应,其机理是甲烷在光照条件下形成自由基(CH3.),甲基自由基与氯气分子发生碰撞,从氯气分子中夺一个氯原子,生成一氯甲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