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铁、铜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4周期VIII族,基态Cu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Ar]3d9.元素铁与铜的第二电离能分别为:ICu=1958KJ•mol-1、IFe=1561KJ•mol-1,ICu>IFe的原因是铜失去1个电子后为3d10,轨道为全充满,相对较稳定,再失去电子较难;而铁失去1个电子后为3d64s1,再失去电子相对较易.
(2)有机铁肥三硝酸六尿素合铁(Ⅲ),化学式为:[Fe(H2NCONH26](NO33
①尿素分子中C原子的杂化方式是sp2
②[Fe(H2NCONH26](NO33 中“H2NCONH2”与 Fe(Ⅲ)之间的作用力是配位键.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推测 NO3-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3)Fe3+可用SCN-检验,其对应的酸有两种,分别为硫氰酸(H-S-C≡N)和异硫氰酸(H-N=C=S),这两种酸中沸点较高的是异硫氰酸(H-N=C=S),原因是异硫氰酸更易形成分子间氢键.
(4)FeCl3晶体易溶于水和乙醇,用酒精灯加热即可气化,由此可知 FeCl3的晶体类型为分子晶体;S和Fe形成的某化合物,其晶胞如图一所示,则该物质的化学式为FeS.
(5)Cu晶体的堆积方式如图二所示,晶体中Cu原子的配位数为12;设Cu原子半径为a,晶体空间利用率为$\frac{4×\frac{4}{3}π{a}^{3}}{(2\sqrt{2}×a)^{3}}×100%$(用含a 的式子表达,不化简).

分析 (1)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4周期VIII族,基态Cu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Ar]3d9,Fe的价电子排布式为[Ar]3d64s2,Cu的价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1,Cu失去一个电子后是3d能级全满,比较稳定,此时失去第二个电子不容易,据此分析原因;
(2)①尿素分子中C形成的是羰基,是一个平面型的基团,据此判断C的杂化方式;
②[Fe(H2NCONH26](NO33 是一个配合物,中心Fe(III)提供空轨道,则H2NCONH2是配体,提供孤电子对,形成配位键,根据VSEPR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判断NO3-的空间构型;
(3)比较硫氰酸(H-S-C≡N)和异硫氰酸(H-N=C=S),考虑分子间形成氢键对二者沸点的影响,据此分析原因;
(4)FeCl3晶体易溶于水和乙醇,用酒精灯加热即可气化,可判断FeCl3晶体是分子晶体,熔沸点较低,立方晶胞中,顶点粒子占$\frac{1}{8}$,面心粒子占$\frac{1}{2}$,晶胞内部粒子为整个晶胞所有,据此计算化学式;
(5)以最上层中心的Cu为参考点,与之接触的硬球有3层,每层有4个与之等径且最近,因此晶体中Cu的配位数为4×3=12,晶体的空间利用率=$\frac{{V}_{球}}{{V}_{晶胞}}×100%$,据此计算.

解答 解:(1)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4周期VIII族,基态Cu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Ar]3d9
Fe的价电子排布式为[Ar]3d64s2,Cu的价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1,Cu失去一个电子后是3d能级全满,比较稳定,此时失去第二个电子不容易,因此ICu>IFe的原因是:铜失去1个电子后为3d10,轨道为全充满,相对较稳定,再失去电子较难;而铁失去1个电子后为3d64s1,再失去电子相对较易,
故答案为:第4周期VIII族;[Ar]3d9;铜失去1个电子后为3d10,轨道为全充满,相对较稳定,再失去电子较难;而铁失去1个电子后为3d64s1;再失去电子相对较易;
(2))①尿素分子中C形成的是羰基,是一个平面型的基团,因此C的杂化方式为sp2
故答案为:sp2
②[Fe(H2NCONH26](NO33 是一个配合物,中心Fe(III)提供空轨道,则H2NCONH2是配体,提供孤电子对,形成配位键,则H2NCONH2与 Fe(Ⅲ)之间的作用力是配位键,
对于NO3-,根据VSEPR理论,配位原子数为BP=3,孤电子对数为LP$\frac{5-2×3+1}{2}$=0,则其价电子对数为VP=BP+LP=3+0=3,根据杂化轨道理论,中心N原子为sp2杂化,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故答案为:配位键;平面三角形;
(3)硫氰酸(H-S-C≡N)和异硫氰酸(H-N=C=S),H-S-C≡N中H和S相连,H-N=C=S中H和氮相连,N的电负性大于S,因此H-N=C=S中的H更具活性,能形成分子间氢键,导致其沸点升高,因此硫氰酸(H-S-C≡N)和异硫氰酸(H-N=C=S)这两种酸中沸点较高的是异硫氰酸(H-N=C=S),原因是:异硫氰酸更易形成分子间氢键,
故答案为:异硫氰酸(H-N=C=S);异硫氰酸更易形成分子间氢键;
(4)FeCl3晶体易溶于水和乙醇,用酒精灯加热即可气化,可判断FeCl3晶体是分子晶体,熔沸点较低,根据晶胞分析,立方晶胞中,顶点粒子占$\frac{1}{8}$,面心粒子占$\frac{1}{2}$,晶胞内部粒子为整个晶胞所有,因此一个晶胞中,含有Fe的个数为4,含有S的个数为$8×\frac{1}{8}+6×\frac{1}{2}$=4,则则该物质的化学式为:FeS,
故答案为:分子晶体;FeS;
(5)以最上层中心的Cu为参考点,与之接触的硬球有3层,每层有4个与之等径且最近,因此晶体中Cu的配位数为4×3=12,
根据Cu的晶胞结构,该晶胞中Cu的堆积方式为fcc,即面心立方最密堆积,能看出这个堆积方式,就不难知道配位数为12,对于面心立方最密堆积的晶胞而言,一个晶胞中含有的粒子个数为$8×\frac{1}{8}+6×\frac{1}{2}=4$,Cu原子半径为a,则晶胞内硬球的体积总和为V=$4×\frac{4}{3}π{a}^{3}$,根据面心立方最密堆积的硬球接触模型,设晶胞参数为b,根据立体几何知识,存在关系:$\sqrt{2}b=4a$,则b=2$\sqrt{2}$a,因此晶胞的体积为V晶胞=(2$\sqrt{2}$a)3,所以,晶胞的空间利用率=$\frac{{V}_{球}}{{V}_{晶胞}}×100%$=$\frac{4×\frac{4}{3}π{a}^{3}}{(2\sqrt{2}×a)^{3}}×100%$,这就是答案,
如果接着算下去,则空间利用率=$\frac{4×\frac{4}{3}π}{(2\sqrt{2})^{3}}×100%$=74.05%,这就是面心立方最密堆积(fcc)的空间利用率!
故答案为:12;$\frac{4×\frac{4}{3}π{a}^{3}}{(2\sqrt{2}×a)^{3}}×100%$.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结构知识,包含价电子排布式,电离能的比较,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氢键的知识,晶胞的计算.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考查综合能力,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氯化硼的熔点为-107℃,沸点为12.5℃,在其分子中键与键之间的夹角为120°,它能水解,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氯化硼液态时能导电而固态时不导电
B.氯化硼中心原子采用sp杂化
C.氯化硼分子与氯化铝分子互为等电子体,都是非极性分子
D.氯化硼的熔沸点与氯硼键的键能大小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2.4L O2的物质的量约为1mol
B.标准状况下,11.2L H2O的物质的量约为1mol
C.1mol/L的CuSO4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为1mol
D.4.4g CO2含有的原子数为0.3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某有机物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球棍模型如图所示:
(1)该有机物的分子式是C3H4O2
(2)该有机物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碳碳双键、羟基 
(3)该有机物可以发生加聚反应,其产物的结构简式是
(4)下列有关该有机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d(填序号).
a.能与NaHCO3溶液反应b.能发生水解反应
c.不能与溴的CCl4溶液反应          d.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材料一: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是一种常用还原剂,俗称保险粉.工业制备方法如下:
Ⅰ:把锌块加热到419.5℃时熔化成液态,若向其中鼓入M气体使液态锌雾化,冷却后得到粒度约为180μm的锌粉,加一定量的水形成分散系A,再通入SO2调节到pH为3时制得ZnS2O4溶液.
Ⅱ:向ZnS2O4溶液中加入18%的NaOH溶液得到沉淀和溶液B,再向溶液B中加入NaCl固体后冷却至20℃就制得Na2S2O4固体.
(1)分散系A具有的性质为不稳定(填“稳定”、“较稳定”或“不稳定”).
(2)向溶液B中加入NaCl固体的作用是加入NaCl降低Na2S2O4的溶解度,有利于Na2S2O4析出;
(3)将等体积0.04mo1•L-1AgNO3溶液和0.02mol•L-1碱性Na2S2O4溶液混合,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有纳米级的银粉生成,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Ag++S2O42-+4OH-=2Ag+2SO32-+2H2O.
材料二:亚铁氰化钾[K4Fe(CN)6•3H2O]俗称黄血盐,易溶于水,与Fe3+反应时生成蓝色的KFe[Fe(CN)6]沉淀,可据此检验Fe3+
(4)KFe[Fe(CN)6]能与Tl2SO4利用等价离子互换原理实现沉淀转化,用于治疗Tl2SO4中毒(20°C时Tl2SO4的水溶性为4.87g/100mL ).请写出用KFe[Fe(CN)6]治疗Tl2SO4中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KFe[Fe(CN)6](s)+Tl+(aq)=TlFe[Fe(CN)6](s)+K+(aq).
(5)实验室可利用图装置进行K4Fe(CN)6和K3Fe(CN)6的转化.电解过程中:
①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CN)6]4--e-=[Fe(CN)6]3-
②阴极区溶液的pH变大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黄血盐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其反应式为:K4Fe(CN)6+KMnO4+H2SO4→KHSO4+Fe2(SO43+MnSO4+HNO3+CO2↑+H2O有0.5mol K4Fe(CN)6被高锰酸钾氧化,消耗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为6.1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四组选项中,全部符合如图阴影部分的能源分类是(  )
A.太阳能、风能、潮汐能B.水能、生物质能、天然气
C.煤炭、生物质能、沼气D.地热能、石油、核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在恒温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CO2(g)+3H2(g)?CH3OH(g)+H2O(g),以下可以证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A.3v正(H2)=v逆(CH3OH)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C.容器内压强不再改变D.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
A.形成化学键B.氯化铵与氢氧化钡晶体混合
C.铝热反应D.生石灰溶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常温下,用0.05mol/LNaOH溶液分别滴定10.00mL浓度均为0.10mol/LCH3COOH( Ka=l×10-5)溶液HCN(Ka=5×10-10)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两种弱酸滴定均可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B.③处溶液有:c(Na+)=c(CH3COO-)<c(CH3COOH)
C.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②>③>④
D.点①和点②溶液混合后:c(CH3COO-)-c(CN-)=c(HCN)-c(CH3CO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