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4周期VIII族,基态Cu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Ar]3d9,Fe的价电子排布式为[Ar]3d64s2,Cu的价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1,Cu失去一个电子后是3d能级全满,比较稳定,此时失去第二个电子不容易,据此分析原因;
(2)①尿素分子中C形成的是羰基,是一个平面型的基团,据此判断C的杂化方式;
②[Fe(H2NCONH2)6](NO3)3 是一个配合物,中心Fe(III)提供空轨道,则H2NCONH2是配体,提供孤电子对,形成配位键,根据VSEPR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判断NO3-的空间构型;
(3)比较硫氰酸(H-S-C≡N)和异硫氰酸(H-N=C=S),考虑分子间形成氢键对二者沸点的影响,据此分析原因;
(4)FeCl3晶体易溶于水和乙醇,用酒精灯加热即可气化,可判断FeCl3晶体是分子晶体,熔沸点较低,立方晶胞中,顶点粒子占$\frac{1}{8}$,面心粒子占$\frac{1}{2}$,晶胞内部粒子为整个晶胞所有,据此计算化学式;
(5)以最上层中心的Cu为参考点,与之接触的硬球有3层,每层有4个与之等径且最近,因此晶体中Cu的配位数为4×3=12,晶体的空间利用率=$\frac{{V}_{球}}{{V}_{晶胞}}×100%$,据此计算.
解答 解:(1)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4周期VIII族,基态Cu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Ar]3d9,
Fe的价电子排布式为[Ar]3d64s2,Cu的价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1,Cu失去一个电子后是3d能级全满,比较稳定,此时失去第二个电子不容易,因此ICu>IFe的原因是:铜失去1个电子后为3d10,轨道为全充满,相对较稳定,再失去电子较难;而铁失去1个电子后为3d64s1,再失去电子相对较易,
故答案为:第4周期VIII族;[Ar]3d9;铜失去1个电子后为3d10,轨道为全充满,相对较稳定,再失去电子较难;而铁失去1个电子后为3d64s1;再失去电子相对较易;
(2))①尿素分子中C形成的是羰基,是一个平面型的基团,因此C的杂化方式为sp2,
故答案为:sp2;
②[Fe(H2NCONH2)6](NO3)3 是一个配合物,中心Fe(III)提供空轨道,则H2NCONH2是配体,提供孤电子对,形成配位键,则H2NCONH2与 Fe(Ⅲ)之间的作用力是配位键,
对于NO3-,根据VSEPR理论,配位原子数为BP=3,孤电子对数为LP$\frac{5-2×3+1}{2}$=0,则其价电子对数为VP=BP+LP=3+0=3,根据杂化轨道理论,中心N原子为sp2杂化,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故答案为:配位键;平面三角形;
(3)硫氰酸(H-S-C≡N)和异硫氰酸(H-N=C=S),H-S-C≡N中H和S相连,H-N=C=S中H和氮相连,N的电负性大于S,因此H-N=C=S中的H更具活性,能形成分子间氢键,导致其沸点升高,因此硫氰酸(H-S-C≡N)和异硫氰酸(H-N=C=S)这两种酸中沸点较高的是异硫氰酸(H-N=C=S),原因是:异硫氰酸更易形成分子间氢键,
故答案为:异硫氰酸(H-N=C=S);异硫氰酸更易形成分子间氢键;
(4)FeCl3晶体易溶于水和乙醇,用酒精灯加热即可气化,可判断FeCl3晶体是分子晶体,熔沸点较低,根据晶胞分析,立方晶胞中,顶点粒子占$\frac{1}{8}$,面心粒子占$\frac{1}{2}$,晶胞内部粒子为整个晶胞所有,因此一个晶胞中,含有Fe的个数为4,含有S的个数为$8×\frac{1}{8}+6×\frac{1}{2}$=4,则则该物质的化学式为:FeS,
故答案为:分子晶体;FeS;
(5)以最上层中心的Cu为参考点,与之接触的硬球有3层,每层有4个与之等径且最近,因此晶体中Cu的配位数为4×3=12,
根据Cu的晶胞结构,该晶胞中Cu的堆积方式为fcc,即面心立方最密堆积,能看出这个堆积方式,就不难知道配位数为12,对于面心立方最密堆积的晶胞而言,一个晶胞中含有的粒子个数为$8×\frac{1}{8}+6×\frac{1}{2}=4$,Cu原子半径为a,则晶胞内硬球的体积总和为V球=$4×\frac{4}{3}π{a}^{3}$,根据面心立方最密堆积的硬球接触模型,设晶胞参数为b,根据立体几何知识,存在关系:$\sqrt{2}b=4a$,则b=2$\sqrt{2}$a,因此晶胞的体积为V晶胞=(2$\sqrt{2}$a)3,所以,晶胞的空间利用率=$\frac{{V}_{球}}{{V}_{晶胞}}×100%$=$\frac{4×\frac{4}{3}π{a}^{3}}{(2\sqrt{2}×a)^{3}}×100%$,这就是答案,
如果接着算下去,则空间利用率=$\frac{4×\frac{4}{3}π}{(2\sqrt{2})^{3}}×100%$=74.05%,这就是面心立方最密堆积(fcc)的空间利用率!
故答案为:12;$\frac{4×\frac{4}{3}π{a}^{3}}{(2\sqrt{2}×a)^{3}}×100%$.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结构知识,包含价电子排布式,电离能的比较,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氢键的知识,晶胞的计算.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考查综合能力,题目难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氯化硼液态时能导电而固态时不导电 | |
B. | 氯化硼中心原子采用sp杂化 | |
C. | 氯化硼分子与氯化铝分子互为等电子体,都是非极性分子 | |
D. | 氯化硼的熔沸点与氯硼键的键能大小有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22.4L O2的物质的量约为1mol | |
B. | 标准状况下,11.2L H2O的物质的量约为1mol | |
C. | 1mol/L的CuSO4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为1mol | |
D. | 4.4g CO2含有的原子数为0.3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太阳能、风能、潮汐能 | B. | 水能、生物质能、天然气 | ||
C. | 煤炭、生物质能、沼气 | D. | 地热能、石油、核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3v正(H2)=v逆(CH3OH) | B. |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 ||
C. | 容器内压强不再改变 | D. |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相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对两种弱酸滴定均可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 |
B. | ③处溶液有:c(Na+)=c(CH3COO-)<c(CH3COOH) | |
C. | 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②>③>④ | |
D. | 点①和点②溶液混合后:c(CH3COO-)-c(CN-)=c(HCN)-c(CH3COO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