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氨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可以生产硝酸等一系列化工产品.德国人哈伯在1905年发明的合成氨反应原理为:N2(g)+3H2(g)?2NH3(g);△H=-92.4KJ/mo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放热”或“吸热”),将10molN2和30molH2装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若有20%的N2转化,则反应放出的热量是184.8kJ.当温度升高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会减小(填“增大”或“减小”).
(2)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要提高H2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e.
a.向体系中通入N2         b.加入催化剂
c.向体系中通入惰性气体    d.向体系中通入NH3      e.降低温度
(3)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夹持固定装置已略去)在实验室中模拟用NH3制备HNO3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时,A装置中盛放的试剂是NH4Cl和Ca(OH)2;装置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_{加热}^{催化剂}$4NO+6H2O;
②C装置中盛放的试剂是P2O5;该物质主要作用是吸收H2O和NH3;D装置的作用是安全瓶的作用;
③若将如图甲所示装置中虚线部分换成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反应开始前,分液漏斗中盛放的药品是H2O2;烧瓶中盛放的药品是浓氨水和MnO2

分析 (1)△H<0为放热反应,将10molN2和30molH2装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若有20%的N2转化,即有2molN2参加反应,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放出的热,根据温度对平衡移到的影响判断平衡常数的变化;
(2)在可逆反应中要提高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可以增加另外一种反应的物的浓度,或通过改变外界条件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3)实验室中模拟用NH3制备HNO3,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过程为用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氨气,再通入空气,在B装置中通过催化剂、加热,氨气氧化成一氧化氮,C装置干燥一氧化氮,同时除去未反应的氨气,可以用酸性干燥剂,D装置作安全瓶,E装置中一氧化氮、氧气与水反应生成硝酸,F装置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未反应的氮的氧化物,如果改成乙图制氨气同时要提供氧气,可以用双氧水在二氧化锰作用下产生氧气,用浓氨水挥发产生氨气,据此答题.

解答 解:(1)△H<0为放热反应,将10molN2和30molH2装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若有20%的N2转化,即有2molN2参加反应,根据热化学方程式N2(g)+3H2(g)?2NH3(g);△H=-92.4KJ/mol可知,产生的热量为184.8kJ的热量,升高温度时,平衡向逆反应方程移动,平衡常数的减小,
故答案为:放热;184.8kJ;减小;
(2)合成氨的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a.向体系中通入N2,可以提高氢气的转化率; b.加入催化剂,对平衡移动没有影响,所以对氢气的转化率也没有影响;c.向体系中通入惰性气体,各物质浓度不变,对平衡移动没有影响,所以对氢气的转化率也没有影响; d.向体系中通入NH3,平衡逆向移动,不能提高氢气的转化率; e.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可以提高氢气的转化率,
故选:a e;
(3)实验室中模拟用NH3制备HNO3,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过程为用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氨气,再通入空气,在B装置中通过催化剂、加热,氨气氧化成一氧化氮,C装置干燥一氧化氮,同时除去未反应的氨气,可以用酸性干燥剂,D装置作安全瓶,E装置中一氧化氮、氧气与水反应生成硝酸,F装置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未反应的氮的氧化物,
①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A装置中盛放的试剂是 NH4Cl 和Ca(OH)2;装置B中反应为氨的催化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NH3+5O2  $?_{加热}^{催化剂}$ 4NO+6H2O,
故答案为:NH4Cl 和Ca(OH)2;4NH3+5O2  $?_{加热}^{催化剂}$ 4NO+6H2O;
②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C装置干燥一氧化氮,同时除去未反应的氨气,可以用酸性干燥剂,常见的酸性干燥剂为P2O5,该物质主要作用是 吸收H2O和NH3;D装置的作用是安全瓶,
故答案为:P2O5;吸收H2O和NH3;安全瓶的作用;
③如果改成乙图制氨气同时要提供氧气,可以用双氧水在二氧化锰作用下产生氧气,用浓氨水挥发产生氨气,所以反应开始前,分液漏斗中盛放的药品是H2O2,烧瓶中盛放的药品是浓氨水和MnO2
故答案为:H2O2;浓氨水和MnO2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反应热、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氨气的催化氧化,解答须根据题目中提供的药品和装置结合该反应的原理和相关物质的性质,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分类标准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标准:有没有单质参加或生成)
B.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标准:有没有丁达尔效应)
C.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标准: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
D.无色的溶液:CO32-、SO42-、Cu2+、N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
A.S(g)+O2(g)═SO2(g)△H1;S(s)+O2═SO2(g)△H2,则△H1>△H2
B.C(石墨,s)═C(金刚石,s)△H=+1.9kJ•mol-1,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OH-(aq)+H+(aq)=H2O(l)△H=-57.4kJ•mol-1,则:含20gNaOH的稀溶液与过量稀醋酸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为28.7kJ
D.2C(s)+O2(g)═2CO(g)△H=-221kJ•mol-1,则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把384g铜粉投入含8mol硝酸和2mol硫酸的稀溶液中,则标准状况下放出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
A.2molB.3molC.4molD.5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实验室中用下列装置制FeCl3,可供选择的试剂有:①MnO2②NaOH溶液 ③饱和NaCl溶液  ④浓硫酸  ⑤浓盐酸.

(1)按气体流向由左到右排列,各装置的连接顺序为(填写A~E序号):
A接E接C接B接D.
(2)A装置烧瓶中反应的方程式是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C中所放试剂是浓硫酸.
(3)停止反应后,还有Fe丝剩余.为检验FeCl3生成,并最终得到FeCl3溶液,某学生设计以下实验步骤:
a.待B装置玻璃管冷却后,将管中物质用水溶解,过滤除去不溶物;
b.取少量滤液,滴加KSCN溶液,检验Fe3+
c.取少量滤液,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检验Cl-
请指出该实验步骤b中溶液不一定  (填“一定”或“不一定”)会变红,理由是如果铁量较多,溶质就全部为氯化亚铁,则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色;若要最终得到FeCl3溶液,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通入足量的氯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甲、乙两同学在实验室分别取用不同试剂来制取Al(OH)3 可选试剂有:AlCl3溶液、A12(SO43溶液、NaOH溶液、氨水.
(1)请完成下表:
甲同学乙同学
选用试剂A1C13溶液、NaOH溶液A12(SO43溶液、氨水
操作向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向A1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至过量
实验现象先产生白色沉淀,然后沉淀逐渐消失
化学方程式AlCl3+3NaOH=Al(OH)3↓+3NaClAl(OH)3+NaOH=NaAlO2+2H2OA12(SO43+6NH3•H2O═2A1(OH)3↓+3(NH42SO4
离子方程式Al3++3OH-=Al(OH)3↓ Al(OH)3+OH-=AlO2-+2H2OAl3++3NH3•H2O=Al(OH)3↓+3NH4+
(2)若是你来制取Al(OH)3,试剂组合还可以是氯化铝溶液和氨水或硝酸铝溶液和氨水.
(3)由甲、乙两同学的实验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有(用简要文字说明)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最好选用可溶性铝盐和氨水,氢氧化铝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和一水合氨不发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用硝酸氧化淀粉水解的产物(C6H12O6)可制得少量草酸(H2C2O4),装置如图A所示(加热、搅拌和仪器固定装置均已略去),已知硝酸氧化淀粉水解液过程中可发生下列反应:
C6H12O6+12HNO3→3H2C2O4+9NO2↑+3NO↑+9H2O
C6H12O6+8HNO3→6CO2+8NO↑+10H2O
3H2C2O4+2HNO3→6CO2+2NO↑+4H2O
实验过程如下:

将1:1的淀粉水乳液与少许硫酸(98%)加入烧杯中,水浴加热至85℃~90℃,保持30min,然后逐渐将温度降至60℃左右;
②将一定量的淀粉水解液加入三颈烧瓶中;
③控制反应液温度在55~60℃条件下,边搅拌边缓慢滴加一定量含有适量催化剂的混酸(65%HNO3与98%H2SO4的质量比为2:1.5)溶液;
④反应3h左右,冷却,减压过滤后再重结晶得草酸晶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冷凝管水的进口是a(填a或b);冷凝管冷凝回流的主要物质是硝酸.
(2)实验中若混酸滴加过快,将导致草酸产量下降,其原因是由于温度过高、硝酸浓度过大,导致C6H12O6和H2C2O4进一步被氧化.
(3)该装置最大的一个缺点是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4)草酸重结晶的减压过滤装置如图B.仪器X的名称三颈烧瓶或吸滤瓶减压过滤的操作有:
①将含晶体的溶液倒入漏斗 ②将滤纸放入漏斗并用水湿润 ③打开水龙头④关闭水龙头 ⑤拆下橡皮管.正确的顺序是②③①⑤④.
(5)将产品在恒温箱内约90℃以下烘干至恒重,得到二水合草酸.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称取该样品0.12g,加适量水完全溶解,然后用0.020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杂质不参与反应),此时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紫红色(或淡紫色),滴定前后滴定管中的液面读数如图所示,则该草酸晶体样品中二水合草酸的质量分数为84%,若滴定前正确读数,滴定后仰视读数,则所测二水合草酸的质量分数偏高(填偏高、偏低、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二氧化碳的回收再利用是减缓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之一.
(1)二氧化碳重整可用于制取甲烷,已知:
CH4(g)+CO2(g)?2CO(g)+2H2(g)△H1=+247kJ•mol-1 
CH4(g)+H2O(g)?CO(g)+3H2(g)△H2=+205kJ•mol-1
则反应CO2(g)+4H2(g)?CH4(g)+2H2O(g)的△H3=-163kJ/mol.
(2)一定压强下,在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H2和CO2发生反应:
2CO2(g)+6H2(g)?CH3CH2OH(g)+3H2O(g),其起始投料比、温度与CO2的转化率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降低温度,平衡向逆反应 方向移动.
②在700K,起始投料比$\frac{n({H}_{2})}{n(C{O}_{2})}$=1.5时,H2 的转化率为40%.
(3)CO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二甲醚:2CO2(g)+6H2(g)?CH3OCH3(g)+3H2O(g)△H.在一定压强下,将2.5molH2与a molCO2置于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测得反应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温度/K
CO2转化率/%
a/mol
 500600  700 800
 1.67 x 33  
 1.25 60 43  y
 0.83  z 32
①x、y的大小关系为B.
A.x=y  B.x>y  C.x<y  D.无法判断
②下列关于该反应叙述正确的是ABC
A.该反应的△H<0,△S<0
B.该反应的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转化率分别为z、w时,达到平衡的时间前者长
D.转化率分别为y、w时,平衡常数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氢能源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现有两种可产生H2的化合物甲和乙.将6.00g甲加热至完全分解,只得到一种短周期元素的金属单质和6.72L H2(已折算成标准状况).甲与水反应也能产生H2,同时还产生一种白色沉淀物,该白色沉淀可溶于NaOH溶液.化合物乙在催化剂存在下可分解得到H2和另一种单质气体丙,丙在标准状态下的密度为1.25g/L.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化学式是AlH3;乙的电子式是
(2)甲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AlH3+3H2O=Al(OH)3↓+3H2↑.
(3)气体丙与金属镁反应的产物是Mg3N2(用化学式表示).
(4)乙在加热条件下与CuO反应可生成Cu和气体丙,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uO+2NH3$\frac{\underline{\;\;△\;\;}}{\;}$N2+3Cu+3H2O.
(5)甲与乙之间可能发生反应产生H2,理由是AlH3中的H为-1价,NH3中的H为+1价,有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氢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