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A、B、C、D、E均易溶于水,它们是由Na+、Fe3+、Al3+、Ba2+、Ag+、OH-、Cl-、NO3-、CO32-、SO42-形成的化合物.已知A、B、C显酸性,D、E显碱性.
①将A与D混合有沉淀生成,此沉淀能溶于氨水.
②将D逐滴加入到C中直至过量,沉淀质量先增多后减少.
③将B与E混合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同时又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AgNO3、BFeCl3、CAl2(SO43、DBa(OH)2、ENa2CO3
(2)E溶液显碱性的原因:CO32-+H2O?HCO3-+OH-(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写出过程③中的离子反应方程式:2Fe3++3CO32-+3H2O═2Fe(OH)3↓+3CO2
(4)B物质可用于净水,理由是:三价铁离子发生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胶体表面积大,具有强的吸附性.

分析 由Na+、Fe3+、Al3+、Ba2+、Ag+、OH-、Cl-、NO3-、CO32-、SO42-形成的化合物A、B、C、D、E均易溶于水,根据离子共存可知其中Ag+只有和NO3-共存,CO32-只能和Na+大量共存,OH-只能与余下的Ba2+大量共存,所以这些物质是硝酸银、碳酸钠、氢氧化钡,其中碳酸钠、氢氧化钡显碱性,
①将A与D混合有沉淀生成,此沉淀能溶于氨水,据题中离子可推知沉淀是氢氧化银,氢氧化银溶于氨水,形成配位化合物,从上面分析可知显碱性的物质有碳酸钠、氢氧化钡,所以D是氢氧化钡,A是硝酸银,E是碳酸钠;
②将D逐滴加入到C中直至过量,沉淀质量先增多后减少,说明C中有铝离子,氢氧化铝才会溶于氢氧化钡,但沉淀没溶解完全,所以C应是硫酸铝,硫酸铝与氢氧化钡反应可产生硫酸钡沉淀;
③将B与E混合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同时又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这是三价铁离子与碳酸根发生双水解的原因,B只能是三氯化铁.

解答 解:依据分析可知:A为硝酸银,B为三氯化铁,C为硫酸铝,D为氢氧化钡,E为碳酸钠,
(1)A为硝酸银,B为三氯化铁,C为硫酸铝,D为氢氧化钡,E为碳酸钠,
故答案为:AgNO3;FeCl3;Al2(SO43;Ba(OH)2;Na2CO3
(2)碳酸根水解生成碳酸氢根和氢氧根,故使得溶液显碱性,CO32-+H2O?HCO3-+OH-
故答案为:CO32-+H2O?HCO3-+OH-
(3)三价铁离子与碳酸根发生双水解生成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同时又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二氧化碳产生,
离子方程式为:2Fe3++3CO32-+3H2O═2Fe(OH)3↓+3CO2↑,
故答案为:2Fe3++3CO32-+3H2O═2Fe(OH)3↓+3CO2↑;
(4)三氯化铁可以净水,是因为三价铁离子发生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胶体表面积大,具有强的吸附性,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
故答案为:三价铁离子发生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胶体表面积大,具有强的吸附性.

点评 本题综合性较强,考查了中学一些重要物质的性质,离子共存的灵活运用,特别是水解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高考的热点,注意积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X、Y、Z、W、A五种元素,均位于周期表的前四周期,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加,且核电荷数之和为57.Y原子的L层p轨道中有2个电子,Z的原子核外有三个未成对电子,W与Y原子的价电子数相同,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一半,其d轨道处于全充满状态.
(1)A2+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9
(2)X、Y、Z 可以形成化学式为XYZ的分子.该分子中各原子均达到稀有气体稳定结构,则该分子中Y采取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
(3)Y 的一种氧化物与Z 的一种氧化物互为等电子体,Z 的这种氧化物分子式是N2O.
X与Z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Q,A2+与Q形成的配离子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u2++4NH3═Cu(NH342+
(4)Y与W的化合物是一种常用的耐磨材料,而磷化硼(BP)也是一种有价值的耐磨硬涂层材料,这种陶瓷材料可作为金属表面的保护薄膜.它是通过在高温氢气氛围下(>750℃)三溴化硼和三溴化磷反应制得.BP晶胞如图所示.
①画出三溴化硼和三溴化磷的空间结构式.
三溴化硼
三溴化磷
②在BP晶胞中B的堆积方式为面心立方密堆积.
③计算当晶胞晶格参数为478pm(即图中立方体的每条边长为478pm)时磷化硼中硼原子和磷原子之间的最近距离$\frac{239\sqrt{3}}{2}$p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关于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结构如图所示:

Ⅰ.(1)青蒿素分子中的官能团是过氧链(-O-O-)、酯基、醚键(填名称);
(2)上述青蒿素制备双氢青蒿素的反应属加成(还原)反应;
(3)蒿甲醚的抗疟作用为青蒿素的10至20倍,可由双氢青蒿素与甲醇在酸性条件下脱水生成,蒿甲醚的分子式是C16H26O5
Ⅱ.香豆素也是一种可由植物提取的药物,香豆素的主要成分是芳香内酯A,A经下列步骤转化为水杨酸.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的结构简式
(2)在上述转化过程中,反应步骤B→C的目的是保护酚羟基,使之不被氧化.
(3)下列有关A、B、C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填序号).
a.C的核磁共振氢谱中共有8组峰
b.A、B、C均可发生加聚反应
c.1 mol A最多能与5 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d.B能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4)化合物D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一类同分异构体是苯的对二取代物,且水解后生成的产物之一能发生银镜反应,请写出其中一种的结构简式:
(5)写出合成高分子化合物E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粒子半径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
A.Na+<Mg2+<Al3+<O2-B.S2->Cl->Na+>Al3+
C.Na<Mg<Al<SD.Cs<Rb<K<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关于NA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33.6L氟化氢中含有氟原子数目为1.5NA
B.1 molNa2O2与足量C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C.1L,1mol/L CH3COOH溶液中,所含CH3COO-、CH3COOH的总数为NA
D.6.0g SiO2晶体中含有0.1NA个SiO2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Ba2++OH-+H++SO42-═BaSO4↓+H2O
B.向NaOH溶液中滴入少量Ca(HCO32溶液:Ca2++HCO3-+OH-═CaCO3↓+H2O
C.Na2CO3溶液中通入CO2:CO32-+CO2+H2O═2HCO3-
D.CH3COOH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H++OH-═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向溶液X中持续通入气体Y,不会产生“浑浊→澄清”现象的是(  )
A.X:澄清石灰水,Y:二氧化硫B.X:漂白粉溶液,Y:二氧化硫
C.X:氢氧化钡溶液,Y:二氧化碳D.X:偏铝酸钠溶液,Y:二氧化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利用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来配制0.5mol/L的Na2CO3溶液1000mL,假如其他操作均准确无误,下列情况会引起配制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是(  )
A.称取碳酸钠晶体66g
B.定容时,俯视观察刻度线
C.移液时,对用于溶解碳酸钠晶体的烧杯没有进行冲洗
D.定容后,将容量瓶振荡均匀,静置时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于是又加入少量水至刻度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原因是CuSO4与Zn反应产生的Cu与Zn形成Cu/Zn原电池,加快了氢气产生的速率;
(2)实验室中现有Na2SO4、MgSO4、Ag2SO4、K2SO4等4种溶液,可与实验中CuSO4溶液起相似作用的是Ag2SO4
(3)要加快上述实验中气体产生的速率,还可采取的措施有升高反应温度、适当增加硫酸的浓度、增加锌粒的比表面积等(答两种);
(4)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
 实验
混合溶液
 AB C D E F
 4mol/LH2SO4/mL30 V1 V2 V3V4 V5 
 饱和CuSO4溶液/mL 0.5 2.5 5 V6 20
H2O/mL  V7 V8 V9V10  10
①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1=30,V6=10,V9=17.5;
②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当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但当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当加入一定量的CuSO4后,生成的单质Cu会沉积在Zn的表面,降低了Zn与溶液的接触面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