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通过实验测定H2O2溶液中H2O2的质量分数:
①用
 
(填仪器名称)量取5.00mL H2O2溶液(密度为1.00g?mL-1)置于锥形瓶中加水稀释,再加稀硫酸酸化:
②用0.1000mol?L-1KMnO4溶液滴定,MnO
 
-
4
被还原成Mn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如何判断滴定终点:
 
③用相同的方法滴定三次,消耗的KMnO4溶液的体积分别为20.00mL、19.98mL、20.02mL.则H2O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在实验室里制取某些有毒气体时,为了尽量防止毒气逸散造成空气污染,有人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Ⅰ].并设想用装置[Ⅱ]或装置[Ⅲ]两种简易装置代替装置[Ⅰ]的b~c部分,以求达到同样的目的.
精英家教网
试回答:
①若用装置[Ⅰ]制取氯气,b瓶加入的液体一般为
 
.在选取试剂正确且适量的前题下,反应开始后,当关闭活塞K时如若发现c中液面上升不明显,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检查的简单方法是
 

②装置[Ⅰ]中b能防止多余气体逸散的原因是:
 

③欲用装置[Ⅱ]或装置[Ⅲ]代替装置[Ⅰ]中的b~c部分(选用液体相同),是否可行?说明理由.
装置[Ⅱ]是否可行(填“是”或“否”)
 
理由是
 

装置[Ⅲ]是否可行(填“是”或“否”)
 
理由是
 
分析:(1)①过氧化氢是强氧化剂腐蚀橡胶管,不能选择碱式滴定管,而选择酸式滴定管;
②过氧化氢做还原剂被氧化为氧气,高锰酸钾被还原为锰离子,依据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写出;反应终点判断利用高锰酸钾溶液是紫色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③依据离子方程式定量关系计算过氧化氢物质的量得到质量来计算质量分数;
(2)①发生装置是制备氯气,气体中含有氯化氢,需要用饱和食盐水除去;当关闭活塞K时如若发现c中液面上升不明显可能是装置漏气造成,检查的方法可以依据氯气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分析判断;
②利用装置的储气功能分析;
③分析装置Ⅱ可知,关闭活塞K,气体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c中起到储气的作用;分析装置Ⅲc装置密闭,b中液体不能排入装置c;
解答:解:(1)①量取5.00mL H2O2溶液(密度为1.00g?mL-1)置于锥形瓶中,过氧化氢是强氧化剂腐蚀橡胶管,不能选择碱式滴定管,而选择酸式滴定管;
故答案为:酸式滴定管;
②过氧化氢做还原剂被氧化为氧气,高锰酸钾被还原为锰离子,依据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5H2O2+6H+=2Mn2++8H2O+5O2↑;反应终点判断利用高锰酸钾溶液是紫色溶液进行分析判断,当加入最后一滴KMnO4溶液,溶液出现紫色且半分钟不再变化,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故答案为:2MnO4-+5H2O2+6H+=2Mn2++8H2O+5O2↑;加入最后一滴KMnO4溶液,溶液出现紫色且半分钟不再变化,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③0.1000mol?L-1KMnO4溶液,消耗的KMnO4溶液的体积分别为20.00mL、19.98mL、20.02mL,平均消耗体积=
20.00ml+19.98ml+20.02ml
3
=20ml,依据离子方程式定量关系计算过氧化氢物质的量,n(MnO4-)=0.1000mol/L×0.0200L=2×10-3mol,依据定量关系2MnO4-~5H2O2,得到过氧化氢物质的量=
5
2
×2×10-3mol=5×10-3mol,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
5×10-3mol×34g/mol
5.00ml×1.00g/ml
×100%=3.4%;
g故答案为:3.4%;
(2)①发生装置是制备氯气,气体中含有氯化氢,需要用饱和食盐水除去;当关闭活塞K时如若发现c中液面上升不明显可能是装置漏气造成,检查的方法可以依据氯气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分析判断;
故答案为:饱和食盐水,装置漏气,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靠近各接口处检验,漏气处试纸变蓝;
②利用装置的储气功能分析,装置[Ⅰ]中b能防止多余气体逸散的原因是关闭活塞后若a中仍有气体生成,气体压强增大,将b中液体压入c中,整个装置成为储气装置;
故答案为:关闭活塞后若a中仍有气体生成,气体压强增大,将b中液体压入c中,整个装置成为储气装置;
③分析装置Ⅱ可知,关闭活塞K,气体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c中起到储气的作用;分析装置Ⅲc装置密闭,b中液体不能排入装置c;
故答案为:是,原理与装置Ⅰ相同,关闭活塞K,气体压强增大,整个装置成为储气装置;否,c瓶因密闭,体积不能改变,压强增大时有危险;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性质的实验分析判断,中和滴定的实验操作分析应用,注意装置中导气管的作用和气体压强的变化分析,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通过实验测定反应速率的方法有多种,为证明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的浓度有关.有同学设计如下实验:
(1)比较锌粒与不同浓度硫酸反应时的速率,如图装置可通过测定收集等体积H2需要的
时间
时间
来实现;
(2)在KMnO4与H2C2O4反应中,可通过测定
溶液褪色所需时间
溶液褪色所需时间
来测定该反应的速率;写出酸性条件下KMnO4与H2C2O4(弱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水和Mn2+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2MnO4-+5H2C2O4 +6H+=2Mn2++8H2O+10CO2
2MnO4-+5H2C2O4 +6H+=2Mn2++8H2O+10CO2
;此反应开始反应缓慢,随后反应迅速加快,其原因是
C
C
(填字母)
A.KMnO4溶液中的H+起催化作用
B.生成的CO2逸出,使生成物浓度降低
C. 反应中,生成的Mn2+起催化作用
D.在酸性条件下KMnO4的氧化性增强
(3)在Na2S2O3和H2SO4反应中,该反应速率可通过测定
出现浑浊所需的时间
出现浑浊所需的时间
来测定,分析下列实验数据记录,可推测出现混浊的时间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t1=t4<t3<t2
t1=t4<t3<t2

序号 Na2S2O3溶液 稀H2SO4 出现混浊时间
浓度 用量 浓度 用量
(1) 0.1mol?L-1 10mL 0.1mol?L-1 10mL t1
(2) 0.1mol?L-1 10mL+5mL 水 0.1mol?L-1 10mL t2
(3) 0.1mol?L-1 10mL 0.1mol?L-1 5mL+5mL水 t3
(4) 0.1mol?L-1 5mL 0.1mol?L-1 5mL t4
(4)K2Cr2O7的水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r2O72-+H2O?2CrO42-+2H+
(已知:在水溶液中K2Cr2O7为橙红色,K2CrO4为黄色.)往上述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呈
黄色
黄色
色;向已加入氢氧化钠的溶液中,再加入过量硫酸溶液呈
橙红色
橙红色
色;此实验现象,符合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维持化学平衡的条件(浓度、压力和温度),平衡就会向着
减弱
减弱
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研究小组将V1 mL 1.0mol/L HCl溶液和V2 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mL).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小组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
低于
低于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22℃,判断的依据是
从图型起点可知:5mLHCl溶液和45mLNaOH溶液反应放热后的温度已经是22℃,则溶液混合前的实验环境温度一定低于22℃
从图型起点可知:5mLHCl溶液和45mLNaOH溶液反应放热后的温度已经是22℃,则溶液混合前的实验环境温度一定低于22℃

(2)由题干及图形可知,V1/V2=
3
2
3
2
时,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此反应所用NaOH溶液的浓度应为
1.5
1.5
mol/L.
(3)若通过实验测定及有关计算知此反应共放出Q KJ的热量,请写出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H+(aq)+OH-(aq)=H2O (l)△H=-
100Q
3
kJ?mol-1或HCl(aq)+NaOH(aq)=NaCl(aq)+H2O (l)△H=-
100Q
3
kJ?mol-1
H+(aq)+OH-(aq)=H2O (l)△H=-
100Q
3
kJ?mol-1或HCl(aq)+NaOH(aq)=NaCl(aq)+H2O (l)△H=-
100Q
3
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CH3COOH?CH3COO-+H+达到电离平衡时,电离平衡常数可以表示为Ka=
c(CH3COO-)?c(H+)
c(CH3COOH)
;CH3COO-+H2O?CH3COOH+OH-达到水解平衡时,水解平衡常数可以表示为Kh=
c(CH3COOH)?c(OH-)
c(CH3COO-)
(式中各粒子浓度均为平衡时浓度).
(1)对于任意弱电解质来讲,其电离平衡常数Ka、对应离子的水解常数Kh以及水的离子积常数Kw的关系是
Ka.Kh=Kw
Ka.Kh=Kw
,由此可以推断,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越小,其对应离子的水解程度
越大
越大

(2)由于CH3COOH的电离程度很小,计算时可将CH3COOH的平衡浓度看成是CH3COOH溶液的浓度,则c mol/L的CH3COOH溶液中c(H+)=
Ka.c
Ka.c
(不为0).
(3)现用某未知浓度(设为c′)的CH3COOH溶液及其他仪器、药品,通过实验测定一定温度下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需测定的数据有(用简要的文字说明):
①实验时的温度;
溶液的pH
溶液的pH

③用
酸碱中和滴定
酸碱中和滴定
(填一种实验方法)测定溶液浓度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H+(aq)+OH-(aq)═H2O(l)△H=-57.3kJ?mol-1.回答有关中和反应的问题.
(1)用0.1mol Ba(OH)2配成稀溶液与足量稀硝酸反应,能放出
11.46
11.46
kJ热量.
(2)如图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
环形玻璃搅拌棒
环形玻璃搅拌棒
,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
隔热,减少热量散失
隔热,减少热量散失

(3)若通过实验测定中和热的△H,其结果常常大于-57.3kJ?mol-1,其原因可能是
实验过程中难免有热量散失
实验过程中难免有热量散失

(4)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NH3?H2O)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
偏小
偏小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已知H+(aq)+OH(aq) =H2O(l)   ΔH=-57.3 kJ·mol-1,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____            ___;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环形玻璃搅拌棒不能用环形铜质搅拌棒代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_        

(3)若通过实验测定中和热的ΔH的绝对值常常小于57.3 kJ/mol,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盐酸初始温度后,直接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

(4)将V1mL1.0mol·L-1 HCl溶液和V2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mL)。由下图可知,氢氧化钠的浓度为                 

 

假设盐酸与氢氧化钠起始温度平均值为21.0℃,图中最高温度为28.0℃,并近似认为NaOH溶液和盐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则中和热ΔH =          (取小数点后一位)。  (提示:Q=cmΔt)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