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正确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H、D、T互为同素异形体B.质量数为31的磷原子:${\;}_{15}^{31}$P
C.次氯酸的电子式:D.乙烯的结构简式是:CH2CH2

分析 A.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为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B.原子符号表示方法是把质量数标在元素符号左上角,质子数标在左下角,核电荷数=原子序数=质子数;
C.次氯酸中不存在氢氯键,其分子中存在1个氧氢键和1个氧氯键;
D.乙烯的结构简式中需要写出官能团.

解答 解:A、同素异形体研究的对象是单质,H、D、T是氢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故A错误;
B.质量数为31的磷原子质子数为15,原子符号为:${\;}_{15}^{31}$P,故B正确;
C.次氯酸为共价化合物,分子中不存在氢氯键,次氯酸的电子式为,故C错误;
D.乙烯的结构简式是CH2 =CH2,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分子结构、常用化学用语书写、同素异形体、同位素等,题目难度中等,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注意次氯酸电子式的书写.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在25℃时,将 1.0L wmoI/L CH3COOH 溶液与 0.1mol NaOH固体混合,充分反应.然后向混合液中加入CH3COOH或CH3COONa固体(忽略体积和温度变化),引起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c对应的混合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a>b
B.b点混合液中 c(Na+)>c(CH3COO-)
C.加入CH3COOH过程中,$\frac{c(N{a}^{+})•c(O{H}^{-})}{c(C{H}_{3}CO{O}^{-})}$增大
D.25℃时,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Ka=$\frac{0.2×1{0}^{-7}}{w-0.1}$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C、N、O、Cl是重要的非金属元素,它们的单质和化合物有重要应用.请问:
(1)C、N、O、Cl四种元素中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是N,C、O、Cl原子得到电子时放出热量,而N原子得到电子却吸收热量的原因是N原子核外电子处于半充满状态,是稳定状态.
(2)NO3-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H2O分子中∠HOH键角小于NH3分子中∠HNH键角的原因是H2O有两对孤对电子,NH3只有一对孤对电子;由于孤对电子的电子云比成键电子对在空间的伸展大,对成键电子有更强的排斥作用,致使分子的键角变小.
(3)CO可形成多种配位化合物,CO的结构式为,与CO互为等电子体且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化学式为CN-
(4)如图是几种碳的同素异形体,它们的碳原子都是sp2杂化;富勒烯C60的晶胞属于面心立方堆积,则每个C60晶胞中有240个碳原子.

(5)已知:NaCl晶体的密度为a g●cm-3,则NaCl晶体中最近两个Na+的距离的数学表达式为$\frac{\sqrt{2}}{2}•\root{3}{\frac{234}{a{N}_{A}}}$cm(用含a、NA的式子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0.10mol•L-1的稀醋酸中存在着平衡:CH3COOH?CH3COOˉ+H+
①在图中a表示向稀醋酸中不断加水,b表示向稀醋酸中慢慢滴加0.10mol•Lˉ1的稀氢氧化钠溶液.a中醋酸电离百分率的变化图线已画出,请你图中画出b过程中醋酸电离百分率的变化图线.
②一定温度下,利用pH计测定不同浓度醋酸溶液的pH值,得到如下数据:
醋酸浓度(mol•L-110.10.01
pH值2.503.003.50
求该温度下醋酸的电离常数1.0×10-5.当醋酸浓度为0.1mol•L-1时,则电离度为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5.常温时,将不同体积比的NH3和C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得到一系列混合溶液,溶液中部分微粒的分布分数f[f=$\frac{某含C(或N)微粒浓度}{所有含C(或N)微粒浓度总和}$]随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溶液pH=7时:c(NH4+)>c(H2CO3)+2c(CO32-
B.当溶液pH=9.5时:c(OH-)-c(H+)>c(NH4+)-3c(CO32-
C.若刚好是(NH42CO3溶液:c(OH-)+C(NH3•H2O)>c(H+)+c(H2CO3)+c(HCO3-
D.若刚好是NH4HCO3溶液,向其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析出部分晶体,过滤所得的滤液中:c(Na+)=c(Cl-)>c(NH4+)>c(HCO3-)>c(C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火力发电厂释放出大量氮的氧化物(NOx)、二氧化硫等气体会造成环境污染,对燃煤废气进行脱除处理.可实现绿色环保、低碳减排、废物利用等目的.
(1)脱硝.利用甲烷催化还原NOx
CH4(g)+4NO2(g)=4NO(g)+CO2(g)+2H2O(g)△H1=-574kJ/mol CH4(g)+4NO(g)=2N2(g)+CO2(g)+2H2O(g)△H2=-1160kJ/mol
甲烷直接将NO2还原为N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NO2(g)=N2(g)+CO2(g)+2H2O(g)△H=-867kJ/mol.
(2)脱碳.
将CO2转化为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2(g)+3H2(g)?CH3OH(g)+H2O(g)△H3
①取五份等体积CO2和H2的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之比均为1:3),分别加入温度不同、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反应相同时间后,测得甲醇的体积分数φ(CH3OH)与反应温度T的关系曲线(见如图1),则上述CO2转化为甲醇反应的△H3<0(填“>”、“<”或“=”).
②在一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5molCO2和1.5molH2,进行上述反应.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2所示.请回答:0~10min内,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0.225mol/(L•min);第10min后,若升温,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将减小(填“变大”、“减小”、“不变”);若向该容器中再充入1molCO2和3molH2再次达到平衡时,则CH3OH(g)的体积分数将变大(“变大”、“减小”、“不变”).
(3)脱硫.
某种脱硫工艺中将废气经处理后,与一定量的氨气、空气反应,生成硫酸铵和硝酸铵的混合物作为副产品化肥.设烟气中的SO2、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SO2+4NO2+12NH3+3O2+6H2O═4(NH42SO4+4NH4NO3.若在0.1mol/L的硝酸铵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0.09mol/L氨水,配制了pH=8.2的溶液,则该溶液中微粒浓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c(H+)<c(OH-)<c(NH3•H2O)<c(NO3-)<c(NH4+
(4)SO2经分离后,可用于制备硫酸,同时获得电能,装置如图3所示(电极均为惰性材料):
①M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SO2+2H2O-2e-=SO42-+4H+
②若使该装置的电流强度达到2.0A,理论上每分钟应向负极通入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为0.014L(已知:1个e-所带电量为1.6×10-19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Fe(NO33的热稳定性和氧化性,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一):热稳定性
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加热A中Fe(NO33固体,A和B中都有红棕色气体产生,A试管中生成了红色粉末.

(1)B装置的作用是防倒吸;检验A中红色固体Fe2O3,所用的试剂是HCl、KSCN(填化学式).
(2)加热A中试管一段时间后,C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而集气瓶中无气泡产生原因是NO2、O2恰好与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
(3)写出硝酸铁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4Fe(NO33$\frac{\underline{\;\;△\;\;}}{\;}$Fe2O3+12NO2↑+3O2↑.
实验(二):氧化性Fe3+和Ag+的氧化性相对强弱一直是实验探究的热点.该小组设计如下实验:
试验编号实验操作现象
a向10mL 3mol•L-1KNO3酸性溶液(pH=1)中插入一根洁净的银丝,并滴加氯化钠溶液无沉淀生成
b向10mL 3mol•L-1AgNO3溶液中滴加2mL 0.1mol•L-1FeSO4溶液,振荡;再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溶液不褪色
c向10mL 3mol•L-1Fe(NO33溶液(pH=1)中插入一根洁净的银丝,并滴加氯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4)设计实验a的目的是排除NO3-的干扰;实验c的结论是Fe3+能氧化Ag.
(5)实验b涉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Ag+?Fe3++Ag.
(6)实验结论是Fe3+、Ag+氧化性的相对强弱与离子的浓度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表是25℃时某些盐的溶度积常数和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化学式AgClAg2CrO4CH3COOHHClOH2CO3
Ksp或KaKsp=1.8×10-10Ksp=2×10-12Ka=1.8×10-5Ka=3.0×10-8Ka1=4.1×10-7
Ka2=5.6×10-11
A.相同浓度CH3COONa和NaClO的混合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是:c(Na+)>c(ClO-)>c(CH3COO-)>c(OH-)>c(H+
B.向0.1mol•L-1CH3COOH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c(CH3COOH):c(CH3COO-)=9:5,此时溶液pH=5
C.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的离子方程式是2CO32-+Cl2+H2O═2HCO3-+Cl-+ClO-
D.向浓度均为1×10-3mol•L-1的KCl和K2CrO4混合液中滴加1×10-3mol•L-1的AgNO3溶液,CrO42-先形成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丁、戊两位同学想利用原电池反应检测金属镁与铝的活动性顺序,两人均是镁片和铝片作电极,但丁同学将电极放入6mol•L-1H2SO4溶液中,戊同学将电极放入6mol•L-1 NaOH溶液中.
(1)分别写出丁、戊两位同学所设计的原电池的负极反应式.
丁同学实验中的负极反应式为Mg-2e-=Mg2+
戊同学实验中的负极反应式为Al+4OH--3e-=AlO2-+2H2O.
(2)丁与戊同学均认为“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如果都是金属,则构成负极材料的金属应比构成正极材料的金属活泼”,若仅以此为依据,戊同学判断出Al(填元素符号)的活动性更强.
(3)丁、戊两位同学所得的结论不一致,请你对此给予科学的解释.镁与NaOH溶液不反应,铝与NaOH溶液能反应,故将镁和铝用导线连接后放入NaOH溶液中,负极失去电子,为铝;而镁、铝均能与稀硫酸反应,由于镁失去电子的能力比铝强,负极失去电子,为镁.金属活动性:Mg>A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