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⑧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周期
IA0
1ⅡAⅢAⅣAⅤAⅥAⅦA
2
3
(1)④、⑤、⑥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a>Al>O.
(2)②、⑧、⑦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ClO4>H2CO3>H2SiO3
(3)①、④、⑤、⑧中的某些元素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化合物,写出其中一种化合物的电子式:
(4)由表中两种元素的原子按1:1组成的常见液态化合物的稀溶液易被催化分解,可使用的催化剂为(填序号)ab.
a.MnO2        b.FeCl3c.Na2SO3d.KMnO4
(5)由①和②两种元素组成的某种物质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该物质4g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液态水时放出222.5kJ的热量,则该物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
(6)把②和⑥的条状单质用导线相连,放在由①④⑤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中,该装置可实现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在该装置中单质⑥做负极,该电极反应式为Al-3e-+4 OH-=AlO2-+2H2O.

分析 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为H,②为C,③为N,④为O,⑤为Na,⑥为Al,⑦为Si,⑧为Cl.
(1)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
(2)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
(3)①、④、⑤、⑧中的某些元素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有NaOH、NaClO等;
(4)表中两种元素的原子按1:1组成的常见液态化合物为H2O2,在MnO2或FeCl3催化作用下分解,而Na2SO3具有还原性,与H2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与H2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5)由①和②两种元素组成的某种物质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该物质为CH4,计算1mol甲烷燃烧放出的热量,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与反应热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6)碳与Al单质用导线连接,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构成原电池,Al发生氧化反应,Al为负极,碱性条件下生成偏铝酸根与水.

解答 解: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为H,②为C,③为N,④为O,⑤为Na,⑥为Al,⑦为Si,⑧为Cl.
(1)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Na>Al>O,故答案为:Na>Al>O;
(2)非金属性:Cl>C>Si,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则HClO4>H2CO3>H2SiO3 ,故答案为:HClO4>H2CO3>H2SiO3
(3)①、④、⑤、⑧中的某些元素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有NaOH、NaClO等,NaOH的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
(4)两种元素的原子按1:1组成的常见液态化合物为H2O2,在MnO2或FeCl3催化作用下分解,而Na2SO3具有还原性,与H2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用作催化剂,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与H2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也不能作催化剂,
故答案为:ab;
(5)由①和②两种元素组成的某种物质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该物质为CH4,1mol甲烷燃烧放出的热量为222.5kJ×$\frac{1mol×16g/mol}{4g}$=890kJ,反应热书写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
故答案为: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
(6)碳与Al单质用导线连接,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构成原电池,该装置可实现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l发生氧化反应,Al为负极,碱性条件下生成偏铝酸根与水,电极反应式为:Al-3e-+4 OH-=AlO2-+2H2O,
故答案为:化学;电能;负;Al-3e-+4 OH-=AlO2-+2H2O.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电子式、热化学方程式、原电池等,熟练掌握前四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位置,理解原电池工作原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应用.图表示一个电解池,装有电解液a;X、Y是两块电极板,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请回答以下问题:
(1)若X、Y都是惰性电极,a是饱和NaCl溶液,实验开始时,同时在两边各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则
①电解池中X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②Y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检验该电极反应产物的方法是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接近出气口,如果试纸变蓝色就说明生成氯气.
③该反应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是2NaCl+2H2O$\frac{\underline{\;电解\;}}{\;}$2NaOH+H2↑+Cl2↑.
(2)如要用电解方法精炼粗铜,电解液a选用CuSO4溶液,则
①X电极的材料是纯铜,电极反应式是Cu2++2e-=Cu.
②Y电极的材料是粗铜,电极反应式是Cu-2e-=Cu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通常人体胃液的pH大约是0.9-1.5.胃液的酸碱性为(  )
A.碱性B.酸性C.无法判定D.中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金属钠着火时,可采用的灭火物质是(  )
A.CO2B.
C.干沙D.干粉(含NaHCO3)灭火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合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目前我国流通的硬币是由合金材料制造的
B.锡青铜的熔点比纯铜高
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作照明弹
D.日用铝制品表面覆盖着氧化膜,对内部金属起保护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7.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反应,用如图装置进行有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2)装置B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B中广口瓶内应盛放的液体是④(填序号);
①水  ②酸性KMnO4 ③Na2CO3溶液 ④饱和的NaHSO3溶液
(3)装置C和D中产生的现象相同,但原因却不同.C中是由于SO2溶液具有酸性中和了溶液中的NaOH,而D中则是由于SO2具有漂白性;
(4)装置D中试管口塞一团棉花,棉花中应浸有一种液体,其作用是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5)实验完毕,待A中烧瓶内液体冷却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少量的蒸馏水稀释,溶液为蓝色,为了证明蓝色只与Cu2+有关,而与其它离子无关,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其中对实验目的没有意义的是②③(填序号);
①观察稀H2SO4溶液呈无色
②观察CuSO4粉末呈白色
③稀释CuSO4溶液,溶液蓝色变浅
④往CuSO4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过滤,滤液呈无色
⑤往CuSO4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的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过滤,滤液仍显蓝色
(6)若实验中用7.2g铜片和12.5ml18.0ml•L-1的浓硫酸在加热条件充分反应,最终铜片仍有剩余.根据所学的知识,某同学认为溶液中一定还有硫酸剩余,其理由是反应过程中浓H2SO4被不断消耗,生成的水逐渐增多,使浓硫酸逐渐变稀,至一定浓度就不再与铜片反应.
假定反应前后溶液的体积不变,设剩余硫酸的浓度为amol/L,现向反应后溶液中缓慢加入硝酸钾固体,充分搅拌直到剩余铜片恰好完全反应,反应消耗硝酸钾$\frac{a}{240}$mol(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要化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人们通常把拆开1mol某物质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作该物质的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以衡量化学键的相对强弱.由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N键的键能为946kJ•mol-1
B.N2(g)+O2(g)═2NO(g)△H=+180kJ•mol-1
C.当有16gO2(g)参加反应时,该反应吸收90kJ热量
D.当有1mol电子发生转移时,该反应吸收90kJ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元素的一部分,下列关于Y、Z、M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非金属性:Y>Z>M
B.离子半径:M->Z2->Y-
C.Z元素存在同素异形现象
D.三种元素中,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c>d>a>b
B.原子序数d可能是a的3倍
C.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c可能比d强
D.四种元素的氢化物可能是18电子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